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抵抗手記】我也是小英

◎blarewitch

好幾齣令人懷念的卡通又在電視上陸續重播,這次似乎是為了宣傳行銷DVD上市發行而來,這批重播卡通之一的【小英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心嚮往之的一種生活方式。

小英在簡陋小屋前與朋友聚餐

故事描述小英在尋找祖父的過程中,進了祖父經營的工廠,在兩人相認前小英是以工人的身份,領取微薄的薪資度日。這份薪水供不了屋,因此聰明的小英借用了鄉間森林中暫時閒置的獵人小屋,而屋中所需陳設、吃食用的餐具等等生活用品,小英都用或撿拾或自製的方式來滿足所需,因此他有木棍削製的餐具,自行編織簾簾、地墊。這部份的情節啟發了當時的我,畢竟對於曾經籌劃離家出走的兒童來說,能用這種方式生存下去,可以減輕不少離家的恐慌。

也因為這段情節的啟發,讓我開始儘量留意身邊可見的遺失丟棄物件,雖然有時僅僅是幾個亮閃閃的銅板;不過白花花的紙鈔也是撿過。至於筆、橡皮擦、資料夾、書架、桌子、椅子、拼花地墊、衣架、水桶、臉盆、衣服、電扇、CD音響,這些都出現在我的拾遺記錄上。雖然撿回去的時候,老是被家人唸「有細菌、不衛生」、「幹嘛這麼寒酸」等等,但當他們發現這些東西的材質良好、實用美觀,也就慢慢認同我了(雖然這可能是我的幻覺)。

不過近年來越撿越心冷了,大批大批的彩色地墊,花的、素的、有紋路的、地毯式的,成疊成疊的丟棄。四處可見的舊衣回收桶上,滿出來或塞不進去的衣服、棉被。回收大型垃圾日的慘況更不用說,桌、椅、茶几、床、櫃子、沙發組,套句傢具行的廣告,真是應有盡有。雖然我也曾試過一張太師椅用繩子綁在身上一路上招搖過市的用機車載回家,但後來看到定期出清在大街小巷的大型傢具也只能搖頭興嘆,每每隻能別過頭去像是狠心拋棄小貓心中暗自吶喊「原諒我~~」的加速離開。

因此,我明白了。我們缺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間。

什麼都有的大賣場(逃家者選在賣場裡面過日子就是正解),寬闊的空間、走道深得看不到底、架子高得搆不到頂,讓你幻想自己家也能容納這許多東西;全天候敞開大門的便利店,不斷灌輸著商店就是你家的意象;而且就算不花錢,週年慶、每月獻禮、來電禮、集點回饋、辦卡送,也足以讓你把瓶瓶罐罐、箱子盒子成堆成堆的往家裡搬。各種精緻用具,滿屋子都是,連漱口杯、放馬桶刷的小盆子,都可以佈滿精緻迷人的小花樣、小設計。

問題是現在你想活得像樣,過得舒坦,欠缺的是空間,而這份欠缺反應出你的階級位置。購買力為你帶來的衣物用品傢具書籍影音設備,所有的東西、心愛的、需要的、有紀念意義的、不想翻動的,到頭來都成了垃圾屋的素材,吞吃空間、腐蝕生活品質、累積沮喪感(搬家引起的或是整理房間引起的都有)。購物速度嚴厲考驗著收納技巧,設計書上極簡的空間設計,根本不是過多物質充塞生活空間的人能夠企及的(買不起大屋反倒讓滿屋子的物品困住自己)。

點解?問問那個有百寶袋的多啦A夢有冇得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