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08 日
馮建三

文化創意與拜占庭

「文化創意」是個迷人的字眼,但是其後的「產業」,危機四伏。周二行政院召開跨部諮詢會議,與會人士,無分業界與學界,都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廣電影音方案。

今後五年,行政院編列了八億,說要補助優質節目。雖然金額太低(英國威爾斯與西班牙巴斯卡僅兩、三百萬人,去年獲公款相當於四十與二十餘億台幣用於廣電服務),但這不是招致反對的原因。畢竟,若不公正的稅制不改、公司與個人所得之稅率不提高、政府支出項目不調整(如少買武器),或廣電產業的規範方式不調整,即便補助增加,額度也不會太高。

反對的原因是,若依現制,行政院等於是把原本就杯水車薪的預算,再次分散使用。有人會說,這很符合扁平化的彈性生產原則,也有人會比附,指創意在於個人,無需大的組織作為依靠。

但實情並非如此。從港韓日到歐美,沒有一個國家的影視生產不是依靠雙元協作。一方面,這些地方都有龐大的私人(港美)或公部門(歐韓日澳紐)的廣電準製播合一公司。另一方面,為了克服影音節目的生產與消費之超高不確定性(如每二十張CD可能只有一張有厚利),資本的競爭邏輯就促使它們發展出特定機制,讓所謂的獨立部門,承擔若干「創意」的開發,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

好萊塢深諳此道,運用純熟。它的各大製片公司均有大批編制內作家、薪資豐厚。他們供應這些公司每年所需三至四十部新劇本的大部分,惟僅有四至五部得到試拍的機會,又只有一部為電視網拍攝成為完整的連續劇。假使該影集上映後幾周內,收視不佳,很可能就被拉下馬了。另外,獨立製片人源源不絕,使好萊塢得以如同封建帝王,選妃寵幸,<<厄夜叢林 >>只用三萬多美元拍攝,票房卻達一億四千多萬美元。新力投資<<臥虎藏龍>>僅以千萬計,卻意外回收上億美金。

台灣卻完全不是這樣。早在後福特、彈性生產體制還沒有成為西方學界琅琅上口的一九八 ○年代初期,我們的電視節目之生產,除了新聞之外,幾乎早就完全統統委由外製,我們的電視實踐遠遠把西方的理論與現實,拋在後頭。

當然,這種領先並無光彩可言,它反而是遠因,造成了如今影視勞動的平均條件低疲,社會文化跟著受害的電視生態。業者在此格局底下,不見得有好處。「霹靂火」的最高收視率也不過是百分之十幾。但過去三個月,南韓的電視劇收視排名,超過百分之二十五者,至少六個,且公營的韓國廣電協會、半公營的文化電視台及私人的漢城電視台,統統都有節目名列其中。香港今年前六個月,收視率超過百分之三十者,至少十個,特別節目「永遠愛慕-張國榮」也僅能吊車尾。

我國電視頻道達一百多個,萬一數位電視時代真要降臨,頻道數量還要更多,業已四分五裂的節目製作資源,必然加劇,未來也就沒有光明的遠景。結束台灣電視的拜占庭狀態,政府要拿出辦法。一是整合拜占庭程度不亞於私部門的公有影視資源,並適度擴充。二是「切實執行無線電波公有的原則,管制有線與電信的壟斷趨勢」。若是因應國際競爭的壓力,以致必須鼓勵私部門影視寡佔程度的增加,則政府須設計機制,積極地確保規模經濟之果實,部分由業者擁有,而有更合理的部分回歸社會。若能公私兩部齊頭並進,則周二與會者提出的影音圖書館、影視產銷的資訊與新知的提供及流通,乃至於人才培育,就有了落實的機會。

馮建三 中國時報 論壇   920807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