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電視
卡維波(中央大學哲研所教授)

某無線電視臺的一個綜藝節目邀請一位個雙性戀大學生在電視上向母親告白其性傾向,結果引起軒然大波,節目到後來甚至停播。

引起爭議的原因表面上是由於母親沒有心理準備,在驚訝中受到傷害,媒體這種做法因此被批評為只顧收視率、不顧當事人感受云云。實際上我們也不應排除,有些保守人士不願看到各種性多元紛紛上電視告白現身的「歪風」,鼓勵了更多性多元「不知羞恥」或讓社會逐漸「見怪不怪」。

但是這件事還有別的思考角度。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同/雙性戀存在,她(他)們向自己的親人告白、向社會大眾現身,長遠來講,對她們和社會都有益處。電視臺讓許許多多的同/雙性戀、愛滋病患、性工作者紛紛自願現身,糾正過去社會的刻板印象,促進彼此溝通了解,有助於社會的「大和解」與「和諧」。

還有,電視告白可以幫助成千上萬的當事人與親友面對這種狀況:很多當事人不知如何啟齒,很多親友不知如何反應,電視的演出有助於大家練習面對這個陌生狀況(就像很多人是從媒體上學會約會的第一步一樣)。所以電視節目經常請各種性傾向的人現身說法,基本上應被肯定。

既然很多人是同/雙性戀,也許總有向親友告知的一刻,那麼這一刻是否應在私下為之,或者應在電視上公開為之?

這當然很難說。

在電視上公開告知性傾向,有可能造成親友的「驚喜」(原來你也是同志!),或許雙方還會很高興大眾能分享他們的快樂。但是另方面,親友的反應也可能是「震驚傷心」,不過,由於在電視公開亮相的緣故,可能反而會減低原有「震驚傷心」的程度——人在電視鏡頭前表現的成熟情緒態度和剋制力,常常和平時不同,這是媒體觀察者都知道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同/雙戀者如果在私下告知親友,往往會因為這個私密空間(如家族)的權力關係對己身不利而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如果藉著大眾媒體現身,媒體空間的權力關係就有可能沖淡親友加上來的壓力。所以,人們看到親友被告知時的傷心,認為那是殘忍,這是忽略了其他狀況下的告知可能對當事人或其親友更為殘忍。

這種電視上的亮相,既然是出於當事人的主動志願,一定是當事人覺得這是告知親友的最好方式之一,當時親人固然有可能震驚,但是事後親友也許會諒解當事人的這種做法可能對大家都好。即使不能諒解,那也是雙方的私事,旁人實在不宜驟下價值判斷,認定這必然是一種對雙方或親友不利的告白方式。

在這次事件中,媒體真正可議之處是不顧當事人自承雙性戀的認同而硬把當事人說成同性戀,這才是最不尊重當事人的表現。

(原載於1997年3月31日《聯合報》副刊)

 

 

 

回首頁 | 回 性別研究室 | 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