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與臺灣利益
卡維波

有人認為今日臺灣沒有道理反戰,反戰之舉不過是在應和美國的自由派罷了,這其實是出於對美國這次反戰運動的無知;美國的自由派在戰爭開打以後,多默不作聲,一些自由派如索拉茲還大力支援政府立場,真正反戰的主力則在於美國的弱勢團體,像工會、婦女、同性戀者等等。而這次國際反戰運動就是全球弱勢人民大聯合的一種連線形式。

因此,臺灣的反戰運動應當建立在弱勢團體的權益長期被漠視之基礎上,針對的重點則是國民黨政府企圖分攤美國的部分軍費。為此,我們必須對中東的真實情況有所認識。這便是寫作本文的目的。

多年以前,中東也出現過西方聯軍大戰阿拉伯國家的局面,那便是蘇伊士運河危機,而當時的民族英雄則是埃及的納塞。

埃及納塞的泛阿拉伯主義(即,所有阿拉伯人團結起來)一直是西方國家的最怕,但卻是貧苦阿拉伯人民的最愛;歷史證明,凡背棄納塞主義的,必受人民制裁與唾棄,沙達特即是一例。

西方國家對中東的政策,因此就是「分裂而後各個擊破」,這是美國最一貫的中東政策,而這個政策有兩個主要面,第一,扶植一批親美的獨裁者,結果造就出一批腐化及富有的王室,窮奢極侈,把錢都花在享樂上,置人民於不顧,而且國內缺乏民主自由;但由於美國的大力支援,所以能鎮壓反對勢力。第二,利用以色列作美國之鷹犬,執行美國在中東的武力戰略,並以大量軍援武器使以色列維持軍事優勢。

關於這兩點還可以再多談一些。首先以科威特為例,其實科威特內真正科威特國民不佔多數,多數是其他地區前來的奴工,這些大多數的奴工從未分享科威特的富裕。所以科國的前途一定要以「住民」的民主自決來解決,而非「國民」自決。尤其是科威特是被列強刻意劃分出來的一個阿拉伯富國,用以分裂阿拉伯世界的「阿奸」國家。

現在阿拉伯世界共分兩大陣營,一大陣營是親美的,也就是這次支援多國聯軍立場的,另一大陣營則是親伊拉克的,奇妙的是這兩大陣營的分野也正是民主與不民主的分野。

原來阿拉伯世界從來也沒有什麼民主,但因為最近的波斯灣危機,阿拉伯內有些國家的反對勢力或人民第一次開始發出他們的聲音。例如,在約旦,本來國王胡笙是親美的,但是人民硬是親伊拉克,而且在危機之初便大膽的上街頭示威,執意和政府唱反調,結果改變了政府的態度。這個情形發生在好幾個親伊拉克的國家,連伊拉克本身也都開始容忍國內左翼勢力。這和那些親美國家剛好相反,至今為止,它們仍處在不民主的狀況,國內人民反美親伊的心聲未能表達,這對標榜民主人權的美國而言,是一大諷刺。

事實上,如果現在全中東有民主的自決或選舉,一定是親美路線大敗,泛阿拉伯主義大勝。這也是為什麼,「民主」是美國在中東最不想看到的東西。

至於以色列在中東的惡劣行徑已經太多,不勝枚舉。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權的違犯及濫殺,每日都在進行,但媒體總是淡化這方面的報導,以色列揮軍佔領黎巴嫩,(如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卻不見多國聯軍集結,以軍轟炸伊拉克、利比亞……等,也不見經濟制裁,以色列把戈蘭高地納入版圖,更不見西方國家出兵。但只要以色列「被蒼蠅踢一腳」,西方媒體無不大幅報導。伊拉克丟了幾顆飛彈過去,或阿人恐佈行動殺了一兩個人,電視就從進醫院、出殯、下葬……全程追蹤報導,但對阿拉伯人的死傷,就毫不關心。

同樣是聯合國的決議,對以色列就是耳邊風,對伊拉克,卻被過度詮釋為可以進攻伊拉克去迫使它從科威特撤軍,所謂「公理正義」其實都是西方國家的閒扯淡。

今天中東問題最重要旳,亟須解決的正是以色列問題,它必須撤出戈蘭高地,以及西岸和加薩走廊的佔領區,尊重黎巴嫩等鄰國主權,允許巴勒斯坦建國,保障境內非猶太人之人權,還有,停止剝削廉價巴勒斯坦勞工(最後這一點是巴勒斯坦問題的最重要層面之一)。另方面,阿拉伯世界也應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因此,科威特問題和以色列問題應當相提並論,一起解決,這樣才能保障中東的和平。
最重要的是,我們臺灣民眾應當認清事實;我們應當站在阿拉伯人民這一邊,反對各種戰爭與不民主,而絕不站在黷武的美國和以色列這一邊。事實上,如果美軍失利,美國才可能接受伊拉克及以色列雙方同時撤軍的和平條件,中東和平才會有希望,臺灣的經濟才不會因為末來的其他可能中東亂局而受波及。現在很多臺灣人希望美國趕快勝利,其實是非常不智的,因為這對臺灣長遠的利益來講是不利的。

臺灣反戰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