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教育的黎明──性教育与教育改革

社会大众对性别教育(两性关系)的关注,其实并不见得是对两性平等理想的拥护,而更有可能是成人对青少年日渐活络的身体活动感到忧心忡忡。君不见一旦报上报导青少年性骚扰、性强暴、怀孕堕胎等等事件,成人们便立刻呼吁赶快提供“正确的”性教育(或改头换面称为“两性教育”)吗?可见得大家对教育的关心是很有现实动机的。

不过,这种心焦倒也无可厚非,关心嘛!只是,在这种强烈的关注之下,当性别教育变成另一波“正确”标准答案的灌输时,是不是会使得这样的教育变形呢?

换个方向来想,如果说在教改的理念之下,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那么这些基本的理念落实在性教育的领域内时,应该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唯有多元,方能平等

首先,教改理念中所谓的“多元化”,说白一点,就是过去被排挤的文化、知识、观点都必须在教育的殿堂中享有宣传自我、延续自我的正式管道。

例如,过去在教育中不能使用方言,这样便使得方言被排挤,损失了广泛使用,延续自我的管道,而现在推广母语教学,就是一种校园语言多元化的现象。另外,在戒严的体制下,有些教师虽然有不同的政治理念、教学理念、人生价值观,在校园中也必须隐讳不言,而现在在解严的多元化过程中都渐渐找到了公开宣告的信心,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场面。

按照同一个“多元”的逻辑,过去学校教育延续了性别歧视的文化,只传达那些巩固传统两性角色分工的性观念,要求学生矜持、压抑、被动,而且在课堂中一遇到讨论身体爱性时,就变成封闭保守的一言堂;那么现在,当教室内的各种性别成见已经开始被整个社会检验纠正时,流行在教师嘴里的各种有关性的偏见也需要被反省,被挑战。毕竟,异质观点的自在呈现,是任何平等的必要实践。

这就好像我们常常说,媒体中对不同政党要有平衡的报导,才算是政治平等;那么,同样的,我们注意到在这个时刻,性别平等和性平等都还有待我们努力,因为有许多文化素材(特别是对性表示肯定的)以及主体的声音(例如同性恋或性活跃的青少年),在教育的管道中仍然受到排挤抹黑,无法平等的在教育中立足。

最明显的就是,在教室中谈到“性”的时候,通常老师只容许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警告的、危险的、严重的、禁止的说法,最开明的也不过叫孩子用“尊重”(也就是压抑),来“等候”结婚的时刻(现在的平均年龄是二十九岁!)。这种描述往往封闭了进一步交换意见和经验的空间,严重的简化了性的各种层面内涵,也切断了孩子培养身心准备的机会,反而使得她们一旦面对抉择的时候,没有实际的力量来掌控局面。

还有,即使在一个拥抱两性平等理念的教室中,谈到了“性”的时候,常常还是回复到最传统的性别偏见的说法。我们常常会听见:“男生性欲比较冲动,无法自制”;“男生比较好色,女生比较为爱而性”;“女生要尊重自己,身体是一辈子的事”;“女生千万不要太主动,否则人家会以为你很随便”;“男生不要轻易和女生发生性行为,否则是要负责的,不是迎娶对方,就是付出遮羞费”等等。这些话语都再一次巩固了原本的性别角色安排,更放弃了改变和重塑性别定位的机会。更糟糕的是,那些在言语和行为上不甩这些警语,不肯按牌理自我设限的青少年学子,常常会被当成校方监控的对象或是反面教材,因而遭受其他学生的蔑视和排挤。

我们几乎从来不会在教室中听到正面善意看待青少年身体和情欲的言论,几乎没有教师积极鼓励并支援学生走过一段段青涩的恋情,几乎没有教师以平实欢欣的心情看待学生对性的好奇探索,好让学生很早就开始平实的、冷静的、理性的看待和性相关的事。我们听到的只是一遍又一遍由上至下覆颂的警语和责备,充满惊惶,也充斥焦虑。

像这样单向灌输和单一规范的制式教育,已经严重的违反了现阶段台湾的教育改革者一再揭示的多元尊重的教育原则;它只埋首于道德高调的沙堆中,看不见学生早就各自在身体活动中展开了人生,只是不告诉成人而已。而当只有这些警语占据我们的教室时,它们往往构成学生的焦虑、恐惧、猜忌、怨恨、和伪善。

更严重的是,我们面对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正在不断把媒体和身体“性感化”,这么一来,教育如果枉顾青少年的生活现实和身体现实,而只是用一套陈腐的禁欲言谈(但是穿上“真爱”和“尊重”的外衣),要求她/他们恪遵严谨的性道德与性别角色规范,那么我们的教育不但没有帮助青少年面对她/他们的情欲人生,反而形成了愈来愈不人道的高标准要求,在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上创造更多的痛苦自责。这恐怕也不是任何开明的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所有的教师都要开始接受一个简单的事实:社会是会演变的。从远古以来到工业革命,人类都是在青春期就开始性生活,这一向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从没有人会说那有什么不好。但是工业革命对有技术的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人们开始严格区分成年与未成年的界限,创造出“青少年”的说法,要求他们禁欲和晚婚,以便他们能自我规训,投入准备劳动生产,这么一来,人们的共识也相应的变成只有已婚成人可以从事性行为。但是现在时代的趋势又在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欲望生产和避孕措施使得我们下一代的性生活将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而不是在成人时代或婚后才开始性生活,因此青少年性行为将会越来越普遍。而我们的性教育若不能面对这个简单的事实来重新评价青少年的性爱,若仍把教育资源投入在制止而非支援青少年的性爱,那么就必然会导致极为惨痛的代价和冲突,不但徒劳无功而又治丝益棼,师长对性的普遍负面评价将使进入性行为的青少年心灵受创,而不幸的是,后者受创的心灵为了求得自保,又往往会转化为犯罪的心态,这种恶性循环恐怕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如果说青少年性爱愈来愈普遍,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新的、肯定的、支援的说法,来取代那些不利女性的性言论,以免少女在新时代中处于无力和受限的状态,反而不能从性活动中和少男一样得到应有的自信尊严和力量。例如,我们可能首要就要打破“女生在性事上容易吃亏受害”这种偏见,可是校园内谁有力量打破这种偏见呢?──绝不是好女生出身的好老师。

事实上,校园内原本也有许多所谓“大姊头”、“霸王花”、或活泼开放的少女,她们正在用一些从次文化、流行文化、或不知哪里来的说法,拼凑出能让自己在身体的探索上感到自信、有力、愉悦的诠释,并彻底的排除吃亏或受害的感觉注1。但是这些强悍的女生在教育体制中遭遇到的却总是责备、惩罚和孤立,她们的意见和自我的主张总是被老师驳斥贬抑为无目的的叛逆。而当教育者质疑这些少女是否被商品物化、迷失或没有自主性时,就完全看不到这是一批最有自主性及力量勇气来和恶劣性别环境搏斗的少女。无疑的,她们需要更多支援性的言谈资源,使她们能在自主的能力上壮大得力,但是同时她们的经验和能力也可以为其他女生提供参照的谘询来源,以便更进一步改变两性在社会文化中的权力定位。
为了保障这些和主流性观念不相合的“性异议份子”的生存空间、资源分享、和自我存续,新的性教育实践不能只有开明的宣示,而缺乏实质的多元并陈。毕竟,多元不只是多几个观点说法,它更意味着“平等呈现”和主流大众不尽相合的价值观点。事实上,也唯有真正的多元差异并陈,才谈得上平等对待差异观点;唯有性别角色的多元发展,才可能达成改变性别权力的传统布局。多元与平等之间有大道直通。

因此,当性议题浮现在教室中时,多元文化理念之下的性教育实践,绝不会只是传达所谓的“正确”性观念或“正确”性知识,也不会大谈伦理、责任等等单一话题,而必须包含各种不同立场、不同理念、甚至互相冲突的价值观和学说。在政治光谱上至少要做到传统的性保守派、开明的性自由派、激进的性解放派等各派观点多元并陈,讨论各派会如何看待各种性议题(例如婚前性行为、性骚扰、同性恋、离婚、单身、代理孕母、性工作等等)。这样的细致分析和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的必经步骤,也是训练理性思考以规划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

除此之外,在这个各种身分认同主体不断浮现的时代,多元的性教育也必须是一个平等看待各种性偏好的教育,也就是在谈论性议题时,平等善意的呈现各种性生活方式和主体,而不是老是说红茶辣妹就是堕落腐败,第三性公关就是变态,谈恋爱一定会荒废学业,同性恋一定会痛苦以终,破碎家庭的子女都是问题学生等等。事实证明,我们对其他的性主体极其无知,从来没有接触过她们,没有倾听过她们的看法和感受,但是竟然有胆以最常见的成见来评断她们的生活。这种自大和狭隘,也正是多元性教育要挑战,要消除的。

毕竟,多元性教育不仅仅是多元性观念的并陈,更是多元性主体的平等。

冲突辩论,民主操练

如果我们寄望一个可以呈现多元歧异的性观点的教室,那么教室中的权力关系和协商空间必然要有相应的调整。换句话说,当性议题浮现在教室内时,教改一向宣称的多元理念才真正面临了最大的考验。
平实的、不带成见的呈现、讨论、辩论、协商各种差异的冲突观点,本身就是“多元”的基本实践(如果都是差不多的观点,或单一的观点,那还算是什么多元呢?),而这样的一个学习空间需要最大的包容力,最友善理智的态度,最不预设结论的开明眼界。

许多老师都说,每次问有没有问题,或者请学生提供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时,学生都保持静默,或者讲一些没什么内容的普通说法,或者故意捣乱,使得老师觉得讨论不起来。其实,这里的关键是,第一,制式的教育没有鼓励学生发言的习惯,反而要求学生“不要吵”,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丧失主动说话找寻素材的兴趣和动机;第二,学生在教室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常常是很危险的事,要是学生的说法和主流不合,有时还会遭到整肃或羞辱。这么一来,谁还愿意找麻烦呢?再说,有些老师口头上说开明,但是遇到不一样的意见时还是立刻开始训话,这也使得学生看穿老师的虚伪,再也不想和老师玩这种游戏。换句话说,老师的基本态度若是预设底线,迟早会被识破,迟早会断掉沟通之路。

另外,一般教室往往仍然期待教师作为知识的生产中心,由教师来提供所有的知识和标准,在这种集权的架构内,能够容许学生提出她们自己的观点已属不易,要是还能尊重学生拥有和老师截然不同的观点,那就更考验老师的智慧和心胸了。由此可见,对教改或两性平等想要推动的多元教育而言,最困难的工作恐怕不是找寻合适的、正确的教材,然后统一的单向灌输给学生,而是拥有那种开放的、理智的、可以承认己身的成见、努力谋求公平正义的气度。说白了,就是一种可以尊重别人的人生选择的心胸。
相较起来,在政治理念、文化语言的层次上,我们已经逐渐了解多元的必要,但是在性议题浮现的教室中,多元似乎又显为窒碍难行,这是有原因的。

对一个封闭避谈性事的文化来说,和身体相关的一切事物一方面被视为是最隐密的个人生活,不宜在公共的空间中讨论,或是被视为是生理上最自然的发展,不需要任何研究和探索;另一方面却又同时被视为是文化道德的切实体现,因此必须接受公共共识的最严厉检验。于是,在性方面任何微小的波动异议,都引发最情绪化的反应、最严苛的要求、最正义凛然的排斥。

另外,对一个深刻看重代间差距的文化而言,青少年对自己身体愉悦的自主要求,意味着成人的权威和期望会受到挑战挫折。再加上一般人认为和身体爱性相关的议题都联系到个人的道德操守,左右到个人的人生大计,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存亡,因此在这种议题上对差异观点的容忍程度也最低。要是那些突破传统窠臼的人,竟然是一些被视为需要保护看守管教的青少年学子,就更是一点都不能放松了。

但是,多元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就正是成人和青少年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做出调整,让新的学习互动、新的师生关系在锻炼协商中浮现。

说实在的,由于我们的文化对性议题耕耘的不多,言论方面十分闭塞,老师和学生都还在摸索如何理解身体情欲,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性现象(就如同我们在前一段时期摸索如何实践民主、如何叩应节目等等),因此这个时刻其实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让老师和学生一齐创造新的自我定位和互动模式。

这也就是说,在教改的性教育教室中,第一,学生的定位改变了。学生不再被视为白纸一张,供老师的智慧或标准答案在上面挥洒。学生总是带着他们各自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身体经验和性观点差异到教室来,如果老师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教室,贴近现实状况的教室,学生就有机会面对并认识其他人的差异,从而认识自己。

在这个前提之下,面对青少年学子在资本主义文化中已经快速发展的情欲现实和欲望,面对她们在清纯面容底下流动的热力和需求,面对她们染红的头发和紧身的短裙长裤,老师再也不能只用训话来和学生互动,再也不能只用恐吓来控制她们──那只会强化反抗,强化芥蒂,只会切断她们和成人之间的可能联系。

老师需要放手,让学生在彼此的折冲中,把教室经营成一个让各种情欲资讯和经验可以自由交流自由诘问的自在空间。老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室中,不但可以去认识和情欲相关的复杂纠缠和踌躇心碎,也可以去认识愉悦是一种需要浇灌和操练的能力。

第二,老师的定位也改变了。老师不再扮演提供真理的权威角色,而是对等的和学生共同协商、讨论、辩论,因此多元的性教育一定是民主平等的教育;它必须摆脱由卫教专家垄断或者由医学专家定调的单向灌输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无论谈什么问题或现象(从手淫到爱情,从婚姻到堕胎),老师都会鼓励学生由个人经验、个人观察、个人意见出发,自由的、坦然的发言,在不设底线、不作道德判断,反而鼓励差异、支援另类的友善气氛中,透过互动式的集体讨论,来凝聚个人对本身情欲感受的认识与分析。

当然,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和价值观,在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教室中,很有可能会发生意见冲突。但是,面对冲突和差异,老师绝不可以再诉求过去标准答案所带来的安全感,这种权威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对学生而言不是什么好榜样;相反的,老师的角色不是去刻意淡化或化解学生之间的价值冲突,而是鼓励多元价值与观点的并陈,示范如何理性的质问并检验彼此的说法,这样才可能创造民主尊重的态度和习惯。

像这样的教室,除了个人层次的观点外,老师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提升课中的各项讨论到社会、文化的层次,以便反省每个人的身体情欲是如何铭刻了性别、阶层、年龄、婚姻状态等等差异的权力关系,甚至还可以开始集体思考创造、突破、及改造现有的局限。

老师惶恐的说:“我怕自己没办法控制局势,我怕自己答不出学生可能问的问题,到那时候,教室不就失控了吗?”

你看看,难道秩序的代价一定是威权统治吗?老实说,在多元的性教育教室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也不必再用权威来遮掩心虚的焦虑,相反的,教师可以在虚心的平等互动中,摆脱过去因为权威而形成的僵化和拘谨。另外,教师的职责只是创造那个多元开放的教室空间,鼓励多元观点和经验出线,折冲平等讨论的秩序而已;老师需要诚恳的和全体同学沟通,乱与不乱,失控不失控,都应该由教室中的全体成员(包括老师在内)来斡旋,而不是由老师一个人继续担任警察的角色。

如果说社会需要更有智慧处理日渐复杂的人际冲突,那么教室就必须成为实验的、培养的、操练的空间。而又有哪种议题像性一般,充满混乱的情绪和顾忌?有哪种教室像性教育的教室那样适合我们操练民主多元尊重呢?

结语

教育改革中的多元、民主、实用、学生为本、经验取向、注重价值冲突等等理念,都为教室中的性讨论提供了最深刻的启发。任何课程教学都应该鼓励学生自主与自由思考,推动教室多元开放;同理,性议题的讨论也不应为独裁者保留以道德教化为主的教学黑暗大陆。

如果我们坚持多元教改的理念,平等的看待差异的文化和价值观,那么在面对性议题时,也应该要求性教育具有所有教育应具备的理想品质。同时,我们也同样以批判的看待教育的方式,来批判地看待性教育。

毕竟,性教育不能是制造更多罪恶感、制造更多焦虑的教育;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主体和身体出发,从她们的意愿和需要开始,以寻求一个不轻看青少年、不否定青少年情欲的文化环境。(何春蕤)

注1
有人或说自觉不吃亏,会不会只是自欺,实际上吃亏了呢?这种观点就是把性当作有本质的神秘主义看法,而非社会建构。


性/别研究室 本网页于2003年3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