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教育:教師與校園性別現象

過去一般的教師工作坊或者訓練營或者研討會多半都是安排許多聽講的課程,由專家學者來為老師們進行單向的再教育。即使安排校園經驗分享,也多半是由老師們向專家報告校園的狀況,再由專家來按脈診斷決定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這種做法的實際效應一方面是漠視第一線的教師本身已經在日常校園生活中所累積的經驗和觀察,矮化基層教師的自主能力,另方面則是以專業的權威來傳達統一的答案,拒絕讓老師彼此之間的意見和價值差異得到互動激盪的機會。

這個工作坊則希望創造一個自在坦言、平等互動的空間,不管學員是何性別或年齡層,是行政人員還是基層教師,來自鄉村還是都會,資深年長或青澀衝動,都在這個活動中享受到平等的對待,透過工作人員所示範的活潑自然談性,來感受到鬆綁解套的釋懷。在這裡,各方來的老師透過談話節目式的遊戲,交換他/她們各自經驗到的性別相關現象、案件、事情、困惑、欣喜,也藉此為自己所提出的抉擇和價值觀進行討論。意見不同是常態,理性對談是遊戲規則,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老師們展現了她/他們另一番的風貌,原來,他/她們也是一般人,就和各種談話節目中的無名大眾一樣,有著她/他們自己的困惑,也有自己的堅持。她/他們從本身的生命累積出發,以老師們切身的經驗和看法作為互動的基礎,在互相的激盪中彼此交流,彼此改變,彼此影響,彼此說服,也提供彼此更多的思考可能。

在這一個活動中學員們的直言、交心、憤怒、歡欣,都是他/她們主動塑造出來的,這樣一個經驗交換的機會凸顯了大家在性觀念上的差異,這種坦言對話的過程也揭露了大家的直覺和反應,面對了彼此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更學習了真正的民主多元互動。

師生戀

為了讓老師有個機會面對自己不僅僅只是教書的專業人士,不僅僅是嚴厲管教別人的人,而同時也是有感情有憧憬的人,我們一開始就詢問:有沒有見過讓你覺得很心動的學生?

有些老師說沒有,原因是學生都太小了,覺得沒有興趣。但是也有老師承認有見過讓自己心動的學生,一位年輕的男老師承認可能是因為年齡比較接近,在他任教的中學高中部有些女生比較成熟,也很漂亮,會引人多看幾眼,但是並不是那種在談吐和思想上真的讓人心動的。這種對條件優秀的人產生好感其實也很普遍,有位女老師就提到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任教於一所私立高中,學生中有一個男生很多才多藝,表達能力也很好,可惜他說他是同性戀者,和老師說話是因為想追班上另一個新轉來的男生,他前前後後和老師講了大概將近二十個小時,老師也從鄙視、看不起他,到後來尊敬他,欣賞他,只是後來他轉學了,這一段默默的戀情也就此終了。這位老師說他讓她心動的原因就是,沒有想到一個已經被兩個學校開除、現在是第三個私立學校的高一男生,竟然有這樣成熟的思想,直到現在,這位老師都記得他,而且很高興沒有在任何愛滋病的名單上看到他名字。

說到對學生動心,青春的身體也是一個因素,下面是一段令全場興奮的告白:

有一次某個警政單位借我們國中當考場,我在監考時看到這些十八歲到二十歲的男生,年輕力壯,這些男孩真的是很帥啊!每一個都是帥哥,我欣賞到他們的肌肉非常的結實,身材也真的蠻高壯,也是蠻不錯的,那時我只能告訴自己,心裡定力要夠,只可動心,不可動情,可以欣賞,不可以有什麼念頭。我也是僅止於欣賞。不過,我的老公好像該去訓練一下肌肉。

除了身體之外,過去的經驗和回憶也會影響老師對學生的觀感。一位女老師提到,如果某個學生長得很像以前國中時暗戀的一個學長,跟這個學生相處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棒,看到他的臉就會想到那個國中很暗戀的學長。有時老師對學生的好感是因為教育的成就感,有位男老師提到,有些學生很可愛,小小的,真想把他們帶回家當寵物養,而當你發現到你的寵物是那麼聰明的時候,當然會蠻高興的。講到這裡,有些女老師也同意,如果班上的學生表現得讓老師真的很滿意,老師會覺得走路的時候都有風,尤其像颱風一樣的感覺。

這次的詢問顯示,校園中不但學生常常暗戀老師,連老師也每每自己動心。那麼動心時,會有行動嗎?如果喜歡的學生來追,例如說約去看電影逛街等等,老師會答應嗎?或者曾經答應嗎?

有女老師說不會接受邀約,因為答應了會讓學生誤解或者會更進一步,因此老師不會接受邀約,以便讓學生斷了這個念頭,免得後患無窮。一位男老師則嚴肅的說,教育的過程就是成熟的個體和未成熟的個體的互動關係,所以學生主動的要求老師出去,應該是他不成熟的一個憧憬,或者是不成熟的心理之下的行為表現,他主張教育工作者應該要用一個成熟的角度思考,不但不能答應,事後還要繼續的針對這個事情給予學生一個理性的說明。這個回應立刻引發挑戰,有人追問他所謂的成熟跟不成熟是什麼意思,男老師慢條斯理的說,學生不管在生理上,在思想上,在教育的歷程上,都是不成熟的個體,而成熟的個體,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要意識到不可以肯定這種不成熟的觀念和行為。

一位女老師表示不贊同這個看法。她覺得凡人都有七情六慾,美國最近有一個案例就是一個三十幾歲的女老師跟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發生性關係,即使在判刑之後也再度懷孕;老師不是聖人,要斷絕七情六慾,恐怕要很高的自我期許才可能,可是事實上在我們的教育裡面卻常常發生師生戀。另外一位女老師則認為如果她接受學生邀約,結果被其他同學看見,蜚短流長的結果恐怕難以承受,因此主張再找幾個好朋友,然後再一起出去,這樣可能比較好一點。

學生的邀約到底是不是就是表意呢?一位女老師指出了其中的複雜性,她個人的經驗是這樣的:

那個學生其實也不是真的欣賞我,他自己本身有女朋友,可是他是有點把我當朋友。他生日的時候請了十幾個朋友,說:「老師,我們要去唱KTV,妳要不要去?」他是很誠意邀請我,事實上我也覺得想像各位老師說的這樣,要劃清界線,不要混淆,可是實際上我覺得,其實同學他願意不把師生分得那麼清楚,而是很願意有點像朋友一樣跟我交往,這是很好的事。他不是每一個老師都邀請,他覺得我不錯,他邀請我,不是把我當戀人,只是覺得我可以跟他談,如果要放棄這種機會,我會很掙扎,真的,我覺得很掙扎。到底師生之間要不要分得這麼清楚?當然我也很怕去玩了以後,如果哪天學生再請我去唱歌,我覺得我會很難面對這種情境,我很掙扎。

這段話勾動了另外一位女老師的回憶。她很不好意思的說,剛畢業到高中去教書的時候,曾經在考試卷的後面看到學生寫了這麼一段話,他說:「不要懷疑我的愛情來得這麼早」,等等。她個人認為,在成長的過程裡有很多事會因為距離而造成美感,因此她覺得應該繼續坦然的跟學生相處,因為自己做學生的時候也曾經覺得某位男老師很帥,會很想跟他多說幾句話等等,那或許還不是真正叫做愛,因為愛可能還要更深入,但是假如拒絕學生於千里之外,或許他就會把老師塑造的更美,然後就更沈溺在裡面;相反的,或許學生認識到原來他崇拜的偶像不過也是這樣子而已,他也就很淡了,所以對學生的迷戀其實不必太嚴重看待。一位年紀稍長的女老師謙虛的說,自己已經過了那個會被學生迷戀邀約的日子,不過假如有蠻令她心動的學生邀請她出去,她會跟他說:「你未成年,只要你爸爸和你的導師同意,我就跟你出去」。另一位男老師說會叫女學生等她考上大學再一起約會,因為等到那時搞不好她也另有對象了。

即使心儀的學生對老師表白愛慕之意,多數老師都覺得非常欣慰,但是需要和學生好好談談,多瞭解一下情況。一位女老師說她會告訴學生,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可能還小,可能把老師的某些優點強化了,事實上,他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可能有所比較,或是認識很多人以後,就不會覺得要喜歡老師了。不過也有老師認為,其實小朋友有時候只是單純的好感,只要不把他當作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反正就跟他說說笑笑,用這樣的心態去對待小朋友,小朋友們也不會覺得老師好像拒絕了。畢竟,要喜歡一個人還需要勇氣,他既然有勇氣,老師最好不要那麼快去把他那個心破壞了,而應該做引導。不管如何,被人喜歡,被人欣賞都是令人高興的事。

情書

師生會有戀情,生生之間就更常見了,那麼老師會有同樣的寬容嗎?我們問學員們,如果學生傳遞情書,被老師從中攔截到,老師也知道了誰跟誰在傳情書等等,老師會通知家長嗎?

結果所有的老師都說不會。一位男老師說他帶的是技藝班,學生錯字蠻多的,因此他會把信拿來改錯字,讓學生再成熟一點,書讀多一點;另外還會警告學生,再寫而且被老師攔到,就可能會公佈,如果要寫,最好是在家裡寫,假如在學校寫,就要寫對的字,不準有錯。有人問如果學生沒寫錯字呢?這位老師說機會渺茫,但是如果真有這種學生,那就會贊成他寫,因為學生的成熟度因此增加了,但是老師還是不會告訴家長。原因是他曾經告訴一個家長,孩子有男朋友了,但是家長第一個回應不是說有沒有問題,而是說那個孩子好不好?也就是默許了,只要交好一點的朋友。所以他覺得告不告訴家長都一樣。

一位女老師說她還沒有通知過家長,但是最近攔截到一封給她很大刺激的信。因為她發現現在小孩子勇於表現自己的情感,甚至有些會想到以後的事情,他們會想很多,甚至互相彼此鼓勵,勉勵考上好學校等等,所以她覺得跟小孩子講一講,叫他們自己懂得節制自己,不要超過限度,就不用通知家長了。另外一位女老師說遇到這種情形,她也不會去揭發,而會私底下把學生找來談一談,問她為什麼喜歡這個男生,假使那個情書只是初步階段的話,那個男生她搞不好還不知道這個女生喜歡他,所以要是揭發的話,學生會怨怪老師,根本就還沒有怎麼樣,為什麼就要揭發,所以先了解一下是很重要的。

一位B段班的女老師說每天都會攔到信,就是在安全檢查中抓到的。她通常覺得這些情書的內容都沒什麼,多半是打屁的話,如果覺得事態已經很嚴重了,她會叫學生來,叫她/他們回去跟家長講。在這種事情上,老師最好站中立的立場,要繼續交往還是怎麼樣,老師都樂見其成,但是要求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來跟老師談,而且一定要學生自己告訴父母親,因為到最後主婚人是父母親。這位老師之所以不願意自己告訴家長是因為家長的反應通常都是負面的,因為家長覺得丟臉,可是小孩子告訴爸媽的時候,因為是自己的兒子女兒,所以子女永遠都是好的,父母接受度也會比較高。所以這位老師都是叫學生告訴家長,然後家長知道了,有什麼想法要老師配合,就通知一聲就可以了。

另外一位女老師持懷疑的態度。因為老師無法預估家長會有什麼反應,有些家長是蠻暴躁的家長,而且可能會很直覺的反對小孩子談戀愛而不唸書,要是老師叫學生去告訴家長,萬一家長第一個反應是先打女兒一巴掌,那怎麼辦?原先的女老師於是做了一點觀點上的修正:如果事態真的蠻嚴重的話,應該是由老師先跟家長溝通,然後老師可能要先把那個男孩子找過來跟他談,再請雙方的家長一起來。不過,一封情書引起校方和家長全體動員,事態不嚴重也得嚴重了。

有位女老師說她需要補充一件很重要的事。她說她如果截到情書,就絕對不看。她第一個要先跟學生說:「這是你的東西,這是信件,你不是寫給我的,所以我也不會看。」除非學生要給老師看,否則她都會當場用膠帶封起來,這是尊重學生的做法。但是上課傳東西還是不可以的,因為那是不尊重老師的做法。

成人看見情書往往大吃一驚,但是孩子們的世界有時根本不是那回事。一位女老師說,常常聽到學生說她交男朋友了,然後三天後說她又換男朋友了,或者說這個男的又喜歡別的女的,然後怎麼樣怎麼樣。因此老師覺得談戀愛好像也沒有那麼嚴重,青少年天天都在談戀愛,也不停的換人,有時老師聽來覺得好像兩人蠻好的,一會兒學生又很理性的說已經不喜歡他了,要追另外一個男的了,然後沒有追成,就再換另外一個男的,或者那個男的後來不喜歡她,她又跑去追一個。這種情形十分常見,再說,也許有些人畢業之後就不再升學了,國中畢業不久之後可能就結婚了,那麼她現在開始算是在尋找伴侶,事實上寫寫情書也是很自然的,他們都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的說法引起一位男老師的想法。他提到很有名的一位心理學家主張,在人生階段中,十二歲到十八歲的青春期,認識異性是主要的一個任務,如果這個任務沒有發展完成,就會影響到下一個階段的人生任務發展,所以這位老師認為應該鼓勵,甚至有教育課程,讓國中的學生釐清友情跟愛情這個界限,然後在國中的階段多有一些機會談友情,不管是同性或異性,過了十八歲的階段再來談愛情,這樣下一代才會真正的把握住心理發展的任務,做一個正向的發展。

有時學生會因為情書被揭露而反擊。一位女老師提到這麼一件案子,後來學生就不一定把情書寫在白紙上,而是寫在衣服上,桌子上,椅子上,廁所的牆壁上,老公老婆啊,誰愛誰啊,非常的公開,一點都沒有保留。好像在說,你們把我們公開,我們就讓他更公開,後來那個女生被迫轉學,再回來的時候就更公開,反正她不是學校的學生了,管也管不著她,一直到他們畢業,老師都還替她擔心,因為他們膽子越來越大。

情書當然也不都是溫馨的。有位女老師就拿過一個蠻恐怖的情書,是用血寫的血書,是一個女孩子寫給另一個女孩子的,結果老師並沒有通知家長,而是加以個別輔導,後來她們也順利畢業了。另一位女老師在安全檢查的時候找到一封情書,發現信上的暱稱是老婆跟老公,她原想可能也是開玩笑的,可是仔細一看,寫信的是她親生哥哥,這一下非同小可。女學生的父母親不在,哥哥長期來接送她上下課,所以老師趁學生媽媽來學校參加親子教育時跟她提了一下,但是並沒有說成很嚴重的事情,母親說她知道,現在哥哥已經被迫離開家庭。因此老師建議有時候還是注意一下比較好。

這時一位男老師提醒大家,情書有深有淺,應該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張旗鼓,反而是不好的教育,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適任教師

由於社會變遷,家庭的形式也開始多樣化,但是一般人似乎對教育從業者還是有著很高的道德要求,特別是在和性別角色及性選擇方面,老師在教學中也傾向於以性別及性高標來衡量教育的內涵。因此我們首先詢問學員:您認為離婚的人,或者是單親的人,適合當老師嗎?

多數老師覺得,其實一個人的家庭問題跟他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扮演方式,因此不應該把家裡的狀況跟學校裡的教書專業能力混淆,只要個人能夠把他教書的專業做得很好,管他家裡怎麼樣。在這裡大家都提到了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案子,認為專業和私人生活應該分開考量,混淆的結果通常是對選擇不同人生的人形成歧視和壓力。有位男老師就曾經遇過一個家長,他對學校一個大概將近四十歲還沒結婚的女老師說:「老師,是不是因為你沒有結婚所,所以妳的心境上、心理上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因此這樣對待我的孩子。」

這種不理性的家長引發了別的老師的不滿情緒。一位女老師忿忿的說:

我覺得一個老師重要的就是把小孩子教育好。如果說家長質問妳家庭都照顧不好怎麼照顧我的小孩?那我就反問他,妳是不是希望老師整天打電話回家,問太太好不好,問小孩好不好,然後把桌子清理得很乾淨,可是卻沒有顧到自己的學生?我想不是。我覺得妳應該看的是學生受到什麼樣的照顧,而不是說桌面乾不乾淨,或者是老師的家庭生活如何。另外我覺得,婚姻其實還牽涉到感情的問題,我覺得離婚並不代表一個人沒有能力或者什麼,有時候是,有時候人的感情總是很難勉強的。

許多老師都接觸過因著不同理由(例如太早婚而關係不好,或者家庭暴力等等)而離婚的同僚,因此覺得把這個責任都歸在離婚的老師身上,覺得她一定不能夠當一個很好的老師,這是很不公平的。一個老師如果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做的相當的好,即使在感情這方面處理得不很完美,也不能就此否定她的教學能力。更何況很多離婚的例子是很悲慘的結局,一位女老師提到以前有一位同事結婚一個月後離婚,大家都不曉得為什麼,在背後議論紛紛,其實到最後跟她深入談了以後才發現,她居然嫁了一個同性戀,只是娶她過來讓人家以為他很正常而已,丈夫從來沒有碰過她,繼續在外面跟他的男朋友在一起。老師們覺得像這樣離婚的案例當然不應該受到歧視。

我們繼續追問,如果學校有老師想去拍寫真集,或者有很多很多男朋友,或者決定要未婚生子,或者當第三者,請問這會不會影響到她適任的問題。

第三者的說法首先引起大家的關注。一位女老師提到她有個同事很有趣,是人家的第三者,並且是跟學校另一個男同事相好,那個女老師很漂亮,後來校長再三換人,這個女老師都能夠讓這些校長們載她,那所以她不只是一個人的第三者,而是不同人的第三者,直到今天六十二歲,她還很吃香,沒有一個人再有力氣說她怎樣。另外一個女老師提到同事已經拍了寫真集,並且拿來學校給同事看,這個寫真集裡面並沒有露什麼點,都有穿衣服,但是也沒有影響到她的教學品質,而且學生自己也拍寫真集,覺得這個老師跟她們是同一路的,所以她在某些思想很前進的學生中間反而非常的吃得開。

聽了這一連串另類的老師,有些學員有了另外一些看法。她們認為不應該特別為老師訂定一個完美形象,然後挑剔這些選擇過不一樣人生的老師。因為完美的教師只是一個假象,老師除了教書之外也還有其他的才華,她應該可以多元化的開拓她的人生,但是我們的教育裡面就是蠻僵硬的,總是要求老師一定要怎樣怎樣,然後學生一定要怎樣怎樣,學員們覺得這種要求是不太健康的。當然,也有些學員覺得老師還是佔據了一個特殊位置。一位女老師說她可以同意只要不影響教學品質和專業態度,另類的人生選擇都應該可以不去理會,但是她比較在乎的是,當一個老師的人生價值觀念有錯誤的時候,會有可能把這種觀念灌輸給學生。她舉的例子是,比如說一位老師討厭男人,她就向學生灌輸,男人沒有一個好人,都是烏鴉般一樣黑,這種錯誤的觀念可能來自她本身的婚姻或者是悲慘的遭遇,但是還是不應該去影響個人的一個工作態度,也不應該把孩子的價值觀扭曲了。

講到這裡,一位理智清明的女老師提醒大家,國中的聘書後面寫著,只要是曾經被法院判決就是不適任教師,就自動會被解聘,所以不管老師教學品質怎樣,如果被控告妨害家庭,然後被判確定,以國中的封閉校園而言,恐怕是不能續聘了。這個現實使得大家心中都對適任不適任的相關法律有了防範之心,也有人提議請立法院修法,好讓教學專業的考量和老師個人的生活分開來。至於同性戀老師的問題,大家都覺得只要教學品質好,並沒有什麼不妥的。有學員指出,即使這位老師向同學宣導同性戀有多好,學生也不見得會被他影響,因為本身的性別取向大部分是天生的,所以同性戀並不會對學生造成太過嚴重的影響。可是大部分的學校還是無法接受。另外,在未婚生子這個事情上,現行的規定是,未婚生子照樣領得到教育補助費,所以不管有沒有結婚,只要生小孩,政府都願意補助,那也是一種社會肯定,連政府都肯定,哪還有什麼適任不適任的問題?

一位女老師不願意放棄同性戀這個話題,因為她覺得同性戀者在校園中的地位還是很受壓抑的,而同性戀者自己也常常困擾不已。有些很想要成為異性戀者但是有困難,在這麼封閉、道德觀又這麼高標準的社會裡,一般同性戀者只能隱「性」埋名。這位學員覺得由這樣的老師來帶學生,其實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如果遇到跟他傾向相同的孩子,他就可以適切的去輔導他,因為他最瞭解那種切膚之痛,他可以把真實的感受告訴孩子,然後幫助這孩子認識到他自己是同性戀者而不再掙扎,以免像有的人掙紮了一輩子,到死還羞於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然而封閉的校園對這群人是很殘酷的,因此如果說有人不小心洩漏這個老師的祕密,大家應該給予支援。學員認為,教育機構應該有無限的包容力,那會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示範。

講到這裡,一位學員問大家:如果今天大家是教評會的成員,然後有兩個人來應徵教職,兩的人的品質在面試、口試上都一樣,可是其中一個是同性戀者,那麼現在只能選一個,大家會作何抉擇?這個問題立刻分裂了學員。有些人堅決的說會選擇非同性戀的那一個,反正兩個都一樣好,也有人開始長篇大論的說同性戀是如何的混淆了性別,有變性的衝動,不適合做老師。

這個反應也引發另外一些學員的回應。一位男學員嚴肅的說,如果照大家的說法,價值觀錯誤就是不適任教師,那麼在對同性戀的認識上觀念有所錯誤的老師(也就是那些充滿歧視或者根本對同性戀一無所知的老師)也是不適任教師。對於前一位學員說許多同性戀其實很想要變成異性戀,這位學員也有意見,因為他就認識一些非常快樂的同性戀,沒有一個想變異性戀,反倒是有一個異性戀的朋友很希望成為同性戀,因為他認識的同性戀都比他還快樂。

說到同性戀老師,別的老師也打開了回憶之窗。一位女老師想起十年前在某一所國中的同事就是一個同性戀者,她是一個外語老師,在大學的時候就跟班上一個長得很高大的女同學處的非常好,在宿舍裡親親我我,買小禮物送給她,兩人已經是超友誼關係,高大的那個女生就常常去愛撫她。她們起先不敢告訴人家,後來她完成學業回鄉服務,因為她長得蠻漂亮的,家裡的人常常跟她介紹婚姻,她就一直拖,家裡都不知道。很久很久之後,那個高大的女生到美國去唸書,常常寫信回來,媽媽接到就說,怎麼寫得這麼肉麻,但是還是不知道實情。她在學校教書的時候有很多老師很仰慕她,愛她愛得不得了,都奇怪她長得這麼美,為什麼不能接受人家的感情?有時一次兩次出去約會,約回來就吹了,後來介紹好多好多外面的人跟她認識也都吹了。最後被學校發現她是一個同性戀者,可是因為她教學品質非常好,學校也很肯定她,老師、學生家長都很肯定她,所以就沒有事情,繼續教書。

這樣的一個例證還是沒有說服學員,為了要選哪一位新教師的問題,學員嗡嗡的討論著。這時一位男老師開了口:

我基本上會選擇那位同性戀老師。原因是要考慮到老師之間和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因為我覺得在一個教學環境裡面,人和人之間如果差異性比較大,事實上能夠增加這個團隊很大的力量。比如說,我們這個團隊裡面都是男性,今天有一男一女來應徵,兩個一樣好,我會選擇女性,因為我們缺乏女性的眼界和經驗。或者我們都是漢人,應徵者裡面有一個原住民,我會選原著民,因為我們需要有更多不同的文化內涵。如果說我們團體裡面大部分都是異性戀者,如果有一個同性戀者進入我們的團隊,他可能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很多我們沒有辦法應付的盲點。換句話說,差異性可以增強我們更大的力量,搞不好會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同樣的狀況下我會選擇我們社會裡面比較少見、比較難得一見的人,也就是具有差異性的人。

這個說法使得全體學員都沈寂了下來,陷入深思。畢竟,文化的豐富性是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

色情書刊

不管老師適任不適任,她/他們都要承擔學生的管理工作。為了了解老師們對管理的看法,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老師要常常搜查學生的書包,而且沒收黃色書刊,以免青少年看了衝動犯錯嗎?

一位女學員認為,搜學生的書包是一種積極管教的心態,搜書包並不完全是為了要抓黃色書刊,而是老師擔心學生帶兇器到學校。一隻水果刀就足以把一個學生給殺死,一個團體的裡面安全很重要,如果說在這種前提之下做安全檢查,無意中發現學生有色情書刊,最重要的是後續的輔導,應該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看,什麼地方不足?學校的教育有什麼地方可以再補強的?而不是以一種「你犯罪了」的嚴厲心態。

另外一位女老師也同意安檢的必要,因為小孩子有時候會帶一些香煙或檳榔來學校。有一次班上有女生買天心的寫真集借給另外一個班級的女生看,然後別的學生又給她們班的男生看,大家看得很高興,結果她們老師就把那本書沒收,放在一位老師的桌上,很多老師都跑去看。這位老師覺得事實上天心那本也不會很暴露,蠻健康的,只是有的畫面女生看了覺得沒什麼,可是男生看某些鏡頭畫面可能會有一些生理上的反應,老師擔心的是,男生在學校看這樣的書刊,萬一有一些奇特的反應,譬如說勃起,那該如何善後?另外,她也擔心,如果女生拿黃色書刊或者寫真集給男生看,男生可能會覺得是在給他性暗示,這樣可能不是很好。學員認為,如果學生買這種書,最好是有父母在場,或者是有兄長在場,大家一塊看,沒關係,可以一塊討論,可是這種書刊還是不適合帶到學校。

一位男老師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檢查學生的東西,如果沒有事先通知的話,是一種很不尊重學生的行為;而且這種遊戲已經玩了好久了,可是好像情況還是沒有太大的改善。他提到有一次一位輔導老師在班上上課的時候跟同學說:「明天是母親節,你們每個人準備一樣東西送給學校已經做了媽媽的老師。」結果同學就很用心做了一些東西,其中有一位送一位老師一個保險套,然後這個老師就很生氣,她覺得這個學生好像拿這個東西來猥褻她,就打了那個學生一巴掌。可是後來那個輔導老師就向那個同學道歉,還給她一些正向鼓勵,說她會送保險套,就表示她已經懂得怎麼樣保護自己,懂得避孕等等,也就是把她引導到正面的方向去。有時老師若能誠懇相待,用點心思和學生溝通,也可以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合作。有一次這個輔導老師就利用上課的時候說:「其實我們也可以來辦一個活動,你們今天帶了哪些東西出來,那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看看哪些漫畫比較好。」這就是說,讓學生不會很有顧忌的把他的東西拿出來。其實一般的突檢所收到的作用只是嚇阻而已,只是把問題壓下去而已,學校不願意看到學生有這些東西,可是事實上它們是存在的,這樣的檢查方式若是沒有一些善後,或者說沒有一些比較引導性的,讓學生把不滿釋放出來的話,他會覺得只是把他壓下去,問題還是存在著。

然而還是有老師覺得一定要透過安檢來控制色情書刊的流通。至少安檢可以看看學生在想些什麼,或者他們最近流行什麼,安全檢查是一個管道,搜到東西不一定要沒收,也不一定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東西已經被搜過。要是剛好搜到一本很不堪入目的或者觀念很偏差的書,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來引導這個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去。另外,一位女老師也很擔心,國中生裡面有很多學生,言語上可能很開放,可是心靈不知道有沒有開放到那個程度,她提到學校曾經發生過一件狀況,有一對男生女生嘴巴講得很開放,他們玩到廁所去,然後女生拉了男生的褲子,男生也拉了女生的褲子,後來女的告訴了她男朋友,她男朋友當然不甘心自己女朋友這樣子被拉了褲子,結果演變成打群架。但是老師們私底下在講,其實這兩個在玩的同學可能就只是因為一時好玩,一時興起就這樣拉起來了。這就是說,看了這種書可能會好奇,老師可以引導她們正確的是什麼,不正確的是什麼,而盡量去規避不好的。

女生懷孕

黃色書刊的討論帶到了熱門話題,九月墮胎潮在許多老師心頭都是一個重擔。因此,我們問:如果,你教的女學生懷孕了,你會要她去墮胎嗎?

許多女老師說會贊成去墮胎。因為基本上這個年紀懷孕的話,孩子不適合在現在就為她以後的人生做這麼重大的決定,她以後的路要走很長,如果這個小孩生下來,她怎麼去面對以後的狀況,如果這個小孩留在她身邊,她有更大的困難要去面對。不管她的懷孕是因為快樂,高興,好奇,失誤,任何原因,都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為她這麼久的後半輩子負責,付這麼大的責任,所以女老師們贊成去拿掉。
可是同樣的理由卻使得另外一些女老師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她們認為應該要這個女孩子感受到生命是重要的,不能夠因為自己一時的做錯,就要讓另一條生命來付出,再加上這位女老師寧可不上國文課也要教女生避孕,結果如果還是懷孕,老師嚴厲的要求學生要負責,要對生命負責任。當有人問到她教什麼樣的避孕方法時,這位老師說多半是教她們吃避孕藥,然後如果學生已經有很好的男朋友的話,就會教她替男友口交,甚至帶她到衛生所去讓更專業的人員教育她。

老師的努力有時還是會失效。另一位女老師談到一個非常悲慘的經驗,她67年帶的一個學生懷孕了五個月,別人都不知道,因為她本來就胖胖的,等老師發現的時候,已經五個月,後來爸爸媽媽知道以後,還是把那個孩子送到產臺上,把肚子裡的孩子一塊肉一塊肉的剪下來,所以這位老師一直到現在覺得不可以這樣毀壞生命,因此對女生的性活動更為注意,要求她們一定要尊重生命。

墮胎和尊重生命的問題一向就是爭議性很高的話題。另外一位女老師很激動的說:

我在想,當我們說尊重生命時,那是尊重哪一條生命?因為這個女孩子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啊!我們講句真話,快樂只有三分鐘,但是她要為三分鐘付出一輩子嗎?有這麼嚴重嗎?我覺得如果是我的學生,我真的會勸她墮胎,因為我覺得她承擔不起,實際上把baby生下來,對這個生下來的生命很幸福嗎?我不覺得這是很尊重生命的做法。

女學生懷孕以後常常自己想辦法獨力解決,如果有老師幫忙,是會比較妥善一點,但是,老師也因此而背上心裡的重擔。一位女老師提到她曾經幫助班上的女學生解決懷孕的問題,她請這個女生和家人以及那個男生一齊談過之後,大家同意確實他/她們不適合把孩子生下來,後來是真的拿掉了。但是對這位老師而言,剛開始勸女生拿掉孩子的時候,老師還覺得大概做對一件好事,可是後來事後自己就一直在回想這件事情,發現自己蠻難過的,因為感覺好像是因為她的話而去扼殺了一個生命,所以自己也蠻受到良心的譴責。

然而現實的問題也是在這種抉擇中不得不面對的。一位女老師替她提出分析:如果年紀這麼小就生下小孩,之後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三個人和樂融融,一個人出去賺錢,一個人在家帶小孩,然後她也很快樂的把那個小孩子帶大,那倒也沒什麼不可以。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小父母自己都沒有成熟,要面對的各種問題多如牛毛,怎麼可能養好小孩?結果又是另一個社會問題。

兩極的討論中出現了中庸的聲音。一位諮商輔導老師說她們平常做的就是,瞭解學生的認知到底有多少?然後讓學生知道留下來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不留下來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但是老師們不能幫她做決定,最後的決定是要她和家長一齊來做,這樣也才不會加給老師心裡負擔。

一位女老師在這個時候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故事,說她也遇到過一個案例,但是女生後來決定把孩子生下來,爸爸媽媽替他們養。這兩個男生和女生後來在同學會的時候,發現同學都還沒結婚或者甚至還在讀博士,可是他們卻是帶著讀大學的孩子來,同學都很羨慕,所以她覺得把孩子生下來也不見得不好。聽到這裡,另一位女老師說她要提出一個「很慘」的例子,她說有個女生平常在學校就很輕鬆活潑,什麼都不在乎,後來她懷孕,還叫同學來摸她的肚子,女生都蜂擁上去摸,看來都好羨慕的樣子。後來她父母幫她處理掉,過了好一陣子沒看見,後來又回來,肚子沒有了,好像沒發生事情似的,看得很輕鬆。結果過了一陣子她的妹妹也懷孕了,又去把它拿掉。這位老師覺得不可思議,這些女孩子好像任何事情都不嚴重,輕輕鬆鬆的就把孩子拿掉,然後又開始懷孕。

經過熱烈的討論,大家講了許多案例,有的生下來得到善終,有的墮掉也得到了善終,有些生下來會很麻煩,有些墮掉之後也會有各種麻煩或罪惡感。關鍵就在於周圍的成人有沒有積極的提供支援。如果成人不給予支援,無論如何都很難善終,但是如果大家願意以平常心提供支援,那麼再困難的問題都有可能有轉機。

在這一個晚上的對話中,老師們盡情的交換了意見,在其中也浮現了眼下這個社會對各種性別現象和性問題的價值衝突。對學員們而言,這樣的場域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大家可以毫不保留的表達意見,也可以毫不避諱的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甚至可以為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曾經做過的各種抉擇進行坦誠的評估。這樣一個性別場域是學習的場域,也是成長的場域。

2008 性/別研究室製作 |回青少年性/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