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男女平權」論的影子與眾罔兩 (發表於第五屆「性教育、性學、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學術研討會」, 文/劉人鵬 形、影、眾罔兩這三種存在形態及其相對位置,可以作為一種借喻,藉此思考在社會生存空間中不同的身體或主體建構與再建構。在特定諸意識型態或諸歷史條件作用下,論述系統所形塑的主體,何者為形,何者為影,為罔兩,不是本質性既定不變的,「處幽陰者不可問其影」 ,幽暗裏的形沒有影子。「眾罔兩」也無法視為一種本質性的固定存在,或是任何一種認同身份,而可能是一種飄零與碎裂的經驗,在某些光、影、火、日、形、影等等條件下的偶然性匯聚。對於這種主體位置的再現,無法以本質性認同的方式獲得固著,因為牠在歷史或政治場域或文字中完整再現的可能已經被「形影不離」的穩固結構先行封鎖了。於是,眾罔兩主體位置的多重複雜性,可能需要看見「形影不離」的問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