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阿富汗人的公開信 
 

作者:【CC編輯

 

【註:這是一位美籍阿富汗人寫給他的朋友的公開信, 現正在美國的互聯網上流傳。由《世紀中國》在美的特約編輯提供並翻譯】

親愛的蓋瑞和任何願意讀到這封信的朋友們:

昨天,我已經在電臺的廣播節目中聽到了很多談話,例如讓‧歐文說,「是的,把阿富汗炸回石器時代」就意味著傷害無辜的平民,那些對這次暴行沒有任何責任的平民,但是,我們處在戰爭之中,我們必須面對這種並非出自本意的傷害。他問,「我們還能怎麽做?你有什麽更好的建議嗎?」後來,我又在電視臺的專家論壇中聽到關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膽量做我們必須做的事」的討論。

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事件,因爲我來自阿富汗,雖然我在這裏(美國)生活了35年,但我一直都在關注著那裏發生著的一切。所以,我想和願意傾聽的朋友們分享我的一點想法。

我是作爲一個對塔利班和奧薩瑪‧本‧拉登感到憤恨的人來說這番話的。無疑,在我的心裏,這些人要爲發生在紐約的殘暴行徑負責,我熱切地期望這些惡魔得到懲罰。但是,塔利班和本‧拉登不是阿富汗,他們更不是阿富汗政府。塔利班是一群瘋狂無知的精神病患者,從1997年起,他們奪取了阿富汗,把這個國家置於他們的蹂躪之中。而本‧拉登,則是一個有著高明謀略的政治罪犯。當你想到塔利班時,想想納粹;當你想到本‧拉登時,想想希特勒;當你想到阿富汗人民的時候,想想納粹集中營裏的猶太人。

阿富汗人民不僅與暴行無關,他們本身是這些犯罪者的第一犧牲品。他們更願意有人趕走塔利班,清除那些深藏在他們國家裏的國際罪犯的巢穴。對此我可以保證。有些人說,如果是這樣的話,爲什麽阿富汗人不自己站起來推翻塔利班?這是因爲,連年饑餓,長期戰亂的疲憊,家園的毀壞,他們已經處在完全無能爲力的境地之中。幾年前,聯合國估計,在沒有經濟來源,沒有食品的阿富汗大約有50萬殘疾孤兒。在和蘇聯的戰爭中,幾乎200萬阿富汗男人喪失了生命,留下了上百萬的寡婦。塔利班還一直在濫殺這些無辜的女人,把他們的一些反對者活埋在萬人坑中。阿富汗的河山仍遍佈地雷,幾乎所有的農田都已被損毀殆淨。阿富汗人民曾試圖推翻塔利班,但他們至今沒能成功。

現在,我們回到把阿富汗炸回到石器時代這個提議,問題在於,它已經被實施了,蘇聯人早就做到了這個。讓阿富汗痛苦?他們已經在痛苦之中;夷平他們的房屋?已經做了;讓他們的學校變成斷瓦碎爍?已經做了;摧毀他們的醫院?已經做了;毀壞他們的基礎組織?他們已經沒有什麽基礎組織了;斷絕他們的醫藥和健康設施?

太晚了,有人已經把所有這些事都做了。新的轟炸只能在過去的碎片上再加一層。就算轟炸再一次實施,美國有可能制服塔利班嗎?不太可能。在今天的阿富汗,只有塔利班能吃上飯,只有他們能有辦法遷徙,能夠隱匿或躲藏(他們已經這樣做了,我聽說)。或許,炸彈將落在那些殘疾的孤兒身上,因爲他們不可能逃避得太快,他們甚至沒有輪椅。飛機飛臨喀布爾,投下炸彈,不會是對做了可惡之事的罪犯的真正打擊,事實上,這只能是和塔利班一樣,對歷盡劫掠的人們實施再一次的劫掠。

那麽,還有什麽別的措施可以採取?讓我現在來談談我真正的恐懼和擔心。
能夠接近本‧拉登的唯一辦法是派出地面部隊進入那裏,我相信當人們說有足夠的膽量去做需要做的一切的時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在想著只要需要,就有膽量去殺足夠多的人。他們想著克服殺害無辜平民的道德障礙。但是,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有膽量去殺人,而在於你是否有膽量去犧牲。

美國一定會在地面戰鬥中遭遇犧牲,不僅僅因爲一些美國人將在找到本‧拉登的藏匿地的戰鬥過程中喪生,比這個要大得多。任何地面部隊要進入阿富汗,必須通過巴基斯坦,他們會讓我們過去嗎?不太可能。征服巴基斯坦將不得不成爲首要的事情。那麽,其他阿拉伯國家會袖手旁觀嗎?

你看得出來,我將把問題引向哪個方向――入侵將是挑起一場伊斯蘭和西方世界之間的全球性戰爭,這就是本‧拉登的計劃,這實際上就是他想要的和他之所以要製造這個恐怖事件的目的。讀一讀他的講話和聲明,說的正是這些。當然,現在這個時候,「伊斯蘭」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有穆斯林人,有穆斯林國家,但沒有像「伊斯蘭」這樣的政治實體。本‧拉登相信,如果他能夠啓動這場戰爭,他就能夠創建這個實體,並主導它的運轉。他真的相信伊斯蘭能夠打擊西方,這看起來也許荒謬可笑,但他認爲,只要他能將世界引入伊斯蘭和西方的兩極對立,當西方在穆斯林的土地上開始復仇的屠殺,10億本來就沒有什麽可以失去的穆斯林就成了他的士兵,從本‧拉登的角度來說這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他或許不會贏得勝利,最終西方或許能夠戰勝他――然而,無論這場戰爭的勝利將如何被解釋,戰爭都將延續幾年,成百萬的人將死亡,不僅有他們的人,也有我們的人。誰有足夠的膽量做這事?本‧拉登!別的還有誰?

我沒有什麽解決辦法,但我相信苦難和貧窮是恐怖主義孳生的溫床,本‧拉登和他的同夥想把我們誘入戰爭,以造就更多這樣的溫床,他們和他們的同類就可以繁茂的生長。我們不能夠讓他這麽做!這就是我的淺見。


塔米姆·安瑟

9
14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