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看見青少年同性戀

沒有一個寬廣的、貼近現實的性教育可以忽略近年來漸漸浮上臺面的同性戀主體與文化,而蒙上眼睛假裝看不見校園中的同性戀情,永遠不是好的回應方式。這次的性教育工作坊特別安排放映一部有關青少年同性戀的片子,以便提供生活化的素材供老師們思考相關現象和議題。

「美麗少年:性異議小王子們」是青年導演陳俊志1998年推出的作品,這部64分鐘的紀錄片描述了臺北市的青少年同性戀生活,對他們的情感、家庭、友情都有非常細緻的描繪,也首度展現了青少年同性戀在支援的、友善的家庭及學校環境中如何發展優質的人生路程,而不必然形成生命中的悲劇。

參與工作坊的老師們在看完電影后有許多感想,也進行了一些意見的交換,頗能反映此刻面對同性戀族群的各種不同看法。現在整理如下:

老師1:我看了這個片子之後有很多想法。我有一個朋友是同性戀,但是他也是偷偷地告訴我而已,我蠻難過的就是:什麼時候他才能跟大家講說他是gay啊!他自己私下會去探索到底有哪些地方是他們可以存在的空間,他告訴我,其實在臺北地區有很多gay四處流竄,不曉得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人。剛剛看這部影片,我一直在想我那個朋友,何時能夠像片中的小王子一樣,受到家人朋友的關愛。

老師2:看了這部片子之後,我覺得很感動,感動的是:他們竟然可以這麼自由自在地去說自己的感覺!我也有另外一個疑問:怎麼沒有針對「女同志」去做這樣的一個紀錄片?讓大家能夠也去瞭解女同性戀者是怎樣的現況,或是她們的一些心聲。相對的,我也會去想,為什麼一般人會對同性戀這麼地不能接受,這麼地害怕?我覺得那就是因為不瞭解他們,或者是說他們有做出一些一般人覺得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有的行為。譬如說:剛才我們看到有一位男同志一直用手去摸男主角的耳朵。即使是異性戀者也不太會在大家面前做一些親密的舉動,所以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不太自在。就像我們對身心障礙的孩子做一些教育訓練的時候也對他們說:你要知道怎樣去表現你自己,做出別人能夠接納的行為,在別人能夠接納了之後,你才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所以我在想:也許對於同性戀來說,如果我們比較瞭解他們生活上的一些習性,相對的,他們也能夠回應,多顧及到異性戀者的感受,有些事情雖然對他們而言是正常的表現,可是目前在異性戀的世界,大部份還沒有這麼OPEN的去作一些比較親密的、互相關心的表現的話,也許一般人就比較能夠坦然地去面對他們。

老師3:我記得大概在一個月前有一個老師提到,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是很不平等的,男生可以玩通宵都沒關係,可是女生大概在十點鐘之後還在外面晃,我們就開始擔心,這位老師說其實這是一個共犯結構,任何一個男生都有責任維護女生的安全。為什麼這個社會上,女生不能也跟男生一樣享受安全?剛剛這位老師說:同性戀者應該表現出我們能夠接受的樣子。實際上我覺得:如果我們大家能夠接受多元化的價值觀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沒有了。所以應該由我們自己出發,讓我們週遭的人慢慢都有多元化的價值觀,這個情形才能改善,而不是要求同性戀者假裝、或者不真實。

老師4:我曾經看過一個笑話,好像是有一個同志跟我講的。他說:有一對同志朋友去一般的公園玩,然後在公園比較暗的地方,有一對異性戀情侶正在做很親密的動作,這對同志朋友就很驚訝的說:「好可怕!異性戀在那裡接吻好可怕!」結果那對異性戀就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想回應剛剛那位老師所說的「同性戀在表達情意」,其實我們對於異性戀表達情意早就視為理所當然,自然而然。我們這個社會上,電影文化也好,電視也好,我們看到的很多鏡頭都造成我們會把男生女生相親相愛視為理所當然,上次我們學校放映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有很多老師看完之後都覺得:其實我並沒有排斥同性戀,可是我覺得同性戀應該可以過得高級一點,不要那麼露骨。我覺得今天我們談接納別人、尊重別人,但是還加上「但書」,似乎還是一個有條件的接受。

老師5:有一次我參加一個研討會,有一個教授說他女兒的同學是男的,長得非常帥,一大堆女生都很喜歡他,他也蠻快樂的。但是有一次這個男孩跟他爸爸媽媽去國外度假,不知道是泰國還是巴里島,在一艘船上有人妖表演,那個男孩子在看錶演的時候有人妖坐到他旁邊,結果那孩子馬上有觸電的感覺,那個人妖還問他寒暑假要不要去那邊打工。那雙父母看了也嚇了一大跳,他們一直認為他兒子是很「正常」的,沒有這方面的傾向,後來就一直避免他兒子跟人妖在一起。我先生是醫界人,他認為像這種小孩其實應該讓他避免這方面的接觸,這樣他就比較能安然度過這種問題。謝謝。

老師6:我剛剛看了這個影片之後有一個很強的感覺:其實人活著好像是一種很簡單的事情。剛剛在影片中有一個男孩對他的朋友說:你幫我吹…。他朋友好像有點生氣,可是你看他們的對話還是很友善很自然,我之前想到「吹喇叭」這種事情好像有點噁心,可是我剛剛在影片中聽到時似乎很容易接受,甚至發生這件事情,他們仍然是朋友,這讓我有很不一樣的感覺。片子中這些男生是成功高中的,高中生在抽煙,一群朋友也不以為忤,好像有些事情我覺得很嚴重,但是在他們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他們的對話也很正常,他們就是這樣的活著。我剛剛看到大炳那一段,父親跟兩個兒子坐在那裡,大炳雖然是個明星,可是我覺得他們之間的那種感覺其實好像也很正常。這是一個很寬容的父親,他爸爸讓我想到吳念真那種感覺,我突然覺得,其實人好像只要有一點韌性就可以活下去。

老師7:我想講一點小小的生活經驗。我有接觸過同性戀,不過他是男性,他給我的感覺是很舒適的。我們在人際關係上,女性跟女性有時會競爭啊!嫉妒啊!女性跟男性又更複雜:感情啊!怨恨啊!如果他是個GAY的話,他就是你的朋友,在那個界線裡你會覺得很溫暖,很安全。至於女同性戀,我還沒有接觸過,我不知道我會接受到什麼程度,不過男性的話,我的經驗就是,我們一直是很穩定的朋友,很快樂。謝謝。

老師8:其實在看影片的過程中,大家一直在笑,我覺得那是很自然的,本能的。劇中裡面的小王子,他們那種很直接坦承的感覺有很強的傳染性,可是我們今天看的是「美麗少年:性異議的小王子們」,片中的幾個案例都是被周圍的人接受的,因此他們是小王子。我今天好奇的是,若我們今天看的是「性異議小乞丐」或是「性異議邊緣人」,那麼大家對同性戀又會怎麼樣看?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接收的是一個正向的東西,那當我們接受到的是負面的時候,我們還能不能夠這樣去包容對方?

老師9:剛剛看這段影片的時候,我發現有些人在笑,有些人沒有笑聲,那笑聲是固定從幾個點發出來的,剛剛還有一個學員問我說:那個大炳是不是有什麼變態的傾向啊?我並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既然我們是座談,我希望能夠聽聽看了這部片子覺得不舒服的人你們的說法。

老師10:我不是說看了不舒服,而是有幾點讓我覺得蠻難過的。像片中的小炳有講到,他說他其實也不是那麼喜歡當變裝皇后,可是他說:我又能做什麼呢?這讓我感覺蠻深刻的。另外,前面有一個故事,有一個高中生提到他的父母知道他是一個GAY,可是不知道他沒有一個固定的伴侶,我就會想:同性戀者到底把「性」當成什麼樣?定義成什麼樣?他們是可以隨便找一個伴侶,在沒有任何情愛的基礎下就可以進行性行為?還是可以跟他成為終身的伴侶,然後再有性行為?這是我的一點疑問。

老師11:我在看這部片子時有一點比較難過的時候,就是那個Morgan講他國中的時候因為無知,以為同性戀就等於愛滋病,而得了愛滋病就會死掉。我覺得我們常常也會以這樣的方式恐嚇孩子:「你要是怎麼樣的話,以後就會完蛋了或是怎樣」,比較沒有告訴孩子一些正確的東西。我是覺得說,我不想我們當老師的在教育過程當中用這樣的方式去恐嚇我們的孩子,然後告訴他們不能做什麼,而比較不想去瞭解真相或是告訴他們有哪些自由或哪些方法可以過得好一點。片中那一段話就在顯示我們常常拿大家不太知道的事情來恐嚇別人,我覺得那種感覺滿不舒服的。

老師12:我看了覺得小炳蠻幸運的,因為他大學聯考沒考上,以他高中畢業的一個男孩,如果他今天沒有扮裝的能力的話,他選擇工作的機會也許會更少。當然他做變裝皇后做久了也會有點煩,不過大家都會有職業倦怠,但是如果他沒有扮裝的能力,選擇的機會搞不好會更少,所以我覺得他蠻幸運的。

老師13:就拍攝這個影片本身,我是建議:如果有人更支援拍這種影片,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更好的團隊,一個導演,一個編劇,或是採樣的人是不是多一點,各階層的人,各種年齡都包含在內?因為今天拍的都是青少年,只是說他們被認同、被家長接納、被同學接納而已,並沒有拍到另外一些成人,他們也是很幸福,過得很好,職業也很高尚。其實在我們社會上有三十、四十、五十歲的同性戀,女生也有嘛!這個片子拍的只是青少年,他們的社會階層又都不是很高,可能會讓某些人看了很不高興啊!還有,我剛才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可能因為房間裡的空氣不怎麼好,再加上那影片拍攝技術可能比某些人拍V8的技術還不好,一直搖一直晃,覺得看的效果就會打折扣。所以如果更用心,花更多人力去把它弄得更好一點,說不定達到的效果會更好。有很多人是同性戀,如果他們不肯拍,那或許可以用角色扮演或其他方法,這樣說服力會更強,而且讓其他人看到他們也很相愛,也很幸福啊!也很自然啊!謝謝!

老師14:可是也有同性戀會不相愛不幸福而分手,就好像很多異性戀也會分手,而且好像還蠻多的,比例一點都不低耶!其實有些人在看這類電影的時候會說,你看,他們都還沒有找到愛人,於是有些人就會說:你看同性戀的圈子裡很難找到愛人。不過我也同樣會問:異性戀的人就真的那麼容易找到跟自己相愛的人嗎?我們那麼容易開始戀愛嗎?我們好像也是撞來撞去,很不幸有時候撞到,有時候沒有撞到,生命當中本來就會有很多困難,與其去想誰會比較容易撞到,誰比較不容易撞到,也許我們可以嘗試去改變整個文化,好讓大家都比較容易撞到,而且合不來的時候也容易分手一些。畢竟,撞到的機會多一點,分手的機會少一點,也蠻好的啊!

老師15:說真的,以前我對同志的認知都是在書上的,或者在朋友閒聊時聽到,但是今天是第一次在電影畫面上看到。當我看到Morgan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的畫面時,我有點不舒服,我不太能理解其他人看到這裡在笑什麼?我只覺得蠻悲哀的,覺得有點難過。我不曉得,整部影片讓我看起來就覺得有點難過。我想瞭解的是,Morgan的朋友中有三個接受Morgan 是同性戀,另外一個不贊成,我想要知道他不贊成的觀點是什麼,可是片子就沒有拍下去了,我想要知道這一個人他不贊成的原因是什麼?或者說,其他三個接受Morgan,他們是真的接受還是隻有表面接受?還有小炳的朋友──帥氣的凱凱──在鏡頭面前說:「不要拍我,不要拍我!」整部片的感覺是他們被接受,但裡面好像隱藏了一些人不太接受。我不曉得,感覺有點難過。

老師16:在這邊我想講一段我的經驗。我讀專科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因為我們住同一個寢室,所以她對我特別特別的好,她的打扮很中性,可能我很單純,我覺得友誼對我來講很重要,我一點都沒有意識到她對我可能是超過界線的好。比如說:她會為我準備早點,甚至我忘記帶東西,她會幫我帶。我們並不是同牀,她卻對我特別特別的好,一整天下來,我們兩個幾乎都走在一起。其實我根本不曉得「同性戀」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可能受到同儕的壓力,我可能是擔心別人誤會我跟她是異類,所以在我同學指指點點的時候,我就用逃避的方式,這個同學後來其實蠻傷心的。之後她找到另外一個目標,我們寢室另外一個同學,她跟她好到可以在同一個床上,可以做一些你覺得應該是男女生做的親密動作。

老師17:我覺得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整個寢室、室長、班上同學其實已經對她產生很多很多負面的評價了,因為這個事情,我覺得似乎對不起她,可是還好,她到了5年級的時候,大家開始交男朋友,她選擇當空姐後,做了人生的一個大轉變,她反而現在已經交男朋友了。可是我心裡當時的反應對她有一種愧疚,這是我的感想。

老師18:剛才聽到各位老師說的,我很贊同大家的說法,不論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都應該可以去彼此嘗試,看看能不能找到真正的lover。可是問題是,我覺得認識彼此的方式必須有所選擇,我剛剛看「美麗少年」這部影片當中,他們一些同志聚在一起,不是蹺家就是蹺課,要不然有時候就是抽煙、去KTV唱歌,好像沒有一些比較正面的東西。其實有一些同性戀,他們可以幫助彼此上進的,其實這可以拍出來。我會覺得片子裡的青少年同性戀地位不是很高尚,他們的某些行為有可能會導致觀眾對同性戀者不認同,這是我一點小感覺。

老師19:其實我的感覺跟剛剛那位老師的想法一樣,我覺得我們好像在看動物園某種動物的紀錄片,可是卻只鎖定在牠生活中某種生活習性的紀錄而已。我覺得這會不會讓一般人對同性戀可能會有更多的負面感覺?

老師20:我現在有一個感覺。我記得我以前當老師的時候,只要我的學生交作業出來,我就會習慣性的挑錯字,就會看到比較不好的地方。我覺得今天看完影片,聽我們的夥伴在討論的時候,跟我們那天學校老師的情況蠻像的,我們都覺得應該拍正面一點的、形象比較端正的、要教化我們。我前一陣子聽到過這個片子的導演談這部片子,他說這部片子在藝術界或國際影展都蠻獲得肯定的,聽說在紐約影展的時候是開幕片。他私底下就跟我講,他覺得很難過,投入那麼多的心血,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去拍,而且他自己本身在藝術這個領域其實是滿有一些地位的,他覺得為什麼老師們會這麼無情地去批評這樣一部有生命的作品?其實那時候我覺得很震撼,為什麼老師看到這樣的影片會覺得怎麼不找些格調高一點的同志來拍?為什麼拍的都是他們在吃吃喝喝?我個人認為,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記錄片本來就是很真實地去呈現一些東西。那位導演也說,其實要找同志現身不是那麼的容易,他在拍這部影片之前就有構想,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同志的生活可能是很悲情的,很陰暗的;因此他想藉著這三位青少年,把他們的生命力表現出來。我想這是他所要表達的創作理念。

老師21:看了這部片,我覺得很感動,覺得他們很有勇氣,不管片子拍的精緻與否,我想一般人可能都沒有勇氣在這種道德的壓力下做這些我們不敢做的事情,說這些我們不敢說的話,至少他們有勇氣說出來,做出來。

老師22:我覺得從昨天到今天,何老師的一句話使我深受感動到現在。她一直想告訴我們:真正的「接納」,就是即使在和你的價值觀非常非常對立的情況下,你還是可以撒手不「管」,而承認對方存在的價值。我覺得那種感覺讓我很震撼。常常在我用我的價值觀衡量別人的時候,所謂的是與非,接受與不接受的二分法就出來了。很多老師們說:這部片所選的同性戀代表不好,這個「不好」就表示你做了嚴厲的價值判斷。你如果真的接受,那就是接受;你如果真的尊重,即使他今天抽著煙,喝的爛醉,甚至生活也是紙醉金迷,但是他就是一個人。我比較受感動的是,當你看到一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跟你非常非常不同的人,你還是可以撒手不「管」。那個「撒手不管」就是說,你不會用你的尺去衡量對方。我覺得我不管是教書或交朋友,我都會犯這個毛病,用我的角度去看別人。即使我聽了何老師那句話,想要不用我的尺度去衡量別人,還是蠻難的,我覺得真的很難。可是這幾天因為這些資訊的刺激,似乎自己有鬆綁了一些東西。我似乎不會這麼的主觀了,看東西會廣一點、深一點,見容度也比較高。再來是同性戀的話題。我講的是實在話:我一無所知。今天我看到影片的時候好像比較瞭解了,我感受的是:原來人都有盲點,就是希望別人的認同。他們大概也想得到人家的認同,甚至於求不到的時候,他們也只迫於無奈,就這樣生活下去。因為生命很簡單,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是活著。我感受到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容易,卻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炳的爸爸,他說得很簡單:我就是去接受我的兒子。可是我們可以感受出來那個過程應該是蠻煎熬的。我對男孩子的想法是:男孩子實在很可憐,他們比較不會表達他們的情感,我對很多男孩子的看法是,他們不會表達自己,連流眼淚都要三思而後行,所以我覺得男孩子真的非常可憐啦!剛才看到前一個故事中的媽媽還會哽咽一下,可是爸爸卻把那個情感收斂到一句話:「那是我的兒子啊!你兒子做得到嗎?」讓我很感動,因為他竟然沒有差別心,他完全接受,而且不是隻接受他兒子,他也接受了整個gay的team,因為他進入那個團體了。這是我的感覺。

老師23: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讓我想到一部日本漫畫──「絕愛」,我覺得那部漫畫給我感覺非常的深,因為他把同性戀那種愛的表現,表現的非常真誠。我建議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老師24:對不起,我想回應一下。剛剛有位先生比喻看那部影片像是在看動物園的的想法,我有點質疑:你看影片是用什麼心態去看它?你是不是在想像每一部影片都可以呈現出所有同志的所有情況?它當然只能呈現部份狀態,以後可能會有其他的片子有不同的狀態出來。像這部影片呈現的,真的是比較正面的,但是我們在看的時候並不必把它想做是隻有好的正面的出來,好像一部影片裡應該有正面和負面才是比較正常。這是我比較質疑的地方:你是怎麼去看一部影片的?

老師25:其實我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反而自己會覺得,對同性戀來講,我們(異性戀)比較悲哀,我們應該是所謂的主流吧!可是有時候我覺得這種主流是自我妥協或是在社會壓力下所形成的。我們在社會的認定上來說,也許是比較被接受,可是就是被接受;我覺得這樣的生命反而比較沒有輪廓,而這些所謂的少數,他們因為有社會上的壓力,也許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他們碰撞的結果是受傷,是挫折,沒有受到認同,可是我覺得他們是很真實的活著,至少我遇到的幾個朋友都是這樣,所以我覺得他們的生命其實很真實,很立體。

老師26:我回應一下剛剛那個老師的說法。請回想一下,在我們成為主流之前,我們犧牲了多少?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妥協了多少?第二點,我想要補充一下,剛剛有個老師說:怎麼只找了這樣子的人?就我所知,這位導演拍了很多的人,但是如果你想要看完整版的話,請到國外去看,因為很多人跟他說,臺灣地區以外才能夠播放。其實他所拍攝的一些人是不願意麵對可能的異樣眼光,尤其是那些我們認為比較好的代表人物,他們是既得利益者,而更不願意放掉這些既得利益,更不願意去曝光。謝謝。

老師27: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心裡還是很激動。激動的原因我說不出來,但是我綜合了三個原因。第一個:我一直要求自己的是,我心中不應該只有一把尺,應該多幾把尺。第二個:我知道好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叫做「女人四十一枝花」,這個電影的最後一句話是:「你不要在乎別人如何看你,你要表現給人家看,然後人家才會接受你,你要先接受自己」。因為這句話,我常常會告訴學生:「先把你的自我表現出來」。第三點:我現在一直在自問的就是:「如果我兒子是小炳的話,我又沒有炳爸這麼偉大,那我該怎麼作?」我可能會講:「無奈,他是我的兒子」。可是聽了這麼多老師說了之後,我跟我隔壁的夥伴說了一句話,我記得柴松林教授說:「道德是什麼?道德只是隨著時代潮流所產生的東西」。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整理一下自己?謝謝。

老師28:看完以後到現在,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是我們的學生,我自己班上的學生是這樣的話,我會如何面對他?」在影片裡就可以看到那個老師問同性戀學生:你有沒有被排斥?好像老師是很支援他,關心他。可是老師為什麼不肯露面?我就覺得,在我處理學校同性戀學生的情形之下,我也是跟他們說:「你們同性戀沒有關係,也是跟異性戀一樣,要知道怎麼樣談戀愛,就是不要太公然這樣」。所謂的「公然」就是在教室裡非常親密,我覺得這是不太適當。我剛才看的時候,一直反省,我好像表面是這樣子,但內心裡很同情他們,我在想:他們幹嘛選擇這條路?好像很難走。事實上,我自己的小孩就曾經被認為是同性戀,我到目前還無法界定他是不是,但是他曾經因為被同性戀者拋棄,以淚洗面半年,他似乎把感情投入蠻多的。但是他現在已經分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談戀愛,而跟異性戀者處的很好。我心裡就有準備:說不定他是一個同性戀,我會同情他,我會擔心,我當媽媽的當然會希望他不要走這樣的路,好像很難走。我有一種不忍,而不是瞧不起他。但如果他真的是,我到底能不能像小炳的爸爸這樣支援他?老師也是一樣,老師是學校裡的父母,我們班上孩子如果是的時候,老師到底會怎樣?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會怎樣,但是我還沒有很明確的答案。謝謝。

老師29:我剛剛接我那一班國一的時候,有兩個男孩子走路形狀舉止就是扭扭捏捏,我看了真是嚇一大跳,因為我很少看過。男孩子才國一,怎麼會行為這樣?結果我深入瞭解,發現他們都是媽媽比較主導一切,爸爸幾乎都不太出現。後來我就跟媽媽說:「你孩子這個時候的國中角色是要跟父親學習,不要媽媽整天佔有小孩,讓小孩盡量跟父親模仿」。還好現在國三了,我發覺行為舉止比較有男性化的傾向,所以我覺得如果是雙性戀的小孩,應該盡量引導他變成異性戀者;如果他是基因遺傳,真的是純粹天生有同性戀的基因,那可能要幫助他找到比較正確的方向,不要讓他感染到愛滋病。謝謝。

老師30:我從剛才到現在一直都講不出話來,我跟剛才那位學長有同樣的心情,很深沈的一種悲哀。我們不是要看這部電影好不好,而是我們要認識同志的世界,因為我們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認識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我跟周圍的夥伴一樣笑得很開心,因為導演用很幽默的旁白交代一些事情,使我覺得那不是很特殊的一些事情,只是普通的生活面,他們就跟我們一樣,是我們的鄰居,我們的兄弟姊妹,不需要同情,我們不要用同情的眼光看他,我們可以跟他一起歡笑,高興的時候可以跟他一起高興。可是我為什麼用悲哀的角度,因為我一直在問我自己:「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很快的問我自己,很快的腦筋裡面閃過一些人的臉孔,比如說:我把這個同志的生活或同志的觀念講給我親愛的先生聽的時候,他是不是能夠接受這種觀念?他是不是能夠像我這兩天接受這個洗禮之後,在觀念上能夠接受這些人,能夠幫助這些人?我想到我週遭的一些老師,他們的態度跟想法是那麼樣的僵化跟固著,就像今天有一位同學講的,有些老師好像是道德重整會的人一樣。真的,我們周邊的老師這麼自以為是,完全是受傳統的教育,用混凝土把自己固化了,而他們還要去教育週遭的人?今天我們來講性別研究,其實是把我們自己當作種子去散播觀唸的,可是我自己感覺到,我前面有一個很大的牆,很大的阻礙,我現在開始感覺到我失去信心,我有沒有辦法把這些障礙打倒?我能不能說服他們?讓他們跟我有同樣的想法?何老師花了那麼多時間設計了那麼多活動,我們四天泡在這邊,我們可以改變,可以脫胎換骨,可是我們是不是有那麼多的機會,同樣的精心設計,以便改變週遭對同志或對其他的性有誤解的人?我到現在還沒有結論,我只有一個悲哀,我感覺好像看不到前途。

何春蕤:我覺得這個影片最後的旁白部份寫得很好。有很多在小炳周圍的人,他們沒有做什麼特別多的事情,他們只是默默地跟著他,他們為他鼓掌,他們支援他,他們只是做這樣子的事情而已。可能會有有人覺得:這樣可以改變世界嗎?世界會變嗎?我們的前途在哪裡?到底我們對未來的局勢會有什麼樣的一些看法?我常常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性和性別的領域是比較新開創的領域,所以事實上還有很多大家還沒有辦法想像的事情,可是倒過頭來用臺灣的政治局勢來看,十五年前黨外人士剛開始宣揚他們不一樣的建國理念時,臺灣人民也是用疑懼的眼光看他們的,臺灣人民也是覺得這群人不知道要幹什麼,有事沒事居然還會上街頭!上街頭是多麼不要臉的事情!當時美麗島的人在街頭遊行的時候,被大家視為一種叛國的行為,是敗壞國本的行為,可能是為中共做走狗的行為。這些說法大家都聽過,事隔十五年,當初的黨外人士當年是像喪家之犬一樣,被大家追來追去,可是今日,她們是臺中市長(張溫鷹)、是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是競選總統的人(陳水扁)。所以我覺得也許在這一霎那大家會覺得沒有前途,可是回頭去看在政治層面上面,經過這十多年的打拼之後,臺灣的政治局勢卻已經改變了那麼多,看到這樣,我就會覺得如果從政治局面上來推想性別局面的話,搞不好我們還是有個未來的!而且那個未來還可以來得蠻快的,就看我們怎麼去推它,怎麼去動它。當然我們不是指望有幾個人,做了什麼事。這個社會有個基本的趨勢:人權、自由、平等,這些基本的概念是全世界的潮流。如果你跟著潮流走,你是不可能輸的,你一定會贏。當然你也知道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人死纏爛打,死踢活拉的拒絕前進,拒絕改變,就好像解嚴以前有很多老國代不想解嚴、不想退職一樣,但是畢竟他們還是在歷史的洪流當中被沖掉了。我是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許大家可以去想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什麼一個人一定要格調高尚、穿著體面、講某種話、有某種職業、有某種喜好,才能得到他基本的人權?才能得到你對他有一些基本的尊重?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要求他照我們的方式過活?我們有什麼權力這樣子要求?我們自己過去也被別人要求要照某些的方式過,我們居然忍辱偷生的走過來了,現在我們還要再重演同樣的事情嗎?我們沒有辦法替別人活的!別人有他自己的生命,他自己的走法,你最多能做的就是在旁邊祝福,幫助他、支援他,而不是扯後腿。所以我也想,這個工作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一直在想,我們要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們所做的,是一些很基本的、民主的社會裡面應該做的事,應該有著什麼樣的尊重,所以我們才會往這個方向去努力。我也覺得給大家所謂知識並不重要,我們希望給大家有某種開闊的態度、有某種精神、有某種機會。大家將來還會碰到很多人,還會碰到很多事,還會有很多反應,誰知道他們會怎麼樣呢?我們其實走在時代的某個節骨眼上,這個時代正要進步,正要往前一點走;我們要做努力往前面走的人?還是我們趕快拉著現況,拒絕改變?我們要做哪一種人?走哪一條路?這需要我們好好想想。謝謝大家。


2008 性/別研究室製作 |回青少年性/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