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2004)
  • 出版者:性/别研究室
  • 编著:宁应斌
  • 封面设计:黄玛璃
  • 封面模特儿:婷
  • 封面摄影:艾许
  • 执行编辑:朱玉立
  • ISBN:957-01-8748-4

繁体版

  • 简介
  • 全书目录
  • 作者简介
  • 书序

简介

本书试图批判地检视一些流行的标准观点,例如:“从刺青穿洞染发到奇装异服等等青少年通俗文化只不过是商业利益对青少年的剥削利用,女人的瘦身减肥则是性别支配的结果,而媒体则是剥削与残害青少年与女人的重要制度”。针对上述说法,本书从一个崭新的分析角度提出下列问题:


身体作为权力争战的场域,其自身的物质性是否足够顽强而能抵抗权力的形塑?这个物质性是生物生理所构成的吗?能够形塑或影响身体的权力,除了来自性别、性、年龄、阶级、种族等等为人熟知的面向以外,其中是否还有强大的现代性动力趋势?媒体在这个身体形塑中的角色功能是什么?权力以何种不同的策略来管理主流常态身体以及边缘偏差身体?公共呈现与公共空间如何排斥偏差身体(如肥胖的身体、刺青穿洞的身体、裸露的或性感的身体、不道德的性身体、畸形丑怪的身体、死亡的身体)?目前对于媒体的批判或监督,究竟是为了批判主流身体,还是为了排斥偏差身体出现在公共空间与公共呈现?到底什么才是具体颠覆主流身体霸权的多元化策略呢?



相关网页

http://intermargins.net/Forum/2000/body_shape/index.htm

简介

i性/别研究丛书(书系序)/何春蕤

iii序/宁应斌

一、导论

003还童的女性?弱智的男性?/张锦华、黄浩荣

007老化的媒体批评,弱智的女性主义/卡维波

011主流性感标准与片面身体解放/黄宗慧

015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创了新高?/陈建志

019青春睿智卡维波/林深靖

027体型歧视违反多元文化/张锦华

二、青少年通俗文化的左翼政治

033青春睿智的左派?成年痴呆的左派 青少年通俗文化的左翼政治/卡维波

095卡维波,左派装可爱/林深靖

101反卡维波论述提纲/汪立峡

三、女性主义的身体政治

111塑身运动、厌食症到胖妹骄傲的思考-一个女性主体与女性身体的提问/黄咏梅

141“减肥瘦身”的女性主义标准答案错在哪里?从“饮食消费与现代性”到“性感美貌的多元与普及”/卡维波

197全球欲望城市中缺席的女性主义身体/卡维波

四、媒体批判?或媒体箝制的新策略?

207速食业的欲望广告与社会变迁/卡维波

213公共电视与公关电视/卡维波

227综艺节目是性剥削吗?反对媒体分级制度/何春蕤

作者简介

张锦华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

黄浩荣

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

宁应斌(卡维波)

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黄宗慧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系副教授

陈建志

淡江大学英文学系助理教授

林深靖

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现代文学硕士,“台湾新社会协进会”秘书长,“亚洲地区NGO论坛”执行长,现任“民主行动联盟”执行长

汪立峡

夏潮联合会执行委员、人间学社理事

黄咏梅

东海大学社会所研究生,资深减肥实践者

何春蕤

中央大学英美文学系教授

序

宁应斌

大众媒体对于身体的呈现,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的身体外表或者女体与性的话题,无论在综艺节目、电视广告、电视剧、电影、音乐、网路中的呈现,近年来均引发了许多从女性主义、亲权保护主义、宗教道德净化、或甚至左派人士的批评。这些批评基本上认为:青少年通俗文化是商业利益对青少年的剥削利用;女人的瘦身减肥是性别支配的结果;媒体则是剥削青少年与宰制女人的重要工具。


不过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通俗文化虽然包含着商业利益与有时保守的意识形态,但却也存在着青少年的抵抗空间;同样的,一方面媒体在商业竞争中剥削着女体与性边缘人口,另方面,诸如减肥瘦身等现象的背后还有比媒体洗脑更广泛的结构性因素。更有甚者,许多媒体批评针对的往往不是媒体中广泛可见的对中产阶级幸福生活的美化,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循常意识形态;相反的,媒体批评的焦点多半是那些新兴的、影响不明的、有违常识规范的、可能被视为偏差的呈现。以此看来,这类媒体批判很明显的效应就是保护现状或回到过去。


这些争议的出现当然有着一个更广大的社会历史脉络。即使在最表面的层次,我们也知道这和全球化下媒体与通俗文化的影响、贩卖欲望的商品生产、青少年的消费文化、性/别关系的演变等等直接相关。这些争议代表了对这个广大社会历史脉络的不同理解与不同介入策略。


这本书在呈现上述争议时虽然好像有个辩论的形式,但是显然我个人的观点占据了比较大的篇幅,因此其实本书算是我对这些争议的观点陈述。其他与我观点不同的文章则提供了对这个议题的精彩与简要“导论”(本书的第一章)。“导论”的文章都曾在报章上发表过;第二章“青少年通俗文化的左翼政治”的三篇文章最早发表于《左翼》杂志,其他第三、第四章的文章则大都是首次正式出版。整体而言,本书文章有着彼此对诘与呼应的关系。虽然我在本书批评了女性主义、左派、媒体批判,但是我对这三者还是有着基本的认同:我反对阶级、性别与媒体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不过我不能认同某些反对的策略。


在内容构想上,本书可以作为大学生的通识课程、或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媒体批评、社会学课程的入门教科书或参考读物。


本书的出版首先最要感谢的是慨然应允重刊文章的诸位作者,尤其因为他们与我的观点立场并不一定相同,因此他们对知识分享与流通的态度更令人敬佩。


我也要谢谢编辑朱玉立,她使此书能实际地问世,还有黄玛璃永远精彩的封面设计。


另外我要谢谢给我封面照片使用权的摄影者“艾许”与模特儿“婷”。我觉得这张封面照片恰巧凝缩了“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这个主题。这可从两方面来谈。首先,这样的照片可以追溯其系谱到人像摄影与人体艺术摄影,后者以女体为凝视对象,但是当人体被切割为部位或器官时,特别是有强烈性意味或畸异丑怪(grotesque)时,又往往造成强迫观众逼视的效果,提示了身体与我们的异化关系。上述特点均出现在这张以乳房(女体性征)与流血(象征生命与死亡──自我又异化)为构图的封面照片。至于人物或人像摄影则经常作为社会写实的工具,除了劳工、原住民、游民外,以底层污名的女体为主题的人像照片也很常见。台湾近年来以槟榔西施与性工作者为主题的艺术摄影引发了社会的普遍注意(事实上,某张著名的台北公娼摄影与本书封面照片在构图上颇为相似),本书封面照片也可以视为社会写实主义的延续,主题则是作为性/别底层的愉虐恋者,实践着玩耍式穿刺(即,有别于穿耳洞鼻环的一种暂时性穿刺)。


其次,我之所以认为本书的封面照片恰巧凝缩了“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是因为对某些媒体批判者而言,这张照片或许就是膻色腥(SM暴力、色情、血腥);不过这张照片也同时表达了丰富的身体政治意涵,可以有各种解读(为什么流血令人恐怖震惊?流血使乳房更性感或破坏美感吗?为何宗教会常有仪式性的自残?主动侵入破坏身体是伸张自我对身体的控制吗?)。但是作为摄影主体的模特儿婷却拒绝了诸如吸血鬼、身体自主权这类文学的或政治的沉重解读,她告诉我这种玩耍式穿刺对她而言没有特别意义,流血更非重点,因为穿刺不一定会流血。或许,穿刺的微痛带给身为愉虐恋者的婷一点快感,或许,看来恐怖或困难的穿刺却一点也不恐怖或困难,带给婷一点成就感。但是婷说:基本上,玩耍式穿刺只是好玩而已,一个派对上的游戏。对婷以及很多和她一样的年轻女人而言,或许身体没有那么沉重,只是好玩而已。


宁应斌于2004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