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9 月 15 日
馮建三

「讀」英語,「說」母語

「葉菊蘭喊不公:非閩南人看不懂考題」。其實,不只是客委會主委不懂。說來汗顏,我這個十七年來成天在家要求說台灣化閩南母語,卻只能屢屢換來小孩虛與委蛇的人,在讀「孤不二終」(離衷)、「目箍」(圈)的時候,也沒有能夠「望文生義」,同樣得稍作思考才能解題。

看來上樑不正下樑「歪」,我自己的母語不甚了了,瞧在家小眼中,難怪他們看扁了父權,對我告誡他們得講母語的諄諄期勉,三從七拒。

十多年前,陳修編纂搜有二百五十萬字《台灣話大詞典》,許成章窮盡三十三年廣求中文典籍,發覺一字之多個讀音,又有他人合計二十三年的襄助校對鈔稿而成就五千多頁、百多萬字的《台灣漢語辭典》,近一年有許登選獨力散盡據報達二千多萬台幣才完成的《萬音音標台灣活字典》,與楊青矗以六年選編一百萬字《台詩三百首》。

相較於讓人油然浮現崇敬之意的這些前輩,以及努力用母語創作詩詞散文的朋友,我對母語的態度,實在只有功利二字可說。不只是對母語功利,對於學習英語這樣的外語,我也很功利。但一樣的功利,對母語與英語的學習重點,剛好相反。

學英語的功利作法,在於重視閱讀,學母語則在於強調聽講。這裡不是說讀聽對立於說寫能力,因二者正面相關,其理甚明,而是說,假使英語的主要作用在於吸收新知,則說寫遠遜且不能以英語雄辯或上課的人,選擇繼續強化讀聽,既是惰性也是理性的選擇。就說一般用途,與老外交朋友、海外觀光,寥寥數語加上比手畫腳,雖不夠亦可勉強湊合。訓練閱讀可以自力完成,真要說寫,功夫大,並且也不是自己說了就算。親自上不了陣,那就當啦啦隊,為國人當中操持外語便給之士,鼓掌叫好,不亦樂乎?

母語剛好相反。學習與使用母語的更大動力,也許在於感情、依戀、認同及保存多元的表達符號與方式,至於是否實用或功利,則似乎還在其次。這樣,學習母語的功利作法就呼之欲出了。我觀察家中小孩,他們的母語得自我強迫而學的部分,比起他們聽看小叮噹母語教室錄音帶,或宮崎駿的台灣化閩南語配音卡通,多不了多少。但很可惜,我們的母語教育並沒有從這裡下手,並沒有好好利用現成的科技條件(雙語頻道、DVD多語言…等等),將小孩子最喜歡看、最常看、最能夠從中學習聽講母語的動畫或其他影視節目,加配台灣化的閩南語、客語,甚至十種以上的原住民語言。

每週在校一、二次的課程,可以讓母語在小孩的心目中,取得或強化學習的正當性,但若要事半功倍,則在日常生活多多使用,是為上策,路人皆知。家長固然可想方設法營造這樣的環境,但有沒有學童想看的豐富影音(卡通等)節目,應該是同等或更重要的。只是,我們的相關語言或廣播電視政策,能夠呼應這樣的需要嗎?不能。我們只看到相關部會各以三億多的預算,開播了客語或即將開播原住民語電視台。

兩個三億並不多,相對於二五○億的預算蓋博物館、文化館,這算少了。但相對於以全體國民而不以語言切割的公視一年九億,公視顯得少了;相對於類如蘭嶼蘭恩原住民電台僅需數百萬的運作經費而無著落、許多山區與都會區原住民沒有電台,相對於有利學童在娛樂中學習母語的卡通配音節目之欠缺,這就顯得這些區區之三億預算,沒有花在刀口,沒有採取最有效的作法,鼓勵語言的保存與活化了。

馮建三 中國時報 論壇   92092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