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紀錄】

「夏鑄九(台大城鄉所)

  • 發言紀錄
    我想我們這一次的座談會就從現在開始,我先介紹引言人。第一位是代東海大學社會系朱元鴻教授宣讀書面聲明的趙剛教授,最近因為朱元鴻教授指導的一篇碩士論文(紀慧文的<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出版成書,吵出研究者和田野研究之間的關係,各方學者也提出一些冷言冷語,剛好又遇到清大的情殺事件帶出來女主角洪曉惠曾經在酒店打工的消息,學術和性之間的關連於是引發許多討論。朱元鴻教授有一些想法,由於他目前在德國做研究,所以寄來書面聲明由我們代為宣讀。接著我們請右手邊東海大學社會系的趙彥寧教授發言,之後是東海大學社會所的研究生侯念祖,然後再來第四位是我左手邊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的宋文里教授,接下來是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何春蕤教授,然後再來是是中央大學英美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向淑惠同學,最後則是台大城鄉所的畢恆達教授,他因為參加校務會議,會遲一點到,為了不影響發言順序,我把他放在最後,這樣比較妥當。
    今天這一個「學術、校園、性」的座談討論會,我們會比較仔細的來思考學術、校園、性之間的關係,所以所有的引言人也都非常認真的準備了書面的資料,裝訂成冊,就在各位手中。尤其今天討論的問題非常地細膩,為避免以訛傳訛,造成理解的困難,所以才把它都寫成書面文字。各位引言人也會進一步的探究:
    第一, 學術在面對社會保守的性道德壓力的時候,到底還有沒有學術的自主性?而且她們該不該享有學術的自由?
    第二, 學術人本身的性,不論是學術人或者是教師的性取向或者是性生活,是不是應該被特別嚴格處理,另眼看待,訴諸公眾?還是應該和一般人一樣,擁有隱私的人權?
    第三,校園內的性活動,我們要探討的是,大學生有沒有身體的自主權?學校應該不應該代替父母或者幫助父母去管制大學生的性生活或者是性取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特別應該尊重學生們自己的意見。
    我覺得今天會舉辦這個座談,其實是有原因的,我想在座的應該也清楚。最近台灣的社會因著一連串我上面提到的事件和輿論,已經建構出一種道德淨化的氣氛,我覺得其實可以把這個道德淨化的來龍去脈,連結到台灣社會既有的一套形式化的婚姻家庭觀以及潛藏在底下的「性的道德」:它們其實已經不能應付劇烈的社會變動,已經沒有能力再來解釋或是化解那些新生事物和已經過了時的舊制度觀念之間所產生的衝突與矛盾。
    我們最近看到的一些社會事件可以被看成是這些矛盾衝突的併發症,但是它們卻被建構為「台灣社會的危機」,而且產生一種道德恐慌。我們可以看到,在媒體上的語言幾乎都是道德的教訓,而很少能夠看到討論的空間,更不必說學院裡強調的分析思考,這些都看不到了。換句話說,這個道德恐慌的建構,不把矛頭指向已經需要、早就需要重構改革的社會制度和文化觀,卻轉移問題把矛頭指向一些倡導新觀念或者是採取愉悅實踐的、有活力的人群。
    這些道德重整式的言論期望能夠保持原有的觀念,原有的文化制度,也強調淨化心靈和道德重整的必要。它們所堅持的淨化慾望啦!淨化道德啦!這種純粹化其實是一種排除異己──換句話說,他們藉著想像一個邪惡的異己來進行淨化。就像中世紀的「獵女巫」一樣,透過反過來想像一個邪惡的異己,來建構一個純潔淨化的生命共同體,建構一個被保守的、中收入階級能夠認同的價值觀所形構的一個生命共同體。「淨化」,用今天的台灣話來說,其實就是:「污名」,今天被污名的是性工作,明天要淨化的就是校園,後天就會是全社會。「淨化」是人人都要被淨化的,人人都要做道德的糾察隊,污名別人,淨化自己;而淨化道德,往往是為了淨化政治。
    這些現象其實並不陌生。法西斯主義在淨化種族、淨化反對派之前,也是以淨化性道德開始的,甚至我們還可以追溯到更遠。今天台灣被稱之為「布爾喬亞社會」,但是顯然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指導現實社會的變動,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另外一種比較充滿自信、而不是妒恨的社會。我覺得那樣的社會是比較能夠容納異己,這種社會該是一個文化比較開放、婦女地位也比較高的社會。
    台灣今天其實是在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或許已經有了一點點財富,但是我們還欠缺開放社會所需要的容忍和文化觀,也就是一個有全球視野、性道德多元化、能夠有能力欣賞異己與邊緣聲音的文化觀。關係的認同和多元化,已經不只是論述之戰或者是語言之戰,其實它更有潛力擴及到真實的社會運動,因為所有的社會運動都關係著身分認同的動員;婦女運動、傾向自由的運動…等等等等,在這個層次上,對台灣的社會、文化都有無窮的潛力:它們會動搖既有的社會關係,質疑對於婚姻、對於家庭、對於性別的規範,用新的角度重新界定社會關係。今天討論學術、校園、性,我希望我們的媒體能夠不僅僅是道德的恐慌,而是試著拉開討論的空間。現在我們就開始引言。
  • 活動寫真 Images
  • 媒體報導 Media
    標    題 日  期 媒  體
    學術、校園、性 1998.03.21 中國時報 人間
    校園來電 性不性由我? 1998.03.22 聯合報 5版
    大學生情欲自主 挑戰性禁忌 1998.03.22 中國時報 台灣要聞
  • 相關活動 Related
    標    題 日  期 媒  體
    「性工作」新書聯合發表會 1998.03.13 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從娼女性之道德生涯研究》 1998.03.13 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性工作:妓權觀點》 1998.03.13 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學術、校園、性」座談討論會 1998.03.21 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