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感動 — 「人體奧妙巡迴展」

◎epicure

「用人的屍體做雕塑的展覽唷,」經朋友這麼一說,當然不能錯過了。於是 02 年年底,我趁著 Body Worlds 展覽到倫敦時一探究竟。這個展覽在世界各地巡迴,今年終於將到台灣,主辦單位取名為「人體奧妙巡迴展」。展覽品都是仰慕者生前簽署同意書捐贈的遺體,經過藝術家 Gunther von Hagens 的擺弄作成各種樣子。倫敦展覽場入口售票亭前的長廊貼了滿滿的影印剪報,炫耀著這個展覽如何在世界各地引起爭議和震撼:在某地引起民眾抗議,在某報引起藝術與道德之爭的筆戰… 。在我前面排隊的女孩驚喜地拉著朋友的手,「嘿,在那裡,在那裡耶,」我順著手勢抬頭,看到樓上窗子內 von Hagens 那戴著牛仔帽的造型迅速閃過,給樓下排隊的人帶來一陣小騷動。

「打籃球」

展覽的順序由簡入繁。一開始幾具展示品就如同解剖課上看到的人體模型。打開胸腔或腹腔,旁邊的說明標示著這個器官是什麼,那個組織是什麼。很快地,一具具擺設越來越花俏。「撐竿跳」之中,兩個像是撐竿跳選手的人體倒握著柱子,細看才知原來是同一具身體均勻切片而成;「擊劍」,一具人體的骨、肉、皮被適當分割成三份,彷彿三個擊劍士正往同一點猛力刺擊;「打籃球」的那具人體是作者目前為止最健美的捐贈者作成的;極具張力的姿勢彷彿真的正運著球跳躍著準備攻入籃下;一具身體背部的皮被切開,作成蝙蝠的翅,臉皮往上剝作成帽子;出口處的巫婆,同樣是臉皮剝成高帽,脊椎和內臟作成飛翔的掃把。奔跑的人小腿的筋骨撕成一片一片彷彿快速前進的殘影;另一個人把自己全身的皮完整剝成一塊,彷彿拎著大衣似地掛在背上。

孕婦和肚內的小孩

二樓有孕婦和肚內的小孩,旁邊是各種畸形難產嬰兒的標本。好幾個展示櫃有人體組織的切片。如果將血管注入塑膠,再將肉體融化,可以做出只有血管的人體,據說若拉成直線可以繞地球好幾圈還有剩。

這具馬的標本是展覽高潮

曾讀過,一件作品成為藝術的要件是作者將專注和執著投注其上。如果是這樣,這裡的展覽品是當之無愧的。據說,由於法令的限制, von Hagens 必須將捐贈者的身體經由好幾個國家轉運,大費周章地透過各種公文程序,送到中國某處進行加工,然後運出…

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

展覽的主旨寫著:「讓觀眾一步一步地體驗解剖學,…如同一部三度空間的教科書」。的確,不論展覽品本身再奇特,再誇張,一旁附的說明總是冷淡地擺出機會教育的姿態:這種姿勢讓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塊肌肉、那塊骨骼,標本這個組織呈現的顏色是因為什麼病變,肺呈灰黑色因為吸菸,大腿斷過,所以可以看到剛釘,裝過人造關節…

啊,好像這才是這展覽的目的似的?

當然不只這樣。這明明是作者的個人表演,但慾望似乎必須經過科學的外衣加以正當化。也許是為了避免物議?還是作者其實很樂意搭上科學醫學理性客觀的便車?

反過來想,這不就是近代科學的縮影嗎?在客觀、真實、嚴謹的掩護下,成就的是征服自然重塑自然的慾望。人體被分解重新建構成一個個「可以理解」的單位。身體不再屬於個人,而被包含到巨大客觀的解剖學論述中。沒有一個展覽品展現的不是「真實」,一個經過篩選,經過詮釋的真實。在這個真實之中我們卻無時無刻不被提醒作者那英勇睿智的身影。這人正以導師的姿態在教你什麼是人體呢。

而作者所遭受的責難批評,外面宗教團體的抗議,更增強了作者那神祕崇高的受難者形象,使得自喻開明的中產消費者不得不附庸風雅。而一個個標本只是標本而已。沒有名字,沒有生平,沒有面孔。事實上,每具身體的唯一共同處是臉皮一定會剝掉。

擊劍手

「希望從科學及醫學的角度切入,教導民眾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增進民眾的健康意識」主辦單位如是說。

我其實很想知道,他們是誰?做些什麼?擊劍的人真的是個擊劍手嗎?磨損的關節背後有什麼故事?捲曲的指甲是不是時常被細心地修剪過?那個人在抽煙時,是在 pub 裡與夥伴吞雲吐霧還是獨自呼出一天的煩惱?下巴的傷痕,是騎腳踏車受傷的嗎?我本來以為能從這些遺留的身體看出他們生命的腳印,看每個人的歲月如何雕塑出身體的種種不同形狀。讓我感受到,他們曾經活過,也許就如同我現在一樣地掙扎,為了平凡的夢想。

當然不只如此。這明明是作者的個人表演。在科學理性的真實之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提醒作者那英勇睿智的身影,使得自喻開明的中產消費者不得不附庸風雅。

恰巧在看 Body Worlds 展覽的前一週,我在 Ashmolean 博物館閒逛。偶然走到一個小櫃前,看見史前人類的一搓頭髮,和一小段石子磨成的項鍊。那是一個石器時代墓穴的遺蹟。

啊,原來曾有這樣的一個人活著呀,在那好久好久以前。其人已逝,只留下一搓灰白的頭髮。要撿這麼多顏色相近的小石子做項鍊,不容易吧?手工很粗,但看得出是很用心在做的。是禮物嗎?還是給自己的?是否在很久以前,也有一個愛她的人,想討她喜歡?是否她也愛漂亮,成天帶著?她死去時,也有人為她傷心嗎?而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但我們的身上仍繼承著同樣的情感。想著想著,心裡湧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這種感動,就是我本來想在 Body Worlds 看到,卻缺席了的吧?

相關評論與報導

猩生活: 人體,噢,妙?

中時: 人體展奧妙 就怕小朋友尖叫

圖片來源: Guardian 的 Body Worlds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