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sis Writing (Fall, 2006)

 

論文題目:

先了解一下寫論文這個任務的幅度。10分鐘的課堂小報告?碩博士論文?學刊投稿論文?這些任務的性質都不一樣,研究和寫作的幅度也不同,挑選題目時當然也就有很大的區別。

 

課堂小報告是針對課程之內的特定閱讀做報告,通常是15至30分鐘的報告,一般幅度較小,主要是把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含意說清楚。

 

學位論文是一長段學習後的總結,而且是進入專業身分的晉身階,因此需要掃描整個領域狀況以顯示已經做了功課,而且個人還有讀到見解。

 

學刊論文則需要更為清楚細膩的主題和問題意識。有些學位論文經過大幅修刪後可以成為學刊論文,也就是把一些起碼的基礎的掃描型資料去除,畢竟,到了學刊上就是和專業人士對話,不需要假設人家沒知識。

 

不管是大是小,找尋論文題目有些可循之路。

 
如果個人已經有興趣要研究的題目:

首先反思一下,你怎麼會對這個題目有興趣?在什麼脈絡中發現這個題目的?是讀了什麼書嗎?是聽了什麼演講嗎?是因為覺得一般人的說法有什麼不足的嗎?(這個反思可以幫助你認識這個題目的脈絡和重要性,有助於未來形塑你的問題意識。知識份子對於自己的知識來自何處,源頭有何特殊性質和意義,總要有點自知之明。)

 

有個大目標、大範圍還不夠。這個題目要怎樣形塑成為可以研究的題目?要怎樣才有一個有針對性的題目?要怎樣才能和現有文獻接合而能做得出研究結果?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例如:你有興趣做速食店的研究,可是在這個範疇內有千千萬萬可能的題目方向,也都會影響到你的材料選擇和研究方式。你可能研究它的歷史發展、消費形態、空間佈局、促銷方式的爭議、跨國經營、跨業合作…..。

 

就算你選擇了其中一個大方向,你接著還得想想在這個大方向之內要如何形塑你的論點。在這裡,既有理論的發展狀態對你很有幫助,因為理論其實就是發掘一些整體的分析架構、一些看眼前現象的角度、一些理解困惑的方式、一些批判既有理論的可能、一些揭露過去未見之事的新視角…….。多讀些理論,多想想可能運用的機會,其實可以舉一反三,找到可能的分析角度。

 

當然,針對你想做的題目,還可以腦力激盪想些不同的方向:你想看哪個區域、那種形式的速食店?你要看的這些速食店的歷史發展受到哪些脈絡因素的促成?和本地的飲食生態有何互動競爭?和當時整體經濟環境有何關連?發展的具體策略是哪些?為什麼選用這些?與本地商圈如何斡旋爭取主導?這些都是可能引到不同題目的思考方向。

 

你也可以看看別人已經做了哪些題目,好在思想的地圖上找到你自己的小空地。你需要看看別人做過什麼相關研究,他們用了哪些理論來解釋現象,他們已經建立了哪些結論,他們覺得有什麼未解的難題。你得想想,你目前的想法還能佔據什麼尚未有人講過的觀點?你感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這些既存的研究有什麼可以對話的?誰和你的思考類似?誰的分析方式有問題?

 

要是你眼前想得到的,人家都做了,都寫了,你想不出還有什麼可做的,那你最好找別的方向,別的題目,然後重新經歷上述的搜尋過程。論文不是整理資料,論文得開點疆闢點土才算。

 

(這些工夫都不會是白費的,找題目就是一種文獻回顧,也是一種刺激你自己思考、繁複你的思路、檢驗你的想法的經驗,很重要的!)

 
一點概念都沒有?

你沒概念,那就看看別人有什麼概念,借道他人也行。畢竟,學術研究本來就要在他人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建造自己。借道的過程也是文獻回顧的過程,一舉二得。

 

到google上打入一些關鍵字,數以百萬計的連結夠你忙一陣子。多看看相關項目的內容,多搜尋一些領域,一定會有一兩個字或概念吸引你,再從這一兩個字眼繼續搜尋,繼續讀,才能引發一些興趣。要是看到好的就先把網址標籤起來,免得後來找不到,沒多少時間就會累積了一堆東西。你需要深讀一些,以便動員你自己的思考,抓住可行的題目。

 

再不然就從別人的論文找靈感,翻翻最近出版的學刊,有沒有熱題?搜尋一下新書,有沒有什麼新趨勢?讀幾篇你覺得可能有興趣的論文,看看人家怎麼分析,怎麼書寫,捉摸一下別人的思路。這些都會有可能刺激你的思考。

 

國外有些教學網站建議自由聯想。你可以拿張紙,寫下你想到的基本概念,然後開始玩聯想遊戲,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這種自由聯想的方式主要是透過漫無目的的亂寫,勾動你的無意識中已經忘記或者沒直接想過的東西。這個方式對某些人有效,不過不保證。

 

還有腦力激盪法。這種方式不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而是繞著主要概念寫你覺得相關的字眼、理論、學者、術語等等。寫一陣之後再來檢視是否可以在紙上的字堆中找到什麼可用的串連。

 

不管如何,你花費了這麼多心思,不可能一直都沒概念要做什麼主題。除非──你根本就沒花心思。

 
題目的結構
一般而言,學術論文的題目有些基本結構,例如「一句成題」式的題目,或者「兩段式」的題目。兩段式的題目還蠻常見的,前半部比較傾向引用典故、畫龍點睛的標示出中心主題;後半部則指出這個分析的理論含意,或者限縮前半部可能看來太寬廣、太飄渺的說法。
 
一句成題簡單公式:最常見的就是〈某某(人、作品、現象)的xxx〉
〈巴塔耶《眼睛的故事》中的踰越書寫〉
〈勞倫斯《聖牝》及其他後期著作中性愛與死亡的研究〉
〈性別反串、異質空間、與後殖民變裝皇后的文化羨嫉〉
〈跨性別媒體再現與主體解讀之分析研究〉
〈現代死亡的政治〉
〈阿岡本「例外統治」裡的薄暮或晨晦〉
〈台灣人的東京觀光〉
兩段式題目:公式比較難寫,但是看多了就會了
〈近鄉情怯:台灣近現代視覺藝術發展中本土意識的三種面貌〉
〈魅影流光:都市夜間生活與台灣現代性〉
〈Together:台美女同志故事〉
〈移動的終結:科技、速度與旅行體驗〉
〈國族的界限和文學史:論建構台灣新文學史與張愛玲研究〉
恆常與無常:論朱天心〈古都〉中的空間、身體與政治經濟學〉
〈全球城市的自我形象塑造:談老上海的懷舊論述〉
〈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
〈虛擬的日本 翻版的台灣:日劇的跨國經驗〉
〈慰安婦的詮釋與發聲:以《阿媽的祕密》為例〉
 
以下本班的同學進行了一些他們自己的研究題目掃描,提供給你參考。記得,舉一反三。
〈Dickens and Austen〉
〈Bataille〉
〈遊民研究〉
〈草擬主題:日本動漫中的巨型機械人情結〉
〈Topic: Literary research about Oscar Wilde〉
〈Dictee〉
〈Masculinity and Its Subversion〉
〈Wordsworth〉
〈Recent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