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迷恋老师
学校里有些学养好,有个人特色,或是长得还不错的老师常会被学生迷恋,有些学生还会有追求的举动,这要怎麽办?
因应台湾的升学制度,许多中学都采取男女分班、分校,大家误以为这样一来,看不见就不会想,接触不到就不会爱慕,那就可以迫使学生将丰沛的情感“升华”到教科书上去了!
可是,过去的经验显示,即使是男女分校,也只能在校园的范围内隔离,出了校门,有公车机车、有速食店、有邮政信箱、有便利商店、有联谊活动、有歌迷会、有电话交友、有KTV、有购物中心、有调用器甚至大哥大,各式各样的活动和科技都会提供机会让青少年认识彼此,亲密交往。情欲的洪流哪里挡得住呢?
再说,就算在清一色的男校和女校中也有别的情欲机会。因为,绝大部分孩子初次爱慕对象并不是同学,而是老师!
这也没什麽稀奇的。在过度压抑而枯燥的校园环境中,接触最多,能力迷人,和蔼关照,又有正当理由去找她/他诉说心事,这种条件使得许多老师早早就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偶象。
学校也不是不知道这种趋势以及可能生成的问题,因此有些和尚尼姑学校甚至进一步硬性槼定校内“异性”的老师不能是单身未婚的,只聘请结过婚的死会来校教书,以为只要一个人额头上盖了结婚证书的大印,就会顿时丧失吸引力。
这,当然是个错误的想法。欣赏就是欣赏,爱慕就是爱慕,哪会象校方想的那麽势利眼,一看到没有指望就收回所有的感觉和情意?难道欣赏一个人就一定要嫁娶对方?哇!那麽一个人一生要嫁娶多少回啊!
有些老师在感受到学生的欣赏,直接面对学生的表意时,会突然紧张起来,她/他只能想到流言耳语,只能想到家长和校方的非议,只能想到孩子的冲动无知。于是被爱慕的老师紧紧张张的赶快连络家长,和学生恳谈,要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不成熟,要学生千万不要迷恋老师,要以学业为重,要等到考上大学,要找到真爱时再谈爱情。
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本身爱情经验颇为缺乏的人,因为她/他连平实的面对别人的善意都做不到,连最起码的交互协商能力都缺乏,而一旦过分看重这件事情,就自然会做出这种严重的反应。不过,这也难怪,在我们的文化中,只要一提到感情,很多人就会怪异地立即跳接到爱情、性、婚姻、家庭什麽的,仿佛普通的情感交流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有人对你表示好感,那有什麽大不了的?又不表示你就会被判爱情的无期徒刑。不管你想不想把这份好感发展成什麽样子,接受感情的方式都可以是很多样的,可以是诚恳地说声谢谢,可以是在学校里聊聊天,可以是大伙(和许多学生)相约去唱KTV,可以是很多很多别的善意反应方式,反正各种善意的回应都会有正面的效果。
“学生要是一直迷恋下去,怎麽办呢?”
拜托!你对自己的魅力也未免太过有信心了,还没发生的剧情就自己编写成这麽美好,真是富有想象力。
人的感情越压抑,就越猛烈,严词禁绝只会带来更多严重的后遗症。相反的,只要老师以轻松的平常心妥善处理,不只不会挫伤学生,更可以让她/他们学会如何适当地表达心中的善意,平实的接纳别人的反应。事实上,我们最常看到的状况是,过了一段(很短的)时间後,随着心理成长、感情观念改变,接触到更多朋友,参加了更多活动,热情的爱慕者恐怕很快就“变心”了,那时你还会有点怅惘呢!。
有位高中男校的女老师(施寄青)告诉我,她在学校中也常常遇到爱慕她的学生,她从来不会大惊小怪,相反的,她总是平实的接受学生的好感,耐心的陪着学生走过那些混乱的、蒙懂的、冲动的岁月,终究把一个个男生安然的送进成人的世界。象这样务实的、不被浪漫的幻想冲昏头的老师,真是我们的表率。
然而这一段情感经验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她/他们不只学会了表达对他人的善意,知道欣赏、赞美别人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良性交互;另一方面她/他们也能从老师成熟的接纳态度中学到如何接受别人所表达的善意。被学生迷恋是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呀!
所以,有学生迷恋你吗?不要吓昏了,也不要乐昏了。平实以待,巧妙引导就是。
当然,我们不要忘了,过去也曾经有过无数师生之间的深刻相恋,传为佳话,这都是在校园中生成的美事喔!就看两人相处的感觉和交互如何了。
你还是担心会“出事”?出什麽事啊?嗳!好好想想,要是真的出什麽事,问题的症结决不是出在你们是师生关系,而是这个社会太神圣化爱情,太美化爱情了,要不然,爱爱就过了,人生还有别的机会,会出什麽事呢?(金宜蓁、何春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