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于二○○一年首度在四性研讨会系列中以两岸三地性/别政治为框架来规划会议,邀请三地重要推手彼此交流,认识各自的发展。从二○○九年开始,我们进一步在第一届、第二届两岸三地性/别政治新局势会议中勾勒出不同社会文化脉络在性/别领域或高亢现身或静默溢散的多元面貌,也获得机会观察华人社会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在地差异发展。对于这些新兴现象和可能的变化发展,或许我们还需要一些更为宽广的图像、个别差异的视角,来追溯两岸三地性/别领域的学术或运动发展轨迹。因此这次第三届的会议中特别邀请了两岸三地在性/别领域发展中扮演重要推手角色的学者和运动组织者,以他/她们的经验和智慧,对自身过去多年参与社会性/别变化的经历和观察,提出反思与回顾,也就是从个人生涯出发但是有社会脉络的观察反思回顾。这些发表人都曾投入了数十年心血,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也构成了两岸三地性/别议题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由他们来唤起历史记忆的回顾,是再适当不过的了。
这些在性/别领域开疆辟土贡献的核心人物,都在社会尚未对性别和性议题形成理性讨论的时刻就已经洞见潜藏而脉动的暗流,也已经用他们睿智的思考和远见,试图涉入并勾勒出理性的、前瞻的观点和行动。而由于性与性别议题在忌性社会中的敏感特质,他们也都背负污名、承受压力、隐忍迂回,甚至被消音被起诉被放逐。这次会议他们所分享的个人岁月,因此不但体现了性/别观点的挣扎出线,也记录了个人生命投入的青春岁月和奋勇抵抗。即便性别和性似乎已成为当代公众论述中会出现的议题,然而发言观点和立场是否合乎主流,却会直接影响发言的接收状况甚至后果。因此,在不同社会脉络的文化与政治环境之下,性与性别的机构以及个人在生存发展过程、研究工作开展、议题介入、与支援团体合作、以及很多无法预料的方面,都可能遭遇各种困难。这方面的个人经验和历史回忆、其中如何产生了思想观点与事件、曾经有过哪些张力对战,都是万分宝贵的资料。
不论是在学术体制机构内,或在民间社会、公共舆论空间里,这次与会的发表人都从个人生涯或角度出发,对自身过去多年研究、发表、与体制斗争、参与或经营社群组织的经历和观察,作出反思与回顾。这涉及了他们对社会脉络变化的观察判断反思,也涉及个人或社群的特定争议、事件、论战,或者对个人的影响之清理与回忆。由于发表人都是两岸三地性/别领域重要的资深人士,这个整理工作,对他们丰富的人生历程而言,十分庞大,但是此次会议也是一次契机,无论是连续接力的开端、切片断代、快转扫描,发表人都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来呈现,面对大中华地区关心此议题的人群,留下历史记录。
两岸三地的性/别资深人士汇集台湾,各自提出他们在特定脉络中累积的经验,以及在这些经验之中或之后沉淀出来的智慧,目的正是希望这些在具体社会情境中已然发生或正在进行的活动与思考,能够提供差异的视角,刺激另一些脉络里正为紧迫的现实议题所催逼的个人或组织,鼓励他们不要被眼下所局限,并提供另外一些可能的策略思考或实践资源。更何况两岸三地在多年的政治敌意和竞逐中,形成了对彼此的许多误认错识,不但常有无知傲慢的评价和自诩,更常无法做出切实的认识。这次的会议因此有着社会交流与历史传承的里程碑意义。为了让受邀的积极人士有充分的时间分享其经验智慧,各场次采用个人演讲的形式,每一场都以七十分钟时间提供发表和对话,避开一般会议以极短时间发表单篇论文的匆促简略,改以丰富的时间让讲者畅所欲谈,本书也呈现了这些精彩的对话,供读者回味。
在二○○一年的第六届四性研讨会中,李银河、吴敏伦、张北川、潘绥铭、严月莲、宁应斌都曾齐聚一堂。过了十年,老友重逢,还加入了万延海,真是盛况空前。事实上,他们每一位都是很难真正全面介绍的人物,因为十年前他们就已经在创造历史,今日仍在用他们的生命和介入来书写历史。我们也只能用“回首个人,转眼历史”来捕捉他们以及历史的身影。
- 主编 | 何春蕤
- 执行编辑 | 沈慧婷
- 封面设计 | 彭诩洁
- 美术编辑 | 宋柏霖
- 校对 | 沈慧婷
- 出版者 | 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
- ISBN | 978-986-03-3372-5
- 出版日期 | 2012年08月初版一刷
-
- v
- 性/别研究丛书序回首个人 转眼历史(代序) 何春蕤
-
- 1
- 香港的性政治 吴敏伦
-
- 33
- 建构宏大叙事中的生存体验 潘绥铭
-
- 79
- 且战且走:风风雨雨二十年 万延海
-
- 153
- 综合讨论(一)
-
- 175
- 我所关注的大陆涉性法律改革 李银河
-
- 221
- 台湾性别政治的年龄转向 何春蕤
-
- 265
- 紫藤十六年 严月莲、姚伟明
-
- 305
- 从个人实践看台湾性/别运动的转进与冲突 王苹
-
- 335
- 综合讨论(二)
- 附录
-
- 363
- 台湾性解放运动十年回顾:试论 宁应斌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教授
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院士,世界性学会第十四届大会主席,香港性教育促进会创会人,亚洲大洋洲性学联会创会人,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会长,世界性健康学会(WAS)理事(亚洲部主任),为世界知名的华人性学家,推动香港性文化节做为社会教育。很早便开始主张打破性禁忌,推广性教育与性学研究,着有影响深远,启蒙社会的《禁果与人生》、《性禁忌》、《性爱谬论大审裁》等书,也曾主持香港电台性教育节目《性本善》。透过媒体,常常在争议事件上发表一针见血的开明观点,屡受香港保守团体挞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始“主体建构视角”的研究方法,主张参照主体依据自己的感受、认知与自我回馈所做出的种种标定、解释和评价的总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日常生活实践,才可能完整的研究性。最近十年中三次进行全国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为中国的性革命及其在各方面的表现提供具体而详实的追踪描述,更特别对中国的“小姐”(性工作者)行业变化持续进行深入的定性研究,以丰富的田野资料佐证开明政策之必要。着有《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中国性现状》、《生存与体验》、《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行为》、《中国性革命纵论》等书。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资深的爱滋病和人权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不但关注农村农民卖血、输血、以及使用血液用品而感染爱滋病的问题,也致力推广男女同性恋的公民权利和文化发展,在大陆建立了许多工作小组推动维权活动。曾因些敏感议题而遭受中国政府压力,甚至受到酷刑。目前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一九九九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两度正式提案推动同性婚姻,主张卖淫非罪化,为换偶案辩解,为闪婚与一夜情的权利辩护,也因其言论饱受网民批评。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等。
台湾中央大学英文系文学与文化研究讲座教授
台湾女性主义情欲解放运动的旗手。一九九五年在中央大学建立性/别研究室,在学术圈内长期耕耘跨领域的性/别研究,在运动圈内则积极支持性多元、性工作、青少年解放,也因此被基督教保守团体于二○○三年以散播猥亵之罪名告进法院,最终地方法院、高等法院皆判无罪。现继续串连组织,对性恶法提出批判,维护公民基本自由权利,持续编著出版前锋议题专书二十余册。
严月莲
姚伟明
香港紫藤成员
严月莲早年为资深工运份子,后成为香港性工作者权益组织“紫藤”的发起人与核心成员,十六年的耕耘和每役必与,捍卫了性工作者权益,也打开了香港妓权运动的局面。目前负责香港与部分中国性工作者项目,在各地设置工作小组,积极协助性工作者流徙时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也为男性性工作者与跨性别性工作者建立支援组织,是亚洲妓权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姚伟明为紫藤成员,也是香港男性性工作组织“午夜蓝”的重要成员。
台湾性别人权协会秘书长
资深女性主义者与妇运组织者。一九八○年代末期开始参与工人运动、妇女运动,组织培训企划各种活动及行动,一九九○年代因支持情欲解放运动与台北公娼而被妇女团体开除,随即协助多个同志及爱滋社团组织经营,并成立性别人权协会,成为社运中少见的串连型社运团体。因其长年贡献,曾获颁台北市杰出市民、泰国同志人权奖 Utopia Awards,并代表性别人权协会接受美国国际同志人权委员会所颁之年度同志人权奖 Felipa Awards。
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成员。学术背景为分析哲学,学术研究从科学哲学转向为社会政治哲学。一九八○年代后期开始书写社会运动与思想文化批评,为《中国时报》海外版、《自立早报》、《联合报》专栏作家。曾参与《岛屿边缘》杂志、《重装RESET》网路杂志、“皮绳愉虐邦”,主持“国际边缘”、“性解放”等网站,现为“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主编。着有《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性工作与现代性》、《性无须道德:性伦理与性批判》、《卖淫的伦理学探究》、《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