性/别教育活动记事
桃园地区中小学教师性别教育研讨会
布鲁斯

《狗仔队:青少年发飙》



许多人都觉得中央大学的校园是中坜的市民公园,举凡婚纱摄影、家庭出游、周末休闲、夜游约会,双连坡上的中大校园都是第一景点的选择。到达校区虽然需要爬上考验耐力的圆形坡道,但是坡道顶端眺望中坜市景的感受却是值得汗水的。而当中央大学决定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的校区以便与桃园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做紧密的结合和服务时,双连坡的松涛似乎更有中坜的风味了。


经过半年的筹划,特别为桃园地区中小学教师策划的性别教育研讨会终于登场,首先举办的梯次就是面对最好动、最具变量的学生群的国中教师,报名的教师十分踊跃,再加上县教育局同意,全程参加此次研讨会可以抵算进修学分六小时,更为日常忙于教学的老师添加了诱因。

国中教师研讨会

元月十一日早上八点,教师们陆续报到,对校园的美丽风景印象深刻,对文学院三楼国际会议厅的设备和水准更是大加赞赏,频频反应中小学也需要更好的物质环境。参加的老师以性别来统计的话大约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其中不乏校长级、主任级的学员,由于有些老师原本就是熟识,大家在咖啡和热茶的香气中寒喧叙旧,顿时为原本有点陌生的场地添加了几分温暖。为了表达高层主管对于性别教育之重视,以及对所在社区回馈的诚意,中央大学校长刘兆汉亲自到现场做开幕致词,刘校长特别希望借由这样的机会能提供基层教师一个管道,寻求积极交流性别教育经验,也同时在基层教育的阶段落实完整、正面的性别观念。

研讨会的正式课程接着开始,首先上场的是性/别研究室的召集人何春蕤教授,
她的名气显然颇为普及,研讨会开始之前就有老师个人要求何教授签名留念,使她脸上流露出少见的意外的尴尬。何教授的演讲针对变迁中的台湾社会以及相应的性别文化脉动提出精辟的分析。面对社会快速的变化、信息瞬间的流通,作为一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什麽样的眼界来面对现今青少年对于各项知识的迫切须求?何教授明白的指出,台湾社会已经由一个性别隔离的传统农业社会,演变为一个人人都要在公共领域中工作的现代工业社会,近年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局势更使得人力的充分运用成为共识。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原有的性别角色需要彻底调整,超越截然二分的分工方式,相反的,男人女人都需要做全方位的人,也就是超越原有的性别规范,尊重自我的实现和突破。因此从事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配合社会现况在教学心态以及教学方法上面做适当的调整。很明显的,过去传统的高压、僵化、监控的教育方式必须彻底的检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青少年的须求以及角色发展。


这一番既严肃又不时混着笑声的演讲带动了老师们的兴趣,休息时间的精美点心更温暖了老师们的心。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 夹心饼干

为了加入基层教师的观点和经验,这次的研讨会在演讲之外的课程中都安排了中华民国基层教师协会的会员,与引言的教授同台演出。第二场就由辅仁大学心理系夏林清教授与中坜市自强国中教师何月照,分别从教学与教师的角度看现今台湾基层教师的两难处境。身兼传道、解惑、授业的教师在今日社会环境下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有心改革当前僵化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却又遭受到传统教育体制规范的束缚,让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吃力不讨好。同时,来自上级还有学生家长的期许也让这些基层教师感受到无比大的压力。会中某位教师即表示她的开明政策常常被家长指责为放任,而稍微严厉的管教态度又会遭受到学生极大的心理反弹,教学尺寸的拿捏常常让这些基层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此外,两代之间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常常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丰富,知识的形成和累积都不再被老师或家长拢断,媒体的传播力量更在这群年轻学子身上烙下深深的影响,也常常让成长在不同文化中的教师感觉到无力和学生沟通,赶不上学生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处境,夏教授和何老师都建议,基层教师应该做的即是保持与时代之间的同步,重新去反省过去的思考在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当中是否还存在着相同的意义内函,也应该放下大人管教的身段,以学生为出发点,在面对学业、生活、性知识、婚前性行为、同性恋、性别观念等问题时候,能够提供较多的资源给学生参考选择,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责骂、漠视。


中午时分,全员转移到隔壁的休息空间中去用午餐,一月的寒风使得饭盒的温热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但是老师们却热切的交换着心得,或者追着讲员们问个别的问题,对教学的关切溢于言表。吃完午饭还有老师到楼下参观性/别研究室,对那紫色房间中的每件事物都有高度兴趣。

午后,东吴大学心理系的刘惠琴教授与台中四育国中的王慧婉教师也以自己的生命历程跟大家分享了校园内的性别经验。刘教授首先承认自己是被养成好女人的,而且还是因此而受害,至今都还在努力挣脱好女人形象所带来的限制和退缩,这个非常坦白的分享使得屋内众多教师深感窝心。接着,她就所能得到国内有关于性教育的素材提出了她的看法,根据她的观察,现行的性教育不外乎性防堵取向或者性疏导取向,不是一味的避免谈论性议题,就是以疏导、引回正轨的方向来谈,这样的论述不外乎是把性视为洪水猛兽,将情欲贬抑到边缘地带,同时也在排挤的过程当中强化了传统的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男主动女被动、男主外女主内、男占便宜女吃亏、男赚钱女管家的刻板印象。此外,现行的教育也将同性恋、单亲、同居等社会现况一律列为“问题”议题,让身处在这类情况当中的人感到无比的压力与歧视。因此,刘教授提出了“性发展取向”的教育模式,以积极的态度正视情欲,并且扬弃传统恐吓、充满教条口吻的教育方式,尊重社会建构之下所生成的种种差异,同时也呼吁身为教师者要警觉到自己对性别的偏见,致力于多元平权的教育理念。


“升学机器工厂领班” 与 “校园镇暴部队”

另外,由台中专程北上参加研讨会的王慧婉教师则是从基层教师的角度重新探讨教师本身的性别经验与意识觉醒,也提出了现今校园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她指出,老师常常因为升学主义的气焰嚣张,而让教师的角色被窄化成“升学机器工厂领班”与“校园镇暴部队”。在这样恶质的环境之下,教师只是服事升学主义的工具,而所教育出来的学生都只是这个制度之下的牺牲品。这样的想法引起了会场相当多老师的共鸣,也纷纷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各种可能的解决之道,教师们都认为在面对教学的界限与挑战时,必须真实的进入学生的世界里,同时透过教师集体的经验分享汇集出各种可能的策略跟方法,提供多元的性别观念。


最后一场是由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的两位教授丁乃非与甯应斌联手主持性别教育经验座谈,在场多位老师提出了各种心得和意见。有的人对于新的两性平权教育多所困惑,不知从何开始;有的老师觉得有心改变,但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太大,缺乏支持;有的老师觉得两性就是不一样,不需要特别改变对待的方式;有的男老师对性别教育的可行性存疑;有的老师则提出具体的问题,询问如何处理像学生写情书给同学之类的实务问题。七嘴八舌的热闹气愤一扫众人对麦克风的恐惧,一直讨论到五点才不舍的结束。

 

国小教师研习

相较之下,三月十九号举办的国小梯次教师性别教育研讨会则呈现了另外一种气氛跟讨论空间。中央大学校长刘兆汉再度亲临现场致开幕词,对第一线的国小教师多所期许,也对性/别研究室进一步服务社区做了明确的指示。首度遭逢大学校长的教师们脸上又是好奇又是兴奋。


第一场演讲仍然是由性/别研究室的何春蕤教授担纲。和第一梯次不同的是,何教授选择更加务实的在演讲中针对国小教师的特殊处境--特别是在桃园县发生一连串箱形车掳走学童事件的阴影中。何教授认为当前的性别教育已经让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女学生更加的无助,更容易陷入性侵害以及性暴力的阴影当中。在调教女学生成为“好女孩”的过程当中,无疑的将女生捆绑在温室中,同时所谓的“保护”也只不过让女生更加惊慌恐惧,并未能在现实状况当中提供女学生积极正面的自我壮大资源。这也就是说,教导女生自保的说法完全不能改变女生的困难处境。因此,更彻底的防暴之法应该是扶助女生自强,鼓励那些平常被认为是比较强悍的“坏女生”,以她们的经验和气魄来和同学分享,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为一般女生可以学习使用的行动资源。这也就是说,教师们应该排除对于“坏”学生的偏见,对她们表现更大的善意,把她们当成学生中的另一种表率,更重要的是,善用她们在日常所累积起来的经验气魄,鼓励她们分享处理危险情况的诀窍,或者进一步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如何解除危机。这样积极的培养女学生壮大自我的方式,才能够积极的改造当前对于女学生不利的处境。

三月的暖阳照得三楼的会议厅泛起一波波的金黄,何教授一番生动的讲述使得国小教师们兴奋万分,迫不及待的要听下面的课程。

 

好女人-好老师

第二场,夏林清教授再度到会,她以多年和国小教师共同学习组织和成长的经验,说明国小教师在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定位,指出她们既弱势又被赋予重责的矛盾处境,以此鼓励国小教师发展更大的自主权。这节课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台北清江国小的侯务葵老师,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着女教师情感经验的学习过程。侯老师说她一路这样的观察,发现站在最前线的教育工作者大多以女教师为主,而这些女教师的性别养成经验常常都是很传统的,在教师养成过程当中早就被教导成为一个温柔、婉约、善解人意、沈默寡言的“好”女孩,单一的感情归属也让这些年轻的女教师没有什麽选择机会,婚姻更让这些教师从一个保守的家庭跳到另外一个保守的家庭当中,终究无法摆脱依附家庭的宿命。而这些年轻的女教师总是要到多年之后,在某个场合遇到一些理念较为不同、有着较开拓思考模式的人之后,才会重新的反省本身在独立自主的路上需要什麽样的策略跟方法。然而,事实上却发现到女教师即使经济独立了,情感仍无法独立,它深深的受到社会既定对女性单一贞操、道德包袱的捆绑,要追求人格及情感上的独立,依旧显得资源欠缺。因此,侯老师认为现今的女教师必须集体创造多元的选择空间,积极的培养学生在情感及人格层面的独立,不让她们重蹈上一代的困境。


中午时分又是热烈讨论的时刻,侯老师的诚挚分享牵动了无数老师的心。由于是国小教师的梯次,性别的分布更为明显,总共只有七位男老师在场,女老师们的讨论顺着讲者的生命历程,人同此心的开展,连男老师都忍不住开始思考自己的性别身分。

午饭之后,东吴大学心理系刘惠琴教授与台北雨声国小陈淑琴老师上场。刘教授首先把国小学生按年级分类为两种,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性别意识发展极为不同。低年级的模仿性强,老师本身的示范往往决定了男生和女生不同的发展踪迹。高年级则首度开始对异性感到好奇,在团体内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也使得性别角色僵化。刘老师因此建议大家鼓励学生做弹性人格的发展,破除性别偏见,切实实践性别公平的理想。陈淑琴老师则以生动幽默的口吻串接起无数教室中性别事件的实例,引起全场不断的笑声。在她的陈述中,老师们看见,在一个开明的、不僵化的教师引领之下,女生可以发展出极为强悍的气魄,对男生的骚扰或恶作剧也比较有能力自行处理,反而使得学校校园中有比较平权的可能。陈老师的教学经验显然十分多样,她所提的各种例子成为老师们争相传颂的对象。


截取上一梯次学员的建议,中间休息时间不在提供点心,而改以新鲜水果,对于想要保持年轻肌肤的学员们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最后一场座谈特别邀请了妇女新知基金会办公室主任王苹来与中央大学哲研所甯应斌教授,就性教育焦点提出自己的经验与看法。染了一头红发的王苹对国小教师的重要功能提出严正的挑战,鼓励大家以更开阔的态度来面对自己有可能深刻影响的国小学童。与会的教师们也纷纷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各式各样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在面对小学生随时随地对于性别观念所询问的问题时,老师们都感到相当有趣,有人提到许多小学尚未进行严格的性别区分,甚至连厕所都没有明确的区隔,而孩子们好象也比较自在,也没有强烈的性别猜忌或吸引,这种情势对国小的性别交互似乎是个很不错的安排。不过,也有老师对日渐早熟,五、六年级就开始爱慕同学的现象有点担心,在场的讨论气氛一直提升到最高点。

 

高中、高职教师研习

最后登场的高中职教师组则是在四月十九号举行,因为新竹地区的老师闻风前来报名,因此这个梯次首度有非桃园地区的教师受到嘉惠。

会中何春蕤教授以高中高职的性教育为主题,探讨了现今高中高职阶段的学生在社会中所面临到的处境以及成年人对于高中职学生所采取的监控管理制度。根据何教授的分析,这群高中职生在台湾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有能力享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能力,人生经验累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厚实,和周遭人事物的互动关系也已经接近到“近成年人地位”。然而,成年人依旧将这些已经具备了“成年人雏形”的族群化约为不成熟、需要被管束、管理的一群。尤其在升学主义挂帅的前提下,这些年轻学子不是被拘束在升学的道路上,就是被排挤在社会边缘,升学与职训让这些人呈现了两极化的发展。然而,这些年轻人依旧在高度的监控系统当中找寻到属於自我的认同方式,或偶象崇拜,或飙车飙舞,或交友迎新。反观成年人,不但没有积极的提供青少年学子更多的资源,反而一味的取谛、打压、禁止、恐吓。这样的恶性循环也让青少年跟成年人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而近来社会当中性议题的大量探讨、色情题材的大量出现在随手可得的传播媒体与互联网上,更是让这些成年人高度的关注与焦虑,也让成年人更加有藉口做“保护”及“防堵”的种种措施。在何教授看来,性议题的大量出现,正反应了社会信息的发达跟言论的开放,也提供了成年人一个思考的空间,去重新反省社会需要什麽样的性教育?谁又需要性教育?在何教授的理念下,她提出了教改观念下的性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实用经验、多元且肯定的性教育。一味的丑化情欲、抹黑身体的探索、无端的性歧视都是阻碍性教育健全发展的绊脚石。


接着由辅仁大学夏林清老师简单介绍高职学生的特性,新竹光复中学许丽月老师也提出了他在职校任教的情况与经验。在她看来,男女生的性别认同有极大的差异,对彼此的期待也充满迷思。现在的高职女生特别注重自己本身的打扮,也愿意花较多的时间跟金钱来经营自己的身体及生活,而在人际关系上面,这些女学生也具备了较多的交互层面的活动,与异性的交往也相当的大方果断,甚至直接公开的表现情欲。相较之下,女老师们反倒显得温柔顺从。面对这样的情况,身为一位高职教师,许老师认为个别的学生都必须从个别的背景或因缘去考量。而在面对早就具备了多元化思想价值的学生时,相形保守的教师必须思考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学生更多的信息,让这些多元化的思想往比较积极的方向前去。

午餐後,东吴大学刘惠琴教授与台北师大附中韦雪琴老师搭档,也提出了基层教师在校园当中所面临到的难题与解决之道。其中,刘教授分析了高中阶段对不同性别主体的不同调教,也指出其中形成的歧视和差别待遇,因此她鼓励大家切实采取“性发展取向”的性教育方式,尊重个人情欲,反省自身的成见,以没有教条、没有恐吓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思考判断,做她们人生的选择。韦雪琴老师则提出了高级中学校园文化的现况及迷思。根据韦老师的观察,大部分的高中女生依旧依循着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在行走:我很乖,我不多说话;我很文静,我不鲁莽撒野;我很顺从,我不抗争;我很柔弱,我不要强出头;我很笨,我不能学习理工科目;我很美,我要保持引人注目的外表;我很端庄,我不可采取主动等等。种种的传统束缚让现在的女学生依旧没有自己的出路,也让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继续强化、巩固。甚至连女教师也没有多大的自我空间,或者一旦不符合传统女性形象就会遭受到无名的打压跟歧视。面对这样的困境,韦老师认为两性的教育要有新的做法,必须培养更尊重、更包容的观念及角色期待;设计合宜的两性教育课程;强化师资的再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新塑造。

 

弱身体,弱女人


为补充说明高中校园的情况,当前任教于台北市立中正高中的陈雪丽老师提出了书面的报告,说明高中女学生身体发展与肢体动作经验的观察。就陈老师的亲身体验,这些女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的表现都呈现着柔弱、被动、内向、压抑的特质。也因为她们在性别养成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支持,以致只能在压抑的状况之下发展,联考的压力加上性别上的弱势都让这些女学生普遍对自己身体以及过去的经验不满意。校园空间对于女学生之不利设计更让她们躲在自己周遭的小天地里,使得她们在面对性骚扰、性暴力这类事件时显得软弱无力。家庭中对于女生之不重视以及对待态度上的种种歧视都捆绑住了这些女学生往后的出路。因此,陈老师希望学校能够放弃集体式的管理方式,提供学生情绪表达的机会跟管道,同时教导学生重视对于自己身体的学习,善用自己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教师更应该积极的做榜样,让教师们原本僵化、刻板、没有创意的思考模式获得解放。


最后的座谈会仍然邀请到妇女新知办公室主任王苹和中央大学哲研所甯应斌教授主持。老师们对于愈来愈有独立经济能力,身体行事都和成人没有多少差异的高中高职生深感辅导不易,对可能发生的怀孕问题以及随即接踵而至的结婚问题都心有戚戚焉,不但对性教育感到深切须求,也对成年人太快决定解决问题的武断有些不以为然。夏教授提供的国中生“性语言”调查报告引发全场教师又是惊讶又是好笑,深深的觉得这一代的孩子愈来愈有创意,也愈来愈不一样了。

综观这三次的教师性别教育研讨会,教师们都充分的利用这样的机会畅谈对于现今校园性别教育的种种,也在其中暴露了现今校园中极为威权和局限的行政管理心态。就如同主办单位所说的,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就是希望透过基层教师的汇集,找寻出以学生为主体,提供学生一个善意、建设性的探索机会。同时,也提供学生一个重新思考文化和己身经验的空间,在观察的交换上认识差异、尊重差异,进而与教师孕育出交互合作的关系,让教师有充分的自我充实资源,也让学生获得完整的信息提供跟支持。

性别教育就是教育,教育的问题也唯有透过教育的手段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而身处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们就背负了这样的任务。此类的性别教育研讨会提供的就是给这些教师无限的空间跟教学资源,替性别教育注入第一手的经验和素材,创造一个具有开阔眼界的教育视野。


性/别教育狗仔队深入报导


民国85年3月7日,二十多名少年、少女,基于好玩心态,持可乐玻璃空瓶,攻击宜兰警方巡逻车及派出所,造成巡逻警车及派出所大门毁损,警方查获十名涉案少年、少女,依妨害公务与毁损罪嫌移送宜兰地院少年法庭处理,并积极追缉其他共犯。


根据本部(编辑部啦)狗仔队的追踪采访,肇事之青少年、少女纯粹是为了“好玩”,言谈中也看不出有“丝毫悔意”。


简姓女生:我喜欢“追逐风、追逐太阳” 的快感跟乐趣,而且我们根本没有驾照,这样才有气魄。
--(据了解,该名少女为周华健之忠实歌迷)

李姓少年:我们曾被“条子”欺负过,所以常提及要找机会修理他们,只好跟着闹,反正已经做了,没什麽好后悔。--(据记者旁敲侧击得知,该名少年的偶象是小叮当里面的阿福)

林姓少年:我本来就叛逆,砸警车跟派出所非常过瘾,少年人理当与众不同,如此才能显示自己的“酷”,只要我喜欢有什麽不可以?--(不用说,该名少年家中早就摆满了李明依的CD跟海报。)

罗姓少年:我的父母对我是有求必应,只要我想要的就可以要到,做错事也不会被责骂,我感觉到他们比较象是我朋友。
--(据悉该少年之父母也是周华健之歌迷,买了“朋友”专辑之后,大受感动,改变对子女的管教态度)。

 

结论: 原来这些青少年、少女错把警察的巡逻车看成偶象明星的坐车,把警察误认为明星的保镖,在要求与偶象拍照,索取签名不成之后,恼羞成怒,愤而毁损车辆。而且由这些小孩子的行为当中得知当前人气最旺的偶象是周华健。)

 
 
[性/别教育通信首页性/别研究室首页出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