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Q & A

天啊!这些小孩子!!

编辑部

有的时候我在操场或走廊经过时,
会听见学生口出秽言,
三字经似乎是新新人类的基本字汇,
甚至男女学生都会说。
我也尝试劝阻或恐吓,
但是好象都没什麽用,怎麽办呢?

这实在是一个很常见的困扰,不过这也是个很根本的问题。编辑部不厌其烦,愿意花一点篇幅彻底的来谈一谈。

好!来先来想想为什麽你会对三字经那麽敏感吧!--请注意,编辑部回答问题的方式从不是像坊间那种疑难杂症解答一般,随随便便的就提出解答,而总是先由问问题的人本身有什麽假设来开始。毕竟,关键常常不是那些被视为有问题的人,而是那些觉得别人有问题的人唷!

第一,你可能觉得三字经非常粗俗,不堪入耳。可是,什麽是粗俗呢?说穿了,就是属於下阶层人口的意思,而你对下阶层的言语感到厌恶,恐怕主要是因为你(不管原本是什麽出身)一直就希望(或者被训练得希望)自己属於上阶层,因此直觉的想和下阶层保持距离,以便证明自己不属于下阶层吧!从前大家歧视台语的时候,也是觉得台语没文化,要说标准国语才是有身分的表现,因此一直避免露出台湾国语的口音,现在是因为风水轮流转,台语才翻了身。

其实,人往高处走,是蛮常见的事情,没什麽不好,但是往高处走就往高处走吧!显显真本事就好了。为什麽一定要靠抹黑或践踏别人的语言,来证明自己的身分呢?真的,对很多人而言,所谓脏话,就是随时随地自自在在讲的话,平平凡凡日子里说的话,也可以说,就是某些人的“母语”,因此他们讲来顺口之至,根本不带着什麽特别的强烈情绪恶意,只是口头禅而已。从语言平等的角度来说,你好象没有理由轻看别人的语言习惯呢!

你说,这些脏话都是说和性有关的事情,性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事,在公开场合说出来就是不堪入耳。不过,编辑部的历史研究显示,每个时代对于什麽是不能公开做的事情或者不能说的言语,都有不同的看法。三十年前两人携手同行都被视为伤风败俗,女人露出肩膀就是淫荡随便,可是现在还有谁会这麽想呢?从前要是说了和基本国策不合的话还有可能会被送去绿岛,现在大家都说那是白色恐怖,再也不觉得应该太过限制言论了。即使在性方面,过去从来没有人敢公开谈性,现在这方面的讨论还在媒体上制作成专门的节目,大家还觉得不谈就会造成大家的无知,影响个人的性生活呢!所以说,带着性暗示的语言会被大家怎麽听,怎麽想,也是个会改变的事情,我们又何必先入为主的认为性话就一定不好呢?

你说,三字经都包含着对女性身体的不敬,是歧视女性的话语,因此不应该让孩子说。这一点编辑部倒是有某程度的同意。不过,说到对女性身体歧视的话语,我们觉得如果要禁,应该同时也禁止大家追问女人怎麽二十好几了还不结婚,禁止大家耳语某某女人生不出小孩真可怜,禁止大家说女人的身体属於厨房浴室卧房,禁止大家评头论足说女人身材好或不好,禁止大家说女生天生就体质单薄虚弱,禁止大家说女人情绪天生不稳定等等各种随时随地听得到的歧视言语。真的,三字经绝不是唯一或者最歧视女人的言语。

编辑部倒认为,三字经真正不可取的,不是因为它提到了性,不是因为它露骨的谈性,而是因为它利用了“性”在这个文化中一向所累积的禁忌位置,勾动了人们对“性”的无知和戒惧,积极的把“性”当作辱骂人的工具,把“性”牢牢的链接上仇恨、愤怒、忌妒等等负面的情绪。这麽一来,由于性都是和负面的东西连在一起,反而使得“性”无法发展其正面的意思,因而更加把性--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贴近身体情绪感觉的事情--丑化了。

这就好象很多人用“乡巴佬”来骂人一样。乡下人没什麽不好的,他们有他们生活的方式,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虔敬,他们的正义,他们的认知。可是一旦那些想要凸显自己有品味有文化的城市佬,选用“乡巴佬”来骂人的时候,这个名词就使得“乡下”戴上了一层负面的、落后的意义。

三字经,或者脏话,就是这样强化了一般人面对“性”的时候的焦虑厌恶(底下函盖的是手足无措)。因此使得我们在被人用三字经骂的时候,不但特别恨那个骂人的人,特别恨那件使我们挨骂的事,还同时无意识的也对性生成特别强烈的恶感。

不过,由于我们对性、对脏话的另眼看待,有时三字经也有它促进心灵健康的效用。例如关门的时候夹到手指,痛澈心肺,这个时候,大喊三字经还真是舒缓痛楚的好方法。受到上级欺侮,有冤难伸的时候,除了收集证据以备日后检举之外,在无人或塞车的时候大骂他几声三字经,也有维持身心平衡的功用。在台湾这个开车停车文化都不上轨道的地方,遇上那种恶形恶状,害你频频紧张煞车的猛司机,或者发现机车被推倒在路边,轮胎被放了气,这时狠狠地骂几句脏话可以有助减低杀人的动机。夜行路中遇见凶狠的狗,不用三字经大骂它个狗血淋头,难道还要好言相劝求饶吗?

老实说,禁止说脏话,并不是真的在教导孩子有文化,有礼貌--这些东西应该来自一种自主自足的心态,而不是来自惩罚和规范。

禁止说脏话更重要的后果是,成人剥夺了孩子尝试不同文化,行使不同语言风格,伸展不同人格幅度,平衡挫折心态的简便工具。

脏话不一定会腐烂心灵;禁止说脏话反倒可能会使人虚伪、易怒。

等等,别又读错了,编辑部的意思不是说,人人都应该随时随地说脏话,把脏话当成官方语言--谁会这麽无聊啊!但是编辑部倒是强调,具备说脏话的本事和自在,恐怕正是一个宽广人格的必然表现。

另外,你可能没注意,我们周遭的孩子们还发展出来一些很有创意的用脏话的方法,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有一个国小六年级的女生在公车上遇到上下其手的男人,结果这个女生并没有默默含泪匆匆下车,也没有惊惶的挤向司机先生,更没有东躲西躲,用书包挡来挡去。相反的,她只是冷冷的回过头去,两眼直视那个男人,咬着牙,恨恨的说了一声“干!”,干净俐落,不带任何迟疑,结果仓皇下车的反倒是那个男人。

成人听到这种例子,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女生太粗野,太没家教,太冒险。可是成人没有想的是,这种故事中的女生显然已经和我们平常常见的那种小白兔型的乖女生大不相同了,她们已经发展出来一些新的气魄,新的自在,她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还不会因为小小的侵犯而心灵受创。

面对这种女生的出现,成人要如何回应呢?是要责备她,处罚她,歧视她,孤立她,把她当成问题学生,仔细监控,以致于她因为被特殊对待,而选用反击的、敌对的方式来回应?

或者,老师会欣赏的、理解的、支持的看待她,仰慕她自行发展出来的气魄,肯定她的语言使用,鼓励她同时也尝试学习别种语言、别种回应方式,而且还鼓励别的小白兔欣赏这种同学。

小白兔不一定要、也不一定能变成小狐狸,但是学一点小狐狸的本事也不失是一种开拓人生的做法嘛!问题是,我们校园常常是想把小狐狸、小斑马、小野狗都变成容易受伤的小白兔,禁止说脏话就是这麽一种作为。

好啦!说了这麽多,你懊悔问问题了吧!新的性/别教育其实是一种要让你的思想翻天复地一下的革命性教育喔!


现在校园里常常有小情侣学生表现很亲密的举动,
两个人一有空就黏在一起,
去年台南有学生因为在校园内公开接吻而被记过,
听说有个学校的训育组长巡堂时还发现一对学生在教室里做爱,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没有羞耻心了!

当你在校园的一角发现两个学生正在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时,你会怎麽办呢?你是掩面而过,当作没看到?还是走过去不屑的大声斥责?或者,你为了避免可能的冲突(包括学生当面忤逆你,或者找校外不良少年加害于你),但是又心中无法淡然处之(怎麽可以在学校做这种事),于是会跑去请训导主任或教官来处理吗?你会赶快也通知家长,免得他们以后追究你管教不严吗?

你可能觉得这件事情影响深远,非常严重,因此一定要立刻中止,马上解决。可是,在你直觉反应的时刻,你可能根本没想过,以上这些反应方式都可能带来严重深远的后果。

真的!曝光或许会在当下终结这个身体活动,甚至终止这段感情,但是你知道事件曝光可能带给这两个学生的深层心理伤害吗?或许这两个学生当时在很自在的情况下,身体终于有机会独处,正享受着接触彼此所带来的快乐。他/她们心中难免也有一些紧张和罪恶感,但是身体的吸引和须求克服了这些感觉,他/她们在校园中创造了自己的小世界,有点象梁山伯与祝英台终于在楼台相会似的,有点紧张的甜蜜。

然而在你或其他老师的不齿和责骂下,一切气氛都被破坏了。东窗事发的惊慌把他/她们抛入绝望的深渊,他/她们徨恐的等侯发落,他/她们羞惭的承受成人的诘问。紧接着来的公告记过,把愉悦转化成无限的羞辱,而两人从此被迫强制区隔,或许还会发展出对彼此的怪怨──“都是你害我的”。他/她们在学校遭遇耳语,在家中遭遇责骂,即使转学,所有的孤立和侮辱都仍然如影随形,更使得他/她们心中充满懊恼和某种悔恨。

不要以为这种羞辱、怪怨和悔恨就会让学生从此专心课业。要知道,老师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关心的只是学生以后不要再做出这种让成人伤脑筋的举动,可是这些严厉的处理方式倒底会在学生身上生成什麽样的效应,老师真的想过吗?

事实上,东窗事发而来的羞耻感和自责,正足以腐蚀一个人的自信,使人丧失对他人表达感情的能力。更糟的是,羞耻和自责常常表现为自卑,一种见不得人的自卑,一种怕人知道、怕人提起的自卑,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导向更自暴自弃的心态。更可怕的是,这种自卑很容易就转为攻击式的自大,以便防卫自我的脆弱被人识破,防卫自己过去的伤口被人翻起,常此以往,终究变成一个很可怕的、充满攻击性的人。

无论如何,这个被抓到、被羞辱的经验都会在孩子的心头造成负面的影响。你以为记了过,事情就过了吗?恐怕这两个学生一辈子都会带着疤痕前行。难道相爱就是那麽大的罪过,需要一生背负?

你气愤的说:“既然敢在校园中做,就不要怕被看见!”(哇!赶快分析一下这种说法中酸溜溜的妒恨心理吧!咦!对了,你自己的妒恨情结又是来自什麽时候什麽经验所累积起来的羞耻和自责经验呢?)

他/她们当然不怕被看见,他/她们不会怕被“善意”的看见。问题是,训导处会有这种善意吗?你有这种善意吗?同学们学过如何以善意看待这种事情吗?而总是忧心忡忡的家长又会有什麽样的善意呢?

你还是不放弃的说:“可是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要是不明快的处理,要是不严格的惩处,恐怕会蔓延到全校,到那时候,所有的学生都在打波拥抱,这个学校还得了?还要不要进行教育啊?”

说得好,可是让我们反过来问,要是照你那种明快的、严格的惩处,这对全校的学生而言,又是什麽样的学习?什麽样的教育?

──我们在教他们,感情的表达是一件羞耻的事,而且应该为表达感情而接受群众的暴力愤怒。

──我们在教他们敌视(暗地里是忌妒)别人的感情流露,而且用校槼的正当性来宣泄我们的妒恨。

──我们在教他们,校园是一个单一性质的槼训空间,只能做最单调无聊而且充满焦虑挫折的“学习”,而不能发展另外一些和我们人格情感成长相关的“学习”。

请问你,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调教,对他们未来营造亲密关系,会有什麽样的影响?

你无言了?

“可是──可是──”下面跟上来的是一连串很熟悉的说法:青少年血气方刚容易做错事啦,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啦,我不阻止也会有别人去阻止啦,我不通风报信会受到校方责备啦,以后家长会怪罪老师放纵学生啦。

说穿了,只有一句话:你就是没有勇气挺身保护两个稚嫩的心灵不受到周遭妒恨人群的伤害和惩罚。

可是,你又是为什麽缺乏这种勇气呢?你的成长经验是如何阉割了你的自我,剥夺了你的将心比心?你自己要去想答案。

你有没有反省过,在校园里要是谈起学生的感情表达,老师们的反应都是千篇一律的忧心忡忡,严加监控,从来不肯主动的、积极的、正面的用心去鼓励并调教孩子们学习情感的优质交互。另外,你有没有想过,根据统计,当前成年人在求偶活动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判断对方倒底对自己如何。这两件事情中间的密切关连,值得你好好想想。

你说,“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营造优质的情感交互,又怎麽能帮助他/她们呢?”

说得真好,你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营造优质的情感交互,又怎麽有资格阻止他/她们尝试练习呢?

不管你提不提供支持,现在的学生都在摸索着用自己的方式发展关系。老实说,男生女生无时无刻不在尝试讨对方的好,男生的方式就是故意找碴,表现自己,摆出豪迈气魄来引人注意,女生的方式就是假装淑女,收敛自己,摆出我见尤怜的样子,而且两方也都死不承认自己在讨好别人,或者说白一点,两方都死不承认自己对对方有兴趣有好感。不过,这种死不承认的假矜持,有时会增进情趣,但更多的时候却使得分分合合变得纠缠不清,更增加情感活动的复杂心焦。

单单从这一点看来,你就不能用“专心读书”来继续剥夺学生锻练人际交互能力的机会,而需要更积极的鼓励她/他们培养更开阔的、不扭捏的善意交互。

让我们说点基本原则吧!要形成善意的交互,早早就要提供“平实”看待情感的环境。

许多老师平日在课堂中谈到爱情时,总是说“爱情是神圣的感情”、“不要随便进入爱情”、“爱情会冲昏头”、“应该等到真爱出现”、“要找寻永恒的爱情”“世上总有一个人是真正为你准备的”、“爱情一定是专一的”、“爱情是最美好的事,神圣的、难得的事”。老师的想法是,把爱情说慎重点,孩子们就不会太轻易进入,就会等侯了。没想到的是,这些对爱情的过度高估评价,不但不一定达成延缓的目的,反而可能同时使得孩子过分憧憬爱情,极端美化爱情,终究放不下爱情,而形成另外一些问题。

老实说,长久以来对专一永恒爱情的过度看重和投注,常常使得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没有决心或勇气开始恋情或表达善意(“万一她拒绝就太难看了”),又不知道如何接受别人的善意和好感(“我在等的是不是她/他”),也没有决心和勇气结束恋情另寻对象(“除了这一个再也不会有别人了”)。这种过分强大的得失心,甚至会在失去所爱时,采取激烈的手法来表达挫折感,近年来无数因为失恋而自残或伤人的事件都是前车之鉴。如果老师在权威的位置上再多说那些听起来正经八百而温暖人心的话,恐怕只会强化这些死心眼的情绪而已。

毕竟,媒体中的流行歌曲、罗曼史小说、激情电视剧、情杀案件,都时时歌颂着爱情的强烈,诉说着爱情的伤痛,学生早就耳熟能详了,还需要你来加油添醋吗?老师们反倒应该平实的谈,感情就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喜欢的人,对方也有意,当然就可以而且需要多多交往,累积经验和智能和人共处。如果对方无意,也不必死拖着不放,爱情或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或许会有一些心痛难过,但是经历它,就是一种人生过程。还有,平日就要强调,人在一生中通常一定会经历好几段恋情,有爱的时候真心去爱,努力表达,对方没反应或者两人不来电,那就赶快转移目标,淡然处之,千万不要浪费了人生,机会还很多。

你别担心,说这种话并不会使学生轻看眼前的恋情──不是说年轻人都很纯情吗?──你只是为她/他们留下退路,预先准备他/她们比较理性的面对感情上的变故和心痛,而不要太死心眼。老实说,平常我们听说的情杀事件从来不是所谓“变心”的人动刀枪,而是那个过分专一,过分相信真爱,过分要求拥有的人放不下。因此,与其叫掉头而去的人不要走,真正应该开窍的是那个死拉着别人的人。大家真正要开始练习的,是分手的艺术,放下的艺术。而在这方面,没谈过几次恋爱的人没话可说,那些历经沧海多次的人才有资格提供经验。老师要有什麽样的态度才能使得班上那几个恋爱经验多多的孩子愿意提出经验呢?好好想想吧!

我们不需要担心学生太早或太容易进入恋情。现在无数旷男怨女成人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始恋情,结束恋情,对恋情的得失心太重──要知道,恋爱的经验太少,太难得,太珍贵,这些死心眼的看法都和早年的压抑和等侯有关。这麽一来,我们还要继续这种贫瘠的感情训练吗?

再来就是真正的交互。关键倒不是要老师积极的做红娘,而是在发现学生彼此之间有好感的时候,呵护他/她们脆弱的心灵。初初开始恋情的孩子技巧多半不够熟练,□腆笨拙都是常见的,老师若能平实以待,就可以减轻羞涩和压力。另外,老师更需要利用自己的位置来阻止别的同学起哄捉弄取笑当事人,并且要阻止同学一厢情愿的把双方送做堆,老是让开空间给两人独处。两人表示好感,甚至爱一爱,都是很正面的事情,千万不要容许其他的妒恨心灵伤害当事人,也不必刻意封锁当事人的其他选择可能,这才可以防范死心眼。

孩子会不会因为不知如何处理心中的情感而打乱了生活的作息呢?会不会影响学业呢?这当然是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一开始在教育体系中不把孩子们的生活剥得那麽贫瘠,以致于情感变成唯一有吸引力的事,恐怕就不会使孩子那麽轻易的投注太多。如果出现班对校对、斗气吵架、脚踏几条船等等爱情事件时,老师应该怎麽样呢?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案例都有其特殊之处,老师应该视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等因素,选择(例如)视而不见、私下协助、转移目标、侧面相助、积极介入、从中斡旋,或是找机会与全班同学一起,不着痕迹的当成一般现象来讨论,顺便提供意见供学生参考。唯有让学生把老师当作“同国的”,老师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到、帮助到学生。

还有一些积极的事可以做。老师可以主动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学生更多资源以及更健康的常识,好让他/她们在这种事上能有更明智的决定和表现。例如,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起讨论,鼓励她们讨论自己会容许有什麽程度的身体接触,鼓励同学交换听来的或看到过的经验,要怎样才能拒绝不想要的身体接触,怎样拒绝而不伤人,怎样分手而还能好来好去,怎样才可以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怎样打波儿才不会受伤,怎样拥抱对方才会觉得更舒服,使用什麽书刊才可以找到可用的情欲知识,哪里可以买得到经济可靠的保险套,以及怎样享受安全的性行为。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一切活动都是平常心以待的,都是当成一般常识来处理的,都被当成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情,而且不经意的谈,不严肃的谈,不找标准答案,也不排挤不一样的说法。这种态度可以降低爱情的能量灌注,也可以帮助大家不再把爱当成太严重的事情。
当学生能悠游自在的享受亲蜜的身体接触,追求甜蜜的爱情感觉,而不必担忧可能的伤害恶果时,不只学生快乐,老师家长也跟着放心不少喔!

 

 
[性/别教育通信首页性/别研究室首页出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