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紀錄】

以學生角度來看校園內的性

  • 發言紀錄
    【中央大學英美研究所研究生 向淑惠】
    當清大校園的情殺事件受到廣大媒體社會的關注時,它再次披露的是長久以來這個社會一再將情欲關係單一和本質化所帶來的危險性。而"情殺事件發生在校園"之所以招致更多的關注和探討,也直接印證社會及學校對於學生情慾活動的壓制受到挑戰。(學生--這個其實情慾豐富卻一再地被去性化看待的主體--竟然從印象中乖乖牌的高材生一變而成因醋意而動殺機的殺人犯。知識份子--通書答禮的社會菁英--竟搖身一變合力演出血腥謀殺劇。)然後各種揣測和解釋應聲出籠:這些人是因為心裡偏激、個性專愎、情感脆弱、個人對社會適應不良等等而出問題; 卻完全否認社會文化對情慾關係的對待方式的衝突矛盾:一方面大幅鼓吹一對一的關係、搞真愛運動;可是另一方面卻將像洪曉慧等人極端地病理化、因素個人化。也就是說,完全隱而不見社會自身結構性弱點「一賈際上要求一對一的情慾關係就是一種壓迫(monosexism)。所以回到學生觀點,我想從書寫在一般校園內,透過種種對於空間和校規的規範,學校是如何打壓學生的性活動,以及學生如何在學校的控管下,逃逸出多元的性活動空間來證明,學生是有性的,而且多異到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以及學校某些規範措施的目的是如何被一一戳破或不攻自破,反而加速各類性空間發展的可能。
    • 一般大學校園內,學校如何利用各種規訓來防堵學生的性關係發展 :
      • 門禁一時間的控制,以及將女生集體看管這(其中包含了更多性別的差異對待)。
      • 教室下課後一會鎖門--空間使用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 警衛的監督管理、保護不足--大部分的學校警衛無法有效保護同學。
      • 藉口校園晚上有些地方陰暗,同學最好不要涉足;或是一些地方像廁所、研究室因不夠安全的理由而加裝隔板、或研究室裝上刷卡…‥只注意到隔離外界,卻無法防範像清大的情殺事件的發生。
      • 有些規範明文禁止師生之間的情慾發展可能中-擔任老師助理不能和老師發生愛情關係--恐影響學術中正、公平。
    • 實際上學校的方法無法規範學生的性活動,卻產生了一些作用 :
      • 校園內暗的地方讓學生更加放心去做而不用擔心燈太亮被看到。
      • 每個大學都有的同居街(最直接)--另闢新樂園。廁所、研究室的隔臨設計--形成更隱密的空間,壞處是如果有壞人闖入的話會更加危險。
      • 男生集中一起住、女生一起住的隔離方式便利於同性戀的性空間發展。
      • 網路的架設是為了要符合學校某種"科技眼光"的高超,但是學生利用網路來玩一夜情。
      • 學校規範為了體現校園空間的無性純潔形象,可是那些規範卻反倒成為方便學生從事各式各樣的性相關活動。
    經過時間空間的規訓後,空間的使用被限定在少數原本就較有權力的人手上--老師,也更造成了權力的不平等。而學校之所以要讓校園變成成這麼一個無性的、單純的空間,是想要讓學術得以保持所謂的中立純淨以享有社會上階級待遇資源上的優勢;以及透過一連串的空間規訓意圖使學生成為無性個體,以便便利控管品質以體現學校的某種"清譽" 形象,可是這些都對學生的個人行動造成妨害。學校必須清楚的是,學生其實有權利選擇個人私生活的方式內容;而校園空間是讓所有人使用的。如果真的要防止像清大情殺事件的發生,我覺得改善一般大學的輔導中心予人的冷漠印象和高傲態度可能比這些消極防堵還來的有效多了。
  • 活動寫真 Images
  • 媒體報導 Media
    標    題 日  期 媒  體
    學術、校園、性 1998.03.21 中國時報 人間
    校園來電 性不性由我? 1998.03.22 聯合報 5版
    大學生情欲自主 挑戰性禁忌 1998.03.22 中國時報 台灣要聞
  • 相關活動 Related
    標    題 日  期 媒  體
    「性工作」新書聯合發表會 1998.03.13 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從娼女性之道德生涯研究》 1998.03.13 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性工作:妓權觀點》 1998.03.13 中央大學 性/別研究室
    「學術、校園、性」座談討論會 1998.03.21 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