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性别快报》漫画争议之媒体声明(二﹚
  有关两性教育的几点说明
       
    1. 具有教改基本精神的教育理念,就是放弃单向灌输(以及单向灌输所造成的头脑呆滞缺乏创意),放弃单一答案(以及单一答案所包含的暴力压抑缺乏民主精神),要贴近学生,从受教者的生活现实出发,引领她们移向教育想要带领她们到达的目标,也唯有这样,教育才会受到受教者的尊重和善意回应,教育才可能达成深刻的效应。过去公家单位发放过许多由上到下单向灌输单调无趣的宣传品,结局都是被冷落在垃圾堆中,这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使得官方与人民之间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冷漠关系。因此这一次设计两性教育的漫画书时,我们特别采用青少年熟悉的漫画语言、选用青少年流行的活动、写实的呈现青少年的交互方式,以此向青少年表达沟通的善意和诚意。事实证明,这本漫画书出版後,许多学生都在电视访问中公开表示,她们很惊讶官方的成人竟然这麽贴心的为她们准备了这本又好看又充满思考空间的读物,而且各校使用这本漫画书作为教学的补充读物也广泛受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大家都很有兴趣的就其中的剧情和人物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是很灵活使用的教学教材。
      
    2. 就青少年生活现实而言,去年杏陵基金会的调查发现,20岁以前就发生性行为的人高达43.5%,其中在未满15岁之时就有性行为的占了11%,近6成没有任何安全性行为的观念。今年元月份由师大晏涵文教授发表的“现代青少年感情生活与性教育”研究统计显示,婚前性行为的人口比例在女生方面已经由1979年的4% 提高到1988年的6.9% ,更在今年提高到26.7%,也就是说,现代的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有过婚前性行为(请注意,这个现象早在教育局出版这本漫画书之前就已经有了)。男女交往时的身体亲密程度有明显的大跃进,性教育专家晏涵文教授也指出,性教育的方向已经需要调整,过去师长父母总是告诉女生要有贞操的观念,或者因为担心未婚怀孕而阻止女性和异性交往,显然此一说法已经无法说服现代青少女不涉足身体关系。这些都是证据确凿的研究,也是青少年的生活现实,因此如今的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实行封闭政策,而是教导青少年思考性行为的适当与否,要认识身体,认识自己的自主权。成人千万不可以再把青少年当成情欲白痴,事实上,成人可能从来没有看过青少年当成精神粮食的漫画,也很少询问她们从书本和媒体中得到了多少相关信息,更没有关心过她们的心理和身体须求。建议大家有空去逛逛,或者和孩子聊一聊,了解一下她们已经知道了多少事情。把孩子当成白痴或者清纯的小天使,恐怕都没有面对此刻的社会现实。老实说,要是她们的知识真的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少,那样无知,那就难怪她们好象总是很容易的就陷入各式各样的危险。这才是真的应该让我们忧心的事情。
      
    3. 如果大家真的看了这本漫画书,就会发现绝大部份的篇幅都在阐述两性角色及两性交互,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像骚扰、歧视、恶意等等场面,议员们不应该抹杀这份努力。至於性的部份,有些人认为这和两性平权无关,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判断。学者的研究已经显示,两性之间常常出现的敌意和伤害事件,其实不是因为某些坏人的恶意而已,这也说明了为什麽大家在彭婉如白晓燕命案之后不是仅仅抓坏人而已,而是呼吁全国上下推动两性平等教育,以便从根解决两性之间的敌意问题。毕竟,敌意的生成很多时候是因为每个人面对自身的性别角色时感到焦虑(比方说男性害怕自己不够男性,因而使用暴力来证明自我等等),或者对和别人交互的结果感到不满(比方说,追求不得,恼羞成怒等等)。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也必须正面去处理个人对身体、对异性同性、对性、对交往等等问题的徨恐和紧张。这本漫画书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平实的看待和性相关的事情,轻松的扫去焦虑,坦然的面对差异;我们认为这才是“尊重”的真正基础。要防范性犯罪,就要消除敌意焦虑的源头,不让性成为发泄不满的工具,而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平实的性别教育教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4. 至於媒体报导中提到的几个具体例子,让我一一回答如下:首先,请大家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要自行组装。这本漫画的对白是和剧情的发展相关的。改变性别之后的阿正觉得“少了这个”“多了那个”本来就是人之常情,感觉有点怪怪的也是很正常的反应(大家不要以为随便写写,孩子会看不出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后来阿正对女生的身体愈来愈了解之后,就愈来愈觉得做女生也很好,女生也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等等。这些剧情的安排都在默默的传达一个重要的消息:做男生做女生都很好,各有所长。我们这个性别歧视的社会一向认为做男生比做女生好,女生都很笨,都很没力量,而这本漫画就希望针对这种歧视提出不一样的结论,而且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平等的观念。如果大家只是断章取义,那就一定看不到这里面的深刻意义。另外,也有人觉得书中说保险套“可以避孕,又可以防止性病,还可以降低敏感度,可以避免早泄”的方式不妥。我们的看法是,去年联合国防治爱滋病大会中提出了一个统计数字,全球有三百万名患者是13到24岁的青少年,因此呼吁现代父母要主动提供保险套给孩子。卫生署宣导安全性行为时也有类似的说法,连副总统夫人连方瑀最近都和箫万长夫人联手出来,到各学校去推广保险套的使用,我们教育局当然应该更积极的推广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国中生不是婴儿,她们早已开始各种身体上面的亲密活动,象过去那样单单训示她们,叫她们不要做,是不会有用的,无数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要让孩子们觉得保险套不是什麽特殊的东西,是一个很平常而应该使用的东西,就必须平实的叙述它的好处,以说服男生不要嫌保险套麻烦,而要为了自己好而使用它。这种教育不是恐吓的(因为恐吓也没有用处),而是诱导的。
      
    5. 我想议员们恐怕根本就不懂两性教育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用平实的态度来看待性及性别,而避免在性和性别上面再加上更多焦虑和不安,以致于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敌意和伤害。象议员质询时这样大张旗鼓的制造性恐慌,片面的耸动报导,对于推行更理性更平实的性别教育,一点好处都没有。
       
    6. 至於委托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制作这本漫画,有些人对何春蕤教授个人在别的场合中的言论有所不满。我觉得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这本漫画书,就应该就事论事,这本书有什麽不对的、不好的地方,大家拿出来谈,有根有据,说清楚了可以服人。有人说校园里流行“只要性高潮”的说法,我觉得是夸大其词,连成人都不见得知道这句五年前的口号,孩子又怎麽知道呢?我们在选择委托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制作漫画时,是因为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两性教育推广单位,连教育部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都在今年三月间委托她们举办全国国中教师性教育工作坊,还将出版专书。何教授本人的着作和研究也是在学界广受推崇,多次获奖的。我们可以不见得完全同意她的观点,但是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不同的观点当然可以存在;更何况,这本漫画书曾经经过18位各阶层的校长、主任、老师的严格审核,详细讨论,说它代表何教授个人一个人的观点,恐怕也抹刹了所有评审委员的苦心和意见。
       
    结论:桃园县教育局在制作这本漫画书的过程和成果发表中,都广泛受到各界的肯定,各县市的教育局和教师,甚至研究工作者,都前来要求范本,她们都很羡慕桃园县这麽积极的与青少年对话,这麽务实的面对青少年的生活现实,这样才是教育的要项。这本漫画书有它的教育理念,也有它的实践方式,都细细的列在书后面的教学手册中,欢迎大家参考,而不要简单的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两性教育要如何进行,要怎麽教,教什麽,都是值得大家严肃讨论深刻研究的事情,也是此刻学者们正在辩论的议题。不管如何,单单大谈喧染情绪的笼统话,恐怕根本就无法面对青少年的生活现实,也没办法抚平成人心头的焦虑,更没有办法看到教育局的工作目标。
     
何春蕤1999.5.17
[ 性/别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