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体──校园美少女选拔赛

最近许多电视节目和媒体上都出现选拔“校园美少女”之类的活动,象这样强调外表和长相的趋势,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令成人忧心。我们应该怎麽保护他们呢?

随着女人脚步的大步迈开,女人的身体愈来愈进入公共领域,这个身体要如何呈现,也随即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当前的观察是,通常和女人身体相关的文化或商业活动(从广告到瘦身到内衣秀到辣妹到槟榔西施),都被视为是对女人的物化、丑化或商品化;而女人自己选择的某些身体呈现方式(从耳洞鼻环到染发到刺青贴纸到暴露到流行时装)则被视为是女人轻浮虚荣的表征。

有趣的是,女人的身体形象愈是在公共领域中凸显,愈是普及,就愈有义愤的言论出现,要女人把身体包起来,藏起来,关起来。这个文化对身体的另眼对待在此表露无遗。

就以大家认为最早凸显女性身体的公众活动为例。从一九六零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展开以来,每次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举行,都是会场内众女争锋,会场外妇女团体高声抗议;选美活动亦被定位为“服务男性主流审美观”的一项装饰性活动,所谓“选美是否物化女性”的议题再度被搬上台面来。一时间,场面热闹滚滚,选美争议多多。

选美的争议正好指向时下对身体根深蒂固的成见。我们的教育总是分配了过多的关注在智性发展上,对于身体,我们是只重(健康)实用性,而不重视有没有美感;因此那些衣着鲜丽、发型亮眼的女学生在校园中是饱受贬抑的。师长面对她们放着大好时光不去念书,反而在发型衣着这些锁碎小事上用心用力耗费大笔金钱和大量时间,完全不能认同,于是便以各式槼定大加围堵,尽量杜绝各种可能使身体生成吸引力的机会。如今校园中的男生竟然也开始使用各种商品(发雕慕斯、刺青贴纸、染发、耳环、指甲油)来装饰自己的身体,看在老师的眼里,更为惊心动魄,简直是传统男性角色的腐蚀。

在这种否定身体美感的教育体系之内,任何礼赞身体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师长们总是训诫学生不可为外表而眈误课业,不可太着墨於形象的包装。在智性发展重于一切的学习领域里,任何具有吸引力的身体(从郭富城到酒井法子)都被描绘为诱惑陷井,会误导自身及他人步上歧路;任何为身体所下的工夫都被视为是无聊的,低俗的,顺从今世的流行风俗的。在这样的描述之内,最近媒体上的美少女选拔立刻被视为鼓励少女爱慕虚荣接受诱惑,使她们成为父权思想的受害者。

然而,一昧沈溺在拯救受害者的义愤情境中,一昧厉声的道德指责,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的,当我们试着从受害者的心境跳脱开来时,我们会发现选美的多重意义有待开发,端看我们如何从看似虚浮的选美活动中发掘出正面的性别身体意义。

选美原是西洋社会的发明,经过引介移植後得以在国内发荣滋长。既然是洋玩意儿,对国内的整个大环境自然造成或多或少的文化冲击。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西方式的积极与东方式的内敛,在选美中撞出了火花。

中国文化谦冲自牧的本质,从正面来看可以帮助人达到一种沈稳的自我定位,但是同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论男性女性,至少在外观上都颇受压抑,尤其女性,从来不被鼓励展现身体的真我。相反的,女人的身体被另外一种逻辑所掌握:女性的行止要庄重,仪容要整洁;与人出游时长辈总不忘叮咛:“要打扮的端庄一点喔!”若太过轻衣简服,则会换来一句:“你穿这样,会让人以为我们家很穷。”女性的外表不仅是妇德,甚至成了判断家世背景的标准之一。在这样的身体文化中,女性被迫成为(某种)美的典范,(某种)美的宣导员。

而在选美活动中,女性首度有机会在水银灯下以和传统内敛文化大为不同的美感自在的展现自我。这种公共领域内的自得,为那些想要展示身体,想要获得众人注目的女性暂纾困窘。“XX小姐”的堂皇名目一出,便为女性身体进入公领域赋予了某种正当性,使女性身体逃离了被家族及恋人私有化的命运,而能坦然的步上水银灯下的大舞台,闲雅自在的展露自己的身体及才识,而且经由媒体转播,还可以对社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力。例如最近很受人瞩目的中年美女宫雪花,她不只挑战了参赛者年龄上限的限制,其“科学美女”的身分也对“美”的本质进行了颠复。可想而见的,只要社会一直进步,象宫雪花这类的“突破”事件还会不断增加。

不管是选美少女或是世界小姐,选美当然不是一个全然自由自在的场域,其中的商业考量和主流审美观都是大家常常诟病的。因此,重新发现身体,塑造身体的自在感觉,恐怕还要从更多的自我肯定和实践开始,而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能得到多少支持和鼓励就成了重要关键。

糟糕的是,当有些女性不再为家族体面或情人的偏好打扮,而开始为自己喜欢或者出于与同侪竞争的心理而打扮,并且投入演艺圈或时装界,甚至变成槟榔西施或红茶辣妹,试图影响多数人的审美观时,她们所得到的通常并非赞赏,而是苛责,众人责备她“抛头露面”,骂她“好出风头”。

讽刺的是,“女为悦己者容”被视为传统美德,但“女为己悦而容”,甚或将自己的美貌置于众目聚集之所在,便被视为是失德了。这种种交相矛盾的强迫观念加诸於女性身上,造成她们长久以来的困难处境。

其实选美风未必只与女性有缘,连男性也与选美颇有渊源呢!古代的招亲即是变相的“选美”,男性在擂台上相互搏斗,和女性在选美会场彼此争锋一般,都是以身体竞赛。古代人以武招亲,现代人也有样学样,各种流行的相亲节目中,男性参赛者在巧妙应答之余,还得劳动身体,露一手厨艺或其他技能,男性选美的电视节目还要参赛者穿紧身泳裤出来亮相。在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一向重视男士们的“底子”,而轻看他们的“面子”。因此,爱好修饰的男士们被人斥以脂粉气太重,喜欢打扮自己的男学生也会遭同侪排挤,只有那些“外在成就低落”的男子大受青睐,不修篇幅的男人被视为最“豪迈不羁”,是怀才不遇的“落拓才子”,值得众人钦慕景仰。由此可见,男性的身体亦是布满路障,饱受规制羁束的。我们可以清楚得见,文化以异曲同工的手法同时打压了两性的身体。

然而可喜的是,现代男性已经逐渐摆脱旧日束缚,蜕变成更亮丽多姿的一群。他们衣着抢眼,装扮入时,彼此竞艳,令人目不暇给,校园里的男学生也不让成年男人专美于前,书包内护发四宝一应俱全,身上的名牌衣物更反应了经济奇迹,爱美之心不输给女生。这种转变令人欣喜,更使人不禁兴起期待,或许男人会因为逐步学会善意看待自己的身体,在此中获得某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因而更加善意看待别人的身体,尊重别人的身体。

不过在当下,比起整个社会,虽然我们的校园已经渐渐有了美感的脉动,已经有无数青少年用她/他们的身体写下了时代的美学,但是他/她们遭遇的,却只有成人的疑惧和封锁。

美感经验来自日常生活的积累,如果青少年镇日身处校园中,触目所及却都是师长对性别的压迫,对身体的否定,这要叫青少年如何扩展自己的美感经验呢?这种对身体的轻视,无疑的会限制青少年心灵状态的成长。此外,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不但自己感觉舒爽,别人看起来也赏心悦目,这是对别人的体贴,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为了让校园里多些美感,也为了让学生们个个都能培养出精准的审美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态度,请对学生们精心打理出来的发型及衣服多些赞美,少些责骂,让同学们感觉走进校园就象步入了绮丽缤纷的选美会场。青少年多花点心思在自己身上,总比他们把精力花在欺负别人身上好吧!(徐宜嘉、何春蕤)


性/别研究室 本网页於2003年3月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