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爸爸妈妈们又要开始担心“坠胎潮”的问题,其实对青少年来说,性这件事不是禁止或恐吓就可以杜绝的,甚至在今天来讲,可以说根本无法杜绝。不过,除了好奇这个理由之外,爸爸妈妈可曾想过,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可能还有什麽深刻的心理因素吗?
人本教育基金会的教育中心主任冯乔兰表示,青少年在做爱的过程中,其贾夹杂着性与爱的纠葛,说得更明白些,是“很想被爱的感觉”。
身体的紧密接触,带来了全然的接纳与被接纳,在过程中彼此是这麽亲密的在一起,象是满足了被爱的须求,但在做爱的其他时刻,不见得就有这种感觉,因此,冯乔兰说,青少年的交往里,这件事变得重要并且也容易得到。
“爸爸妈妈应该看到这个深刻的心理。”冯乔茁表示。
其实大多数的育少年并没有避孕的常识,在青少年族群的独特性格里,是较为短视的,只顾跟前、不顾眼後,“可能怀孕对他们而言,只是可能。”事实上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同样短视,呈现出育少年的不成熟,“所以才需要教啊。”冯乔兰说。
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帮助他们将视野扩大、放远,认识到坠胎对身体、心理的长远影响,并且能够看到未来,“但切记不要用恐吓的语气。”因为那样孩子只在心理生成抗拒。
陪孩子一起去想,有时侯让他由自己的嘴巴说出来,是爸爸妈妈千万不可少的,由自己的嘴巴说出来,爸爸妈妈先别挖苦嘲讽,或是纠正,在过程中孩子绘将自己整理清楚思绪、并且越想越清楚了,认真思考的结果,会将这些“道理”变成自己的想法与决定(而非心不甘情不愿的听命行事)。
但回到“满足被爱的感觉”这件事上面,冯乔兰认为,提供性教育、知识,还有给充分被爱的感觉,是爸爸妈妈千万不可少的,因为爸爸妈妈在不在乎孩子,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不在乎自己、珍不珍惜自己和别人。
青少年性不性恐怕已不是最急的议题了,能够让孩子因为尊重、爱护自己和别人而自主决定,正考验着做父母的智能。
报载1997年12月七县市公私立幼稚园长在大溪进行学术交流与座谈时谈到一个案例,说是台北县曾有一名在单亲家庭生长的三岁男童,屡次小便都是“蹲姿”而非站姿,引起幼教老师重视。探讨原因是男童长期与母亲生活,缺少男性学习对象,偏偏幼教学校也以女老师居多,也无法“身教”,最后在老师多次解说,让男童观看、模仿其他男童上厕所的动作後,终于纠正小男童的错误动作。
根据本部(编辑部啦)狗仔队特派记者调查,发现以下新的发展:
1. 台北县教育局已经行文该幼教老师,说明“站姿”威权时代已经结束,多元开放的教育当然也包含小便姿势的多元化,而且指出这种姿势可以促进身体的灵活变换,将与范晓萱的健康歌并列为小学课程的重点。
2. 全国医界联盟已经和这位男童的母亲接洽,希望邀请这位男童到各大医院向无法起身小便的成年男病人示范如何在不站立的状态下小出便来。
3. 教育部正在研拟办法,要求各级学校增加“小便示范讲习课程”,要求各级督学到各校督促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