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性別‧主體性──《莊子》用言方式「與」性別政治 (收於《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 文/劉人鵬 《莊子》與女性主義閱讀的關係,不可能是因為它內蘊了性別意識而須加以闡發詮解,而是,作為一種被我們辯識為非/反父權的書寫文字,在我們有意將「性別」差異納入閱讀的倫理之下,作為一種閱讀遊牧的策略,使得《莊子》不再像大部份的經典一般,被認為與性別無關,或者具有負面的關係。這個閱讀,著重的不是標準化或制式學科化的經典閱讀中所強調的原意解讀,而毋寧是視《莊子》為目前仍在生產意義的文字,在閱讀倫理的性別正義關懷之下,選擇了一部在用言方式上具有親和力的古典著作,使得對於《莊子》的閱讀多出性別政治的面向,而對於女性主義的閱讀,也多出遊牧的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