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激怒了中國知識界 |
||
【凱迪網路 http://www.cat898.com影視批評】 |
||
電視劇《康熙王朝》吹捧帝王將相,激怒了中國大陸知識界。各地傳媒陸續發表了許多文章,對《康熙王朝》口誅筆伐。 《雜文報》李興濂的文章說:《康熙王朝》的片頭歌《再活五百年》歷數了康熙這位「盛世明君」的豐功偉業,喊出了他的「真想再活五百年」的豪言。有人盛讚這句話「氣吞山河,壯志淩雲」,不過,我聽了有些毛骨悚然,渾身起雞皮疙瘩。爲甚麽讓這位康熙爺「再活五百年」?只因爲他平定三藩,修河治洪等幾件「文治武功」麽?我算了一下,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駕崩那年是1722年,再活五百年是2222年。那麽,我們現在這輩子和下一輩子還要在這位康熙爺的專制統治下,還要穿馬褂、馬靴,留著豬尾巴,還要終身制、世襲制、等級特權、人身依附、朋黨相爭、興文字獄,還要跪倒在皇帝腳下唯唯諾諾,謝主隆恩,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我想,恐怕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想再這樣過五百年了吧! 這句歌詞包括這首歌畢竟是當代人寫的,當代人唱的,給當代人聽的。反復唱這句歌詞,是不是讓人們想再回到封建專制中去呢? 《再活五百年》鼓吹倒退歷史,《大河報.週末版》束學山的文章說:電視劇《康熙王朝》粉墨登場了,其主題歌《向天再借五百年》中有句歌詞「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令人質疑......那麽,「我」最有可能是指劇中主人公康熙,因爲電視劇充滿對他的崇拜、敬仰和歌頌之氣,顯示出十足的奴才氣。可是,大家都知道,康熙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在地下做鬼了,如果康熙真的「再活五百年」,那咱們不都是康熙大帝的臣民了嗎?可我現在明明白白地生活在社會主義的現代中國呀,怎麽一下子又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康熙王朝了呢? 因此,這裹的「我」只有指抽像的含義了。那麽其抽像的指代是甚麽呢?只能是封建制度。可是,封建制度早已被推翻,皇帝早已不存在,爲甚麽還有人想要它「再活五百年」呢?真的要是再「活了五百年」,今天該是甚麽樣的恐怖社會呀!然而編導可不管這個。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唱出了中國人千百年來不泯滅的皇權思想、奴才意識。康熙可以死亡,大清朝可以滅亡,封建制度也可以推翻,但皇權思想、奴才意識總是變著花樣「活」下來,不時在一些人的意識和精神裹萌發。 《南方週末》王幹榮斥責《康熙王朝》的導演朱蘇進說:「歷史上的康熙怎麽樣,我並不清楚。」「不清楚」,還要寫,顯然是胡鬧。所以他又說:「清初的那幾個皇帝個個傑出。」而從《康熙》一劇可以看出,康熙,乃是傑出之「巔峰」者。他那麽英明,能「站在風口浪尖握住日月旋轉」,真是了得!所以,作者就替康熙編造了他希望「再活五百年」的神話。 朱先生說:「(編歷史劇)在忠於歷史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觀衆在欣賞上的那種很庸俗、很方便的需要。」好好好,就算你說得對,但是我感覺你「忠於」的「歷史」,只是帝王將相霸佔並爲所欲爲的歷史,卻不是老百姓的歷史。而老百姓「很庸俗、很方便的需要」又是甚麽呢?是不是匍匐在「握住日月」的專制皇帝面前做一個忠實的奴才,讓歷史重演?可打康熙時代算起,如今老百姓的孫子做完了奴才,還不夠五百年啊:我們就一直做下去吧。 《生活早報》宗樹等的文章說:這一陣子,只要打開電視,滿眼都是趾高氣揚的皇帝、卑躬屈膝的奴才,《康熙王朝》、《天下糧倉》繼一出又一出的帝王戲後,再次獲得了觀衆的青睞。收視率的增加必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增長又吸引得一大批導演蜂擁而至,狠狠盯上了「帝王戲」這塊肥美的排骨,因而培養得我們的觀衆也越來越喜歡欣賞主子奴才的故事。竟有人在看過戲後大加讚賞,無端爲其賦予了豐富的含義。帝王戲確如斯言嗎?是甚麽東西契合了當代人這種審美心理與文化需求?難道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需要在帝王戲中培養嗎?帝王戲能帶來甚麽樣的精神滋補? 篡改歷史鬧笑話 《康熙王朝》除了思想內容反動腐朽,另一爲人垢病的就是篡改歷史。全劇不乏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牛頭不對馬嘴、關公戰秦瓊的笑話。繼鄭成功、李光地的後人斥責編導者醜化他們的祖先之後,最近,清代著名將領尚可喜的後裔、清史學者及尚氏宗譜研究會在遼寧鞍山舉行座談會,對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康熙王朝》發表意見。來自遼寧、吉林兩省的諸多歷史學家、學者均認爲《康熙王朝》歪曲歷史、誤導宣傳。劇中,在描述康熙平定吳三桂叛亂時,尚可喜的歷史形象被醜化,尚可喜後裔要求《康熙王朝》劇組對給他們所造成的影響和名譽損失負責。 尚氏宗譜研究會會長尚士讓向記者出示了千名尚可喜八至十六代世孫聯名的一份材料。該材料稱,作爲清代平南王尚可喜家鄉:遼寧海城的後裔族人,對《康熙王朝》中描述的康熙初年召見三藩及尚、耿兩王去雲南與吳三桂串通一氣並稱兄道弟、表示聯手叛亂等事,純屬無稽之談。尚可喜並未提出跟著吳三桂撤藩;尚之信反叛後隻身投靠王輔臣,並被其子王吉貞所殺一事也是捏造的。實際上,尚之信是被康熙賜死在廣場,而尚可喜在吳、耿叛亂後堅決站在清政府立場,維護國家民族統一,不僅阻止吳、耿叛亂,也爲清政府最後平叛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康熙在平定叛亂後,於康熙二十年下旨把尚可喜葬於其家鄉海城,並派兩名四品、五品官佐領守墳。 尚氏後裔已與《康熙王朝》編導人員接觸,但對方並未理會尚氏後裔的看法。因此,尚氏後裔表示,要對損毀祖先名譽一事討個說法。 《康熙王朝》的編導者才不怕這一套。朱蘇進就鄭成功後人聲討《康熙王朝》篡改歷史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無論是鄭成功還是《康熙王朝》中提到的其他歷史人物,都已經是文化歷史的一部分,是中國人民共有的財富、資源和素材,當然也是文藝創作者共有的資源。而文藝創作顯然和歷史人物後代們所要求的「家族認定」是完完全全的兩回事,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 當被問及劇中的某些「創作」可能引起鄭氏後人的不滿,朱蘇進表示,如果對方一定要把文藝創作和家族認定混爲一談,那要不滿也就只能讓他們不滿了。 由於皇帝戲暢銷,北京天壇竟搞起祭天大典。 《中國工商報》刊文說:我們已經步入21世紀了,在科學文化如此昌明的時代,還有人出來搞祭天、祭地儀式,無論是真心實意還是藉此開展旅遊,都是不足取的。 據有關媒體稱,今年春節的天壇祭天是中斷八十餘年後的第一次,這更不足取。因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天壇祭天」是竊國大盜袁世凱所爲,當時就被人指責爲「滑稽戲」,如今又有人撿拾起來更顯滑稽。此次的祭天大典和兩年前建世紀壇都是復辟封建之舉。 《康熙王朝》的製片劉大印靠此劇成了暴發戶。《康熙王朝》被中央電視臺以2,500萬元買斷了,該劇在海外的發行非常成功,VCD以及其他輔助産品也賣得很火,現在收入已經達到了3,000萬,贏利500萬。按照規定,劉大印作爲獨立製片人,應得到250萬元的報酬。除了一些相應的開支和稅收,他能得到50萬左右。他很驕傲地告訴記者:我今年納稅已經有100多萬,我已經是北京市的A級納稅人。 《亞洲時報》200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