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中的反戰

 

傳統詩中的反戰

南宋詩人戴復古(1167-?)的《淮村兵後》: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唐末韓偓的《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後,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唐詩人錢起的《江行無題一百首》之四十三:

兵火有餘燼,貧村纔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唐詩人杜甫的《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兩濕聲啾啾。

詩人李頎《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兩雪紛紛連大漠。 
胡鴈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萄葡入漢家。

唐詩人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

新豐老翁八十八,頭鬢眉鬚皆似雪;
玄孫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
問翁臂折來幾年?兼問致折何因緣?
翁云:「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
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
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
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里雲南行。
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
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
皆云前後征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鎚折臂。
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徵雲南。
骨碎筋傷非不苦,且圖揀退歸鄉土。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
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
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飛骨不收;
應作雲南望鄉鬼,萬人塚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聽取。
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
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邊功未立生民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臺灣反戰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