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個人 轉眼歷史


學術人談問題總要講「歷史」,透過歷史的整體分析而為來龍去脈找到理解基礎;不同視角、不同資料、不同組織,形成紛雜衝突的歷史認知。


歷史洪流裡的個人對所經歷的久遠之事,往往因著不同時間座標、位置、關切而形成不見得彼此相同的認知。由於個人貼近歷史、介入形勢、縱橫聯合的行動,他們的歲月積累竟成為歷史。歷史一回首成為個人,個人一轉眼成為歷史。


我們在第一屆、第二屆兩岸三地性/別政治會議中已經勾勒出不同社會文化脈絡在性/別領域或高亢現身或靜默溢散的多元面貌,也獲得機會觀察華人社會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在地發展。對於這些新興現象和可能變化發展,或許我們尚需要更為寬廣的圖像、個別差異的視角,來追溯兩岸三地性/別領域的學術或運動發展軌跡。因此這次會議邀請了兩岸三地在性/別領域發展中扮演重要推手角色的學者和運動組織者,以他/她們的經驗和智慧,對自身過去多年參與社會性/別變化的經歷和觀察作一反思與回顧,也就是從個人生涯出發但是有社會脈絡的觀察反思回顧。這些發表人都曾投入了數十年心血,他們的經驗和智慧也構成了兩岸三地性/別議題發展的重要引導力量,由他們來喚起歷史記憶的回顧是再適當不過的了。


這些在性/別領域開疆闢土貢獻的核心人物都在社會尚未對性別和性議題形成理性討論的時刻就已經洞見潛藏而脈動的暗流,也已經用他們睿智的思考和遠見,試圖涉入並勾勒出理性的、進步的觀點和行動。而由於性與性別議題在忌性社會中的敏感特質,他們也都背負污名、承受壓力、隱忍迂迴,甚至被消音被起訴被放逐。這次會議他們所分享的個人歲月因此不但體現了性/別觀點的掙扎出線,也記錄了個人生命投入的青春歲月和奮勇抵抗。


即便性別和性似乎已成為當代公眾論述中會出現的議題,然而發言觀點和立場是否合乎主流卻會直接影響發言的接收狀況甚至後果。因此,在不同社會脈絡的文化與政治環境之下,性與性別的機構以及個人在生存發展過程、研究工作開展、議題介入、與支援團體合作、以及很多沒有預料的方面都可能遭遇各種困難,這方面的個人經驗和歷史回憶、其中如何產生了思想觀點與事件、曾經有過哪些張力對戰,都是萬分寶貴的資料。不論是在學術體制機構內,或在民間社會、公共輿論空間裡,與會的發表人都將從個人生涯或角度出發,對自身過去多年研究、發表、與體制鬥爭、參與或經營社群組織的經歷和觀察作一反思與回顧。這涉及了他們對社會脈絡變化的觀察判斷反思,也涉及個人或社群的特定爭議、事件、論戰或者對個人的影響之清理與回憶。由於發表人都是兩岸三地性/別領域重要的資深人士,這個整理工作對他們豐富的人生歷程而言十分龐大,但是此次會議也是一次契機,無論是連續接力的開端、切片斷代、快轉掃描,發表人都將以他們各自的方式來呈現,面對大中華地區關心此議題的人群,留下歷史記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兩岸三地性/別局勢的快速變化演進,個人的奮鬥和機構組織都被迫應變發展,工作和活動不斷積累,上述經驗的記錄和詳情也就在後續不斷堆蓋上來的新活動、新經驗和新體認之下漸漸埋沒,個人經驗和機構發展之間極其微妙糾葛的細節也在當下的急迫事務中逐步淡忘。這不但是歲月對我們記憶的無情腐蝕,也是因為當時尚非電子相機、電子攝影機、電腦、網路、掃描機等等記錄科技工具普及的年代,資料和記錄的保存都要費很大的人工和力氣,而當迎戰和回應燃眉尚且無暇時,自然沒有心思從事無關當下工作的整理記錄。也因為這樣,本次會議邀請來的資深研究者和組織者能夠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把他們的智慧整理呈現出來,實為極大貢獻與年輕接力者之福。


兩岸三地的性/別資深人士匯集台灣,各自提出他們在特定脈絡中累積的經驗,以及在這些經驗之中或之後沈澱出來的智慧,目的正是希望這些在具體社會情境中已然發生或正在進行的活動與思考能夠提供差異的視角,刺激另一個脈絡裡正為緊迫的現實議題所催逼的個人或組織,鼓勵他們不要被眼下所侷限,提供另外一些可能的策略思考或實踐資源。更何況,兩岸三地在多年的政治敵意和競逐中形成了對彼此的許多誤認錯識,不但常有無知傲慢的評價和自詡,更常無法做出切實的認識。這次的會議因此有著社會交流與歷史傳承的里程碑意義。為了讓這些積極人士有充分的時間分享其經驗智慧,這次會議採用個人演講的形式,每一場都以70分鐘時間提供發表和對話,避開一般會議以極短時間發表單篇論文的匆促簡略,改以豐富的時間讓講者暢所欲談,讓聽者細細咀嚼。


另外,本來我們在規劃會議時還邀請了對大陸同性戀文化和運動耕耘多年,建樹頗多的青島張北川先生來台發表,可惜後來因為他退休後喪失單位身分而無法獲准出國,殊為可惜,我們感謝黃道明臨時代打,他在15年前的1996年第一屆四性研討會時便發表論文,相信他在下個15年會繼續發光發熱。


在2001年的第六屆四性研討會中,當時李銀河、吳敏倫、張北川、潘綏銘、嚴月蓮都齊聚一堂。十年後,老友重逢,還加入了萬延海,真是盛況空前。事實上,他們每一位都是很難真正全面介紹的人物:十年前他們就已經創造了歷史,今日仍在書寫歷史。




會議規則


  • 一、發表時間:各場主席致詞及介紹發表人以5分鐘為限,詳細背景請見發表人簡介。每場主講人發表總計以50分鐘為原則,餘3分鐘時鈴響一聲,餘1分鐘時鈴響兩聲,時間到,鈴響一長聲。
  • 二、討論時間:餘下15分鐘開放討論。觀眾發言每人以2分鐘為限,請把握重點,針對議題。
  • 三、討論發言每人以發言一次為原則,發言人請先報姓名,以便利紀錄整理。綜合討論場次發言原則亦同。



籌備及工作小組


  • 總幹事:何春蕤
  • 議事組:甯應斌、丁乃非
  • 秘書組:白瑞梅、黃道明
  • 總務組:蔡孟珊
  • 接待組:沈慧婷
  • 文宣組:宋柏霖
  • 海報設計:彭詡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