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割魔」凸顯了變性的崎嶇路

◎小俠(2004-08-10)

一位留美的電機碩士因為具備外科手術的技能,在澳洲和美國被許多跨性別朋友要求協助進行所謂閹割(也就是一階的變性)手術,後來在美國以「無照行醫」的罪名起訴判刑,最近回到台灣,又被媒體聳動的命名為「閹割魔」。

從這個命名來看,台灣媒體對於王姓碩士「無照行醫」的動機和脈絡是一無所知而就任意將其妖魔化的。相較於美國司法體系很平實的就無照行醫來判決此案,台灣媒體關心的只是這種手術是否殘害他人、王姓碩士是否有某種變態心理,甚至還有本地的精神科醫師背誦教科書答案,說王某是戀母情結或性別認同錯亂。

在聳動的新聞陰影中,很少人會注意,王某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別人讓他動刀,也從來沒有收取費用;那些懇求王某動刀的人都是自願找上他,甚至還誘騙他到他們集結的場合,強求他動手術。在這裡,媒體沒有說清楚的是,這些人正是千方百計尋求變性之路的跨性別者,而王某無照行醫的事實正凸顯了跨性別者變性之路的崎嶇難行。

在台灣,性別異類常常被各種變態之說所困擾,其身體想像往往被無情的質疑和輕蔑,想要多得到相關資訊也只有靠口耳相傳。更嚴苛的是,變性手術規定需要兩位精神科醫師提出長達兩年左右的觀察和諮商及真實生活考驗,心理評估通過後還需要當事人父母簽字同意,並且要準備高額的手術費用(男變女至少要25萬左右,女變男至少要65萬左右),方可接受手術打造自己迫切想要的身體和生活。

即使如此,想要外科手術變性的人還是不在少數。可是能夠執行變性手術的外科醫生卻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鼓勵和專業發展,以致於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醫生肯執行這方面的手術,技術水準因此也不夠穩定,反而對想要變性的朋友造成醫病關係上的困擾。

說穿了,變性之路的窒礙難行,再加上社會對性別認同的僵化思考和無知歧視,才是迫使跨性別朋友們尋求非正式管道或者甚至自行動刀的真正原因。然而媒體和公論並不去檢視根本的社會歧視和阻礙,只是簡化的將那位利他助人的王某妖魔化,將那些尋求幫助的跨性別者病態化,又再一次煽動了羶色腥的想像。

真正關心性別平等,關心跨性別的尷尬處境,就要從放寬限制、提供資訊、健保給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