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蛀书虫

性不性有关系── 评吴敏伦之《禁果与人生:新一代须知的性爱经》

陈丽玲

  


‘性’这个议题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特殊化,也被污名化。从古代以来,它就经常伴随着神秘、不可理解、洪水猛兽等等负面的形象,也因为如此,‘性’就变得不可说、不可谈、长大以后自然就会懂、就会理解的事情。这样天方夜谭般的论述也更加深了我们对于‘性’的恐惧跟焦虑。


检阅坊间所充斥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性’的论述,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可碰触、不可尝试、一碰就吃亏、一试就倒楣的既定形象。大人们不断的围堵、管制,小孩子却又好奇的展开各种形式对于性的认知跟探索,面对青少年对于性知识的须求时,大人们展现的却是高度的关注跟焦虑,深怕孩子们遭受到污染,看了不该看的,做了不该做的,终究悔恨终生。在台湾官方少数提供给青少年性知识的管道当中,我们也只看到最基本的生理解剖与单调的两性关系,这对于知识爆炸、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人们对于‘性’所抱持的警戒、恐惧的态度,就足以让‘性’议题无法得到合理的对待与正视。


本地的主流性教育人士虽然号称开明,号称想要创建健康的性观念和性态度,但是他们对于各种非主流的性实践向来就加以严厉的评价,也因此暴露出他们的狭窄眼界。相较之下,香港性教育促进会的创会会长吴敏伦先生--也就是香港地区最有名气的性教育推动者--一向以非常前瞻的言论跟态度来看待性,他所着之《禁果与人生:新一代须知的性爱经》早已绝版,最近才在多方敦促之下再版。在书中,他以一种全然自由开放的态度来重新审视‘性’这个向来被视为禁忌的话题,文本的干脆俐落全然有别于本地主流性教育者的吞吐和抽象。


对于吴敏伦先生来说,《禁果与人生》明白的指出了社会对于性爱议题所持的种种谬论跟态度,从性爱的观念、性在社会中之函意与运作、同性恋议题、性教育的道德标准、傅柯的性论、婚姻制度、再到青少年的情欲空间,吴敏伦都提出了他细心的观察跟省思。更重要的是,吴敏伦屏弃了传统的大人说教态度,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现况的实际考量与历史角度的揭櫫,这样位置的转移让身处台湾主流性论述空间的人们看到了新的论述空间与崭新的视野开拓。


在性爱观念的探讨方面,吴敏伦从历史的切入点重新观看我们对于性爱的理解,同时也对那些执着於性与爱绝对要有所牵连的论述做出诸多的反驳,质疑它们之中层出不穷的矛盾。比方说,许多夫妻共同生活多年,婚姻生活品质明显下降,或者彼此貌合神离,还不是照常性交?如果真的坚持性爱合一,那麽为何我们又会对那些只有爱没有性的人大力赞许颂扬呢?这种鼓吹精神价值,贬低肉欲须求的双重标准让我们看清了性爱合一的矛盾点。


在同性恋的议题上,吴敏伦展现了他高度的机智及辩证能力。面对同性恋恐惧症的种种问题--说穿了,还是老掉牙的传统道德那一套说法--吴的策略则是以其子之矛攻子之盾,举出中国过去的传统之中就包含了同性恋,也不曾将同性恋定罪,更没有因为同性恋而使得家庭结构松散、道德风气败坏。相反的,过去的中国社会反而承认同性恋为社会的一部份,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何来违反传统之说?如果说同性恋与其它族群的人都从事同样或者类似的事情,为何所有负面的结果都落在同性恋者身上?吴敏伦的分析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同性恋已经成了社会的代罪羔羊,莫须有的承担了其他人所引起的罪过。吴的观点跟台湾主流论述观点比较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同样是医生,同样是性教育工作者,对于同性恋,台湾某些依附医学光环的专业人士可能还停留在“需要包容,尽可能接受矫正”的偏颇观点上。


在性教育议题上,吴敏伦严正的提出性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尤其是大人们对于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性教育的冷感,更需要马上解决。在教科书满页介绍花草动物的生理结构时,却对人类的身体百般的漠视,如此本末倒置的教育行为,实在需要彻底的检讨和改进。此外,吴敏伦也明白的指出成年人如何将青少年污名化,好替其行为脱罪,作为他们推行性禁欲及性道德独裁的藉口。先将青少年一竿子打翻,说成是没有行为能力,不知道判别是非,容易受诱惑,误入歧途,然后再以保护拯救之高傲姿态来限制青少年的发展空间。“保护”通常意味着更多的监控跟管制,也让青少年在原本知识来源就显得匮乏的社会空间中更显得孤立无援。保护青少年这样的老把戏,只不过更加显示了成年人的本位心态以及面对青少年情欲快速发展时之无能为力。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媒体信息的纷繁涌现,性教育体制也必须做某种程度的调整。在《禁果与人生》一书当中,我们体会到了多元性教育的重要,也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传统由上往下、以管制监控为出发点的性教育,给了我们下一代什麽样的发展空间,以保护之名实施压迫之实的性教育,究竟又掩盖了多少成年人的焦虑与不安,也为这个社会投下了不可控制的变量。


性就是性,任何将性特殊化、污名化的举动都只会使得性更加的隐讳、更加的不解、更加的难以启齿。吴敏伦这本以香港为出发点的《禁果与人生》的确提供了台湾相关的性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同的眼界,让本地相关的性教育获得不同的启发。最重要的是,成年人应该如何放下自己的指导员心态,以青少年的位置为出发点,来发展出切合实际需要,符合青少年须求,配合社会快速发展之下的性教育内容。学校的教师更应该脱离传统威权的教育方式,提供学生更多元的选择机会,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情欲模式,并促使社会提供相关信息与支持系统,积极开拓性教育的空间。


 


 
 
[性/别教育通信首页性/别研究室首页出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