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教师记事

想不到吧!我是个同性恋老师

南台湾 张德培(就是那个打网球的人──的崇拜者)

从来没有想过会当老师。

从小我就不会念书,功课总是在及格边缘摆荡,是老师心目中那种不太有印象,上课总是以呆滞眼神面对黑板的乖乖牌。听说小时了了,人未必佳;我却是小时不佳,大时却如同脱疆野马般的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学问的求取上。

可能在过去人生的某一点上,我突然开窍了;也或许是没有其他出路,偶尔在学业的道路上发现了些许的成就跟信心,所以就这麽一路上来了。

所以,现在的我是个老师;更特别的是,我还是个同性恋老师。

常常听说:同性恋者不适合任教,因为他/她们人格有所缺陷,青春期在追求异性的路上受挫,所以把情欲转向了同性对象。还有人说,同性恋都是来自问题家庭(单亲、暴力、父慈母严或者母慈父严),以致于观念有所偏颇,不是娘娘腔,就是男人婆。

从诸如此类单调的制式言论来看,体制大概已经自行研究出一招可以“辨认”谁是同性恋的“招数”。然而,却有不少的同性恋早就在教育的岗位上站立许久,还有不少同性恋早已被公认是所谓的“模范教师”。我就是一个啊!看来体制在“辨认”同性恋这门科目上不但不及格,还几乎是零分。

这些“漏网之鱼”往往是体制所不能、也无从“辨认”的,可是她/他们也同时对“同性恋者不适合任教”的刻板印象提出了最好的反驳。

异性恋思惟大概认定了同性恋老师会把小孩子“带坏”,会让许多原本是异性恋(谁晓得?)的学生被“鼓励”成为同性恋。换句话说,同性恋是被“鼓励”出来的,是被“带坏”的。这样的想法还真的是很天真,也太不切实际了。老实的,我的生命中几乎没有遇见过同性恋的老师,如果上面那个理论成立,那我这个同性恋应该是被过去无数的异性恋老师教出来的,就是这些异性恋老师把我给“带坏”、“感染”、“鼓励”成同性恋的。

当个同性恋老师,我很注重学生在生理及心理层面对于情欲的特殊感受;我也很积极的鼓励学生真实的面对自我、务实的看待情欲流向。毕竟,情欲不应该成为耻辱的来源,更不应该是罪恶的窝藏地点。

象我这样成年才“出道”的同性恋者,一路走来倍感艰辛,在有勇气面对自己之后才猛然发现,过去竟然浪费了那麽多时间在所谓的探索、悔恨、冲击和自我否定上面;要是我能早一点认清事实,早一点展开自追寻,那麽在那些时间里我可以累积更多生命的能量,让我的生活感到更充实和快乐。

因此我很羡慕现在的下一代,他/她们早早就可以面对自我,认清事实,早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早早就展开人生自我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老师的我,实在“不能让自己的小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啊!”

身为一个教英文的同性恋老师,我当然不会放过以英文的观念来介绍有关于同性恋的种种,那些有关于我自己种种感受的名词,教导起来是那麽的熟悉、认真。至於学生呢?他/她们大概也厌倦了体制内那种无趣呆板的单字、文法和句型吧!他们对于这些从未听过或者还感到蒙懂的观念和名词,倒是展现了高度的好奇和兴趣。

教导学生了解同性恋,就是启发学生了解社会里的其它弱势族群。说真的,常见的歧视和偏见往往源自于学校的教导方式和大人们的错误示范,体制当中有同性恋老师的加入,不但可以增进学生的视野,也为创造一个无歧视的社会空间早早做准备。尽管教育往往要到很久以后才看到成效,但它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前几天不小心在校园里捡到学生的信件,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两个小女生彼此之间的爱慕表示,羞涩的文笔却可以看出那种最真挚、最真诚的情感表现,尽管不认识她们,却让人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暖意。冬天的阳光虽然温暖,小女生情感的诚挚表达却让我体会到更直接的感动。

于是我决定了,继续当个快乐的同性恋老师!继续呵护那些小小的、真挚的情感表达。

 

 
[性/别教育通信首页性/别研究室首页出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