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資訊

會議名稱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日期
1998年4月24日(五)-26日(日)
會議地點
台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協辦單位
台灣大學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會議宗旨

本屆(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學術研討會(簡稱「四性研討會」),秉承第一屆暨第二屆之精神和學術成果,除了有國際視野的理論性探討外,更針對台灣性/別教育所關懷的現實議題,希望能更進一步深化本地的性/別教育與研究的社群之論述。在提議之論文方面,可以粗分為五個題目範圍,現略說明其重要性與相關性如下:
性別/醫學及其不滿:在性研究與性別研究領域中,經常進行著對醫學取向的批判,醫學經常被指控為有「忽略性別權力因素」、「將性異議份子病理化」之傾向。但是對醫學的反思,以求其轉變,仍須從醫學內部進行細緻的了解與分析,本屆會議的兩篇論文即屬此類。像這類醫學的批判取向研究,對於一般性教育中瀰漫著對醫學的非理性式權威順從,有很重要的啟蒙作用。
青少年性/別教育:隨著越來越多的受過良好學術訓練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中學成為基層教師,她(他)們對於青少年的性/別教育有著寶貴的第一手經驗,畢竟,性/別教育的教程永遠都是「使用中的教程」(curriculum in use),所以這些研究/教育人才的反思,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本屆會議今年在這個議題上除了性/別教育的專家羅燦煐教授外,也有兩位中學教師發表論文。四性研討會在未來也將不斷的鼓勵這些在職的、有研究基礎的基層教師,發表這些方面的論文。
弗洛伊德研究:台灣醫學教育在近年歷史中,除了短暫時期有過弗洛伊德的教育外,就沒有在正規的教育中包含弗洛伊德研究。而對於性的心理分析研究(psychoanalytical approach to sexuality and gender)是性/別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台灣學界與教育界亟需加強的領域。這一向是四性研討會的重點之一,本屆會議有兩篇論文。
性工作研究:性工作問題不但觸及了許多關於性的基本預設,也在台灣的現實中觸及了階級、社區、工作權、國家管理、性別、疾病防治等多方面向。台灣的性工作歷史與社會傳統和其他地區也不相同,故而更需要較具體的研究。此問題由於其現實的重要性,本屆會議有多篇論文從多個角度呈現此議題。
酷兒情慾:四性研討會的同性戀研究(lesbigay studies)著重的是一個酷兒化的同志研究(queering gay study),也就是除了男女同志外,也包含雙性戀、變性與易服(即,transgender),踰越性實踐(transgressive sexualities)為研究焦點,以避免原有同志研究的本質化傾向。故而本屆會議包含了雙性戀和近親戀(家人戀)。種族議題在酷兒研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主題,由於台灣處於第三世界,也有過殖民歷史,面對西方強勢的性文化建構,台灣非常需要這方面的反省與對策。因此,上屆四性研討會即以「後殖民情慾」為重要會議主題之一;本屆則繼續發展此一主題,並擴及一般種族問題。性/別教育過去多注重性與性別的關連,但是對於國內族群與國外種族間在性/別方面的偏見或成見,以及文化/影像殖民問題甚少關懷;這方面的研究仍需不斷補強。同性戀研究唯有立基在本地的實況與國外的比較研究上,才會有深厚的學術與教育價值,本屆的同性戀研究論文均有這樣的特色。
性/別領域由於是個新興領域,不但吸引了企圖拓展學術版圖的資深研究人員,也吸引了許多學術新銳,此次參加本會議的學者皆一時之選,對後現代以來的各方理論亦有跨領域的認識及專精,我們相信這些專業論文的積累,一定會為台灣的性/別教育和性領域研究建立有國際水準但同時有本地關懷的視野。

出版資訊

歷史網站

1998 第三屆「性教育、性學、性別暨同性戀研究」學術研討會

海報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