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004

【短篇】餘生

◎anotheriori

不得已的情形下,我只好答應了她,這個誇張的要求。

『我不知道這樣幫她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她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間,我對她有點感到不值。』

那時候,她緊握住我的手,在河濱公園的時候。她眼睛已泛滿淚水,情緒相當激動,「就當是做做善事幫幫我,好嗎?我真的很需要你!」她如此嚴正地懇求我。

只為了⋯⋯
Continue reading…

【SM相談室】No pain, no gain.

◎Eiche

在去年,我讀到一則新聞報導,紐約有個體能減重班,號稱「奴隸訓練課」(Slavercise),教師以施虐者的身姿,讓來上課的學員(多數是可以稱為「菁英階級」的白人男性)好好受點「教訓」。當然,這課程擺明是拿SM當賣點。

提到SM,常常看到有人(以某種焦慮與曖昧的語氣)問,那樣真的會爽啊?真的會喔?或者,扯些霧裡看花的說法(例如把SM講成是一種「柏拉圖式的快感」)。實際上,欲拒還迎、躍躍欲試的嘗鮮心態,偷窺的快樂,就在這些懷疑的問號、曖昧的笑容、和不知所以然的詞彙拼湊裡昭然若揭。畢竟,這已經是個高潮即道德的時代,現在的問題幾乎不再是SM到底變不變態,而是如果這年頭還不瞭SM是什麼,就太遜了。
Continue reading…

火車罷工喊停,誰是贏家?

◎黑海德2003/02/01

本文同時刊登於連結雜誌第十期
開放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月卅一日,高鐵列車在日本神戶出爐,交通部長、高鐵董事長殷琪招待大批記者前往日本,高唱國歌慶賀跨國(財團)合作成功,同時宣示「高鐵時代」的來臨。另一方面,在交通部穿梭斡旋下,行政院於去年底宣示「原則同意」台鐵工會訴求,由政府設立補貼機制並承接台鐵歷史債務,之後將台鐵改制公司,俟時機成熟後再移轉民營,以此化解台鐵工會春節罷工的危機。

總統大選前,執政者順利化解台鐵抗爭危機,同時也開啟高鐵時代,看來政績斐然;對民眾而言,春節沒火車坐的危機已解除,又將迎接先進的高鐵,看來一切美好。然而,隨著罷工取消、高鐵誕生,鐵路私有化時代也同時來臨,公共服務私有化的惡靈正悄悄走近,伺機而動,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Continue reading…

【連載】科幻組曲第○號 (二)

⊙Hercy

【第二樂章】 『瘋子』瘋子


……『從我小的時候開始,我就開始懷疑了……』他躺在沙發椅上,很舒服地說著。『懷疑什麼呢?』我平靜的說著,就跟平常一樣。『…這是個秘密,不能跟別人說喔!』他欠起了身,很謹慎地警告著我,在我再三應允之後,他才再又安心地躺了回去道,『…我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我一直認為…』我豎耳傾聽。『…我是機器人……』他瞪大了眼睛,東張西望地說道。『很有趣,然後呢?』我職業性的提出問題,幫助他順利地說出心裡的話來,是的,我是一個心理醫生,他是我的病人,有著嚴重的妄想症,甚至有自殺的記錄,我試著瞭解他的世界,談話也能夠幫助他抒解心裡的想法。『…我…是一個秘密的機構研究出來的樣品,那個研究跟AI有關,發明了一系列的機器人,外貌與真人無異,你很難想像吧?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路人也許就是其中一個喔!對了,你知道我是第幾個版本嗎?我是第七代的擬真機器人……』說著,他把袖子捲起來給我看,上面有著一個看起來很像「7」的胎記。『真有趣!請繼續說下去吧!』這是為了獲得信任的讚美詞。『…還有這個……』他指了指自己的脖子道,『…這裡有個硬塊,看見了嗎?這是為了保護重要管線的金屬片……』『那個是…』我忍不住打插道,『…喉結吧,每個男人都有的,你看,我也有。』『嗯……你有沒有想過你也是其中一代?』他偏著頭,認真地想出來的「結論」。『別提我吧,再說說你自己。』我試著用平穩的語氣說著。『…有一次,我跟人類吵架,那個人類一直說我不是機器,我是人!我拿出刀子證明給他看,於是便用力往我的手上一劃,表面的假皮分了開來,可以看到裡面的管線,可是我不小心割到某條管線了,裡面紅色的液體流了滿地都是,為了修理我,我被關掉了電源,當我再度有意識時,維修師已經把我修理好了……』那個「人類」其實是他的母親,那次的爭吵,他媽媽說他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拿刀子往自己的手割,失血過多就昏倒了,幸好立即送醫才保住性命。『啊!時間到了!』為了避免讓病人太過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時間的控制是必需的。『那,我們下次再見吧。』

Continue reading…

猜想/「許純美現象」的布赫迪厄式思考

猜想/「許純美現象」的布赫迪厄式思考 (註 1)
◎林毓凱

法國社會學大師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在一九九四年出版了《布赫迪厄論電視》一書。書中指出新聞報導作為一個社會場域,是如何透過收視率的作用和商業邏輯的運作而成為一個他律性的(hétéronome)場域,但本身就作為一種場域結構的新聞媒體,又會反過來支配其他的社會場域。這個觀點若放在台灣的脈絡下思考,似乎頗有幾分道理,近日的「許純美現象」不就是媒體收視率競爭下的結果麼?其所造成的高收視率不就是民眾受控於新聞媒體的最佳例證麼?而我們是否也可以理所當然地將新聞報導和閱聽大眾理解成一種共謀關係呢?

不過,(我這樣)將布赫迪厄對於新聞報導場域的分析作為解釋許純美現象的直接推論,似乎有理解上的片面之嫌。因為,對於布赫迪厄的社會理論而言,若許純美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背後必定隱含了一系列的內在關係,而只有分析這個關係系統,才能瞭解這個現象是怎麼運作起來的。(Bonnewitz, 1997:53)因此,上述的說法雖然解釋了「許純美」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現象」,卻還沒有解釋許純美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內在運作邏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