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困愁城:忧郁症、情绪管理、现代性的黑暗面(2012)
欲购买
请洽唐山实体书店
本书的知识-政治主旨可表达如下:本书揭示公共世界与私人生活的互相关连,因此谈论经济、政治、资本等议题时不能不论及性、情绪、个性(自恋)文化等等之作用,反之亦然。然而本书同时也指出:公与私无法彼此完全相通──本书在探讨忧郁症时很清楚地显示:社会压迫与客观的现代动力固然是忧郁症的成因条件,但是仍有个人身体、家庭关系与生命史的偶然因素。这些不能被纳入公共的偶然,虽然属于私密领域,不能被社会完全建构或被政治方案改造,但是却又有十足的政治蕴涵,可以用来说明那些企图“透过公共集体努力来改造偶然私密”的政治路线之不可行,例如保守的传统主义者、女性主义、禁欲左派的路线等(不论是反变态、反色情、反不文明)。同样的,因为这些无法被社会建构与公共努力所掌握的偶然因素作祟,(坏)情绪无法完全纳入社会的理性管理,相反的,社会控制与情感理性化的企图反而持续产生不适当或没来由的情绪,易言之,某些情绪管理反而带来无法管理的情绪。
一言以敝之,本书指出:“情感的理性化”与“兽性的文明化”均有其限度,故而“道德进步”亦有其限度。
本书是处理情感现代性与情绪疾病的学术论着,对流行的进步观念与批判成见提出质疑。本书同时也解释了当代思潮与批判理论的许多基本观念与学术常识,部份章节可供对社会运动有研究兴趣的学生阅读,还有部份章节也适合对情绪哲学有兴趣的哲学学生。
本书从批判理论与情绪哲学这两种取向探究心理疾病与社会的关连,延续着性政治对公/私区分的辩证,主张被视为私密的情感情绪应该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核心范畴,而且公共无法穷尽私密的意义,社会与心理之间存在着断裂缝隙。本书指出了(西方)现代性的黑暗面,认为高举文明现代、政治正确的道德进步主义,看似与道德保守主义对立,其实两者所构成的新道德主义是当代新自由主义的侧翼。
目录
序
033第一节 本书的理论脉络:社会批判理论与情感建构论(情绪哲学)
036第二节 现代反思与理性化
038第三节 现代性的反思乃是随附着情感的反思
041第四节 情感的现代性:情感爆炸
043第五节 现代性的情感
044第六节 本书的弱社会建构论与弱认知主义立场
045第七节 忧郁症与现代性批判
048第八节 民困愁城:忧郁症与现代性的黑暗面
049第九节 没来由的情绪:情绪的认知主义建构论与“情绪管理”
053第一节 本书阐释忧郁症的批判理论进路与结论:身体、心理、社会
061第二节 民困愁城的典故与含意
063第一节 何谓民困愁城people in trouble?
064第二节 Reich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弗洛伊德假设
067第三节 Reich的理论与民困愁城
071第四节 为何“左派抑郁”
074第五节 结论:所有政治概念的操作都随附情感
077第一节 精神医疗的社会观:社会的心理治疗派
079第二节 激进的心理治疗与反精神医疗派
083第三节 心理疾病虚构论的Szasz
088第四节 心理疾病虚构论vs.实在论vs.建构论
091第五节 建构论:由虚构走向实在
093第六节 结论:忧郁症非虚构的建构论
095第一节 从疯狂转向忧郁的五大趋势原因
098第二节 壹.心理情绪的医疗化益趋普遍
101第三节 贰.社会监控技术之更新与扩大
104第四节 参.自杀的生命政治
106第五节 肆.忧郁症的媒体与专业建构
110第六节 伍.“不能动”(失能)主体的偏差
113第一节 纪登思的现代自我反思理论
115第二节 纪登思的上瘾理论
116第三节 自我反思筹划下的自恋者与变身者
119第四节 自恋与变身的普遍化之缘起
123第五节 试论:忧郁症缘起于自恋变身之失败
126第六节 试论符合了Freud-Lasch之理论与主流心理学解释忧郁症模式
126第七节 为何坚持弗洛伊德而非自我心理学的忧郁症解释
130第八节 (现代)人生的黑暗面:Ian Craib对纪登思的批判
136第九节 现代性的黑暗面
139第十节 解释忧郁症的建构论取向
146第一节 忧郁症的心理解释:“素质-压力”模式
148第二节 忧郁症的社会解释
149第三节 忧郁症的生理解释
150第四节 忧郁症的建构论解释
153第一节 弗洛伊德论忧郁症
158第二节 弗洛伊德论自恋
170第一节 Lasch的著述主轴
174第二节 家庭的公私变迁:再生产的社会化与现代家庭诞生
178第三节 理想家庭生活:女性主义与保守女性
187第四节 爱欲的家驯化
195第五节 动物保护的家庭政治:兽性的文明化与家驯化
205第六节 The Donzelot - Lasch Connection
209第七节 民主体制下治疗模式的社会控制
212第八节 回应女性主义对Lasch的批判
218第九节 父权衰落与阶级再生产(回应一)
220第十节 父权与自恋(回应二)
228第十一节 Lasch的社会政治立场(回应三)
249第十章 情绪管理、认知主义、建构论
257第十一章 传统的非认知理论
261第十二章 认知主义∶Solomon
267第十三章 认知主义的问题:没有(特定)对象的情绪
273第十四章 认知主义的其他“没来由情绪”问题:情绪与其对象的“不一致”
279第十五章 四种“没来由的情绪”对认知主义的挑战
287第十六章 de Sousa对没来由情绪的解决之道
293第十七章 情绪的(弱)社会建构论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297第十八章 认知主义建构论如何解释没来由的情绪
303第十九章 没来由情绪的社会因素与情绪管理
311第二十章 建构论的伦理问题与情绪管理
315第一节 情感的理性化及其黑暗面
320第二节 情感劳动、工业心理、亲密关系的专家统治
328第三节 文明化与理性化的情感关连
338第四节 社会深层
国立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哲学博士。曾参与《岛屿边缘》杂志、“重装RESET”网路杂志、“皮绳愉虐邦”,主持“国际边缘”、“性解放”等网站。着有《卖淫的伦理学探究》、《性无须道德:性伦理与性批判》、《身体政治与媒体批判》、《性工作与现代性》。
国立台湾中央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讲座教授暨性/别研究室召集人,曾任中央大学英文系系主任、文化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长。著作及编纂专书二十余册,包括《豪爽女人:女性主义与性解放》、《性心情:治疗与解放的新性学报告》、《性工作研究》、《跨性别》、《色情无价》等。
这些年来,很多对社会批判与社会运动有兴趣的学生经常问我们有什么适合阅读的书籍,既具有思想性与现实性,也能清楚地解释一些理论观念,能帮助她们理解并进一步阅读当代批判思潮。这本书虽然是针对特定主题,但是我们觉得比写一本批判理论导论之类的书更能符合这些学生的需求。
不过,这不是一本容易坚持全部读完的书,除了因为这毕竟是一本学术著作外,还因为其涵盖甚广与跨领域的内容(有时必须用大量与大篇幅的注脚来延伸正文所涉及的更宽泛蕴涵)。我们给予读者的阅读建议如下:
读者有兴趣的主题 | 可选择阅读的篇章 |
一般批判理论 | 〈导论〉、第一、四、八章、〈结语〉 |
情绪哲学(哲学专业) | 〈下篇〉的第十到第二十章 |
情绪的批判论述(非哲学专业) | 〈导论〉,第二、十、十一、十二、十五、十九章 |
性/别 | 第八章、〈结语〉 |
心理情绪疾病与社会 | 第一、三、四、十、十九章 |
忧郁症 | 第四、五、六、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