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為甚麼親美?

原載香港先驅社網頁
http://www.xinmiao.hk.st/trad/chinafuture3/chifu3029.htm

美國武力威嚇伊拉克絕對不義,可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美國採取了非常軟弱的立場。分析家普遍相信,如果美國向聯合國提案攻伊,盡管中國政府口頭上要和平,但是到了關鍵時刻,中國不會否決美國提案,就像1991年海灣戰爭中投棄權票一樣。2003年2月15日的經濟學人指出: 「畢竟,中國外交政策的壓倒性需要,就是同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因為這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所繫。」撇開這個揣測和投票問題,不爭的事實是,從前中國被第三世界人民視為反「美帝」陣營,今天已經相反,只講同「美帝」合作了。 2月24日,正當美國向伊拉克張牙舞爪之際,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卻向到訪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熱烈歡迎,誓言中國「願與美方共同努力,把中美關係的積極勢頭保持和發展下去。」

中共的親美政策是廿年來擁抱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必然後果。

在八十年代之前,中國一直強調自力更生,外國資本根本沒有機會進入中國去剝削人民和自然資源。那時它以保証勞動人民的就業和獲得生活必需品為榮(做到多少姑且不論)。八十年代開始,中共開始倒行逆施,逐漸同世界市場接軌,不僅在輿論上和實際政策上放棄上述保証,反而為了迎來外資,竟然以發揮勞動力供應充足和工資低廉的「比較優勢」為榮,為此更堅持壓制工會權利和罷工自由,縱容廠家肆意壓榨勞工,使中國成為世界血汗工廠,讓它們的出口行銷全球。中國從此日益嚴重依賴外資和外國市場,特別是美資和美國市場。

中國的統治精英照舊非常反對西方的議會民主,可是對於西方資本主義的消費模式卻心焉嚮往。其中最典型例子就是模仿歐美那種大力發展私人汽車的消費模式。 1990-98年間,公路機動車輛年增長19%, 比經濟增長率高出一倍。其實,私人汽車的泛濫已經造成無盡污染並加劇了全球暖化。這種模式尤其不適閤中國,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如果中國人像瑞士那樣變成三分之二人口有汽車,那麼全球汽車數量就會增加一倍,並耗用全球三分二的石油,而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會增加一倍。即使撇開這個遠景不說,在一個像中國那樣落後的國家,不把社會資源首先用於發展較便宜的集體運輸,而是用於發展私人汽車,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偏袒富人、歧視窮人。

搞成世界血汗工廠需要大量石油;發展私人汽車也需要大量石油。於是,本來幾十年來中國石油都能自給自足,從1993年開始卻變成日益依賴進口。2001年中國有三成石油依靠入口,一半來自中東,成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估計到2020年一半石油要依靠入口。為了保証有穩定的石油進口,中國從此就參加爭奪世界石油。1998年中國把石油業重組為三大集團: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集團紛紛在香港、紐約上市,在世界到處收購油田,同最惡貫滿盈的專制政府 (例如蘇丹、印尼、伊拉克等)及石油公司(Exxon-Mobil, Shell, BP…...)合作開發石油。中海油更成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商。在伊拉克,中國也有利益,與法國,俄國合作開發伊拉克油田。所以,中國不想美國攻打伊拉克,與其說是為了正義,不如說是為
石油。此外,三大集團又同歐美巨型石油跨國公司合作開發新疆和西藏的油田和天然氣,大搞「西氣東輸」,建設從西部到東部的輸氣管。

中石油公司在紐約上市的時候受到很多人權、環保及勞工團體的抨擊,因此集資額減少了一半。其中一個指控是中石油與蘇丹政府合資的油田,為了採油而迫遷36,000人,對不肯遷移的居民施以虐殺和強姦。

類似的事情在全世界油公司所在之處都非常普遍。石油的開採對當地人民往往祇是意味著環境污染、強迫遷徙。石油利益也往往祇是流進專制政府和跨國公司老闆的口袋。歐美等帝國主義國家更經常為了繼續壟斷石油供應而發動戰爭。所謂「美式生活」、「美國夢」,本身是建築在濫用私人汽車、濫用石油資源之上,而後者又是建築在剝削勞工與環境、踐踏人權與自由之上。

總之,對自然環境和普羅大眾來說,以濫用石油為基礎的發展模式根本是有害無利。中國政府今天卻熱衷參與這種有違人道、平等與可持續發展的遊戲,實在是中國人民的恥辱。它對新疆、西藏的石油資源的剝削,更加是對長期被剝奪了民族權利的當地人民的舊創傷上的新刀痕。所以,儘管今天中國政府整天高喊和平,只要它繼續參與資本主義全球化,繼續參與爭奪全球石油,繼續與臭名昭著的跨國石油公司聯合剝削新疆、西藏以至世界各地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目前所享的「和平」就一定是不可持續的。

國際邊緣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