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武裝伊拉克?

 

◎李尚仁

在爭取安理會支援無望之後,美、英決定在沒有聯合國許可之下逕自對伊拉克開戰,其主要理由是哈珊擁有或是試圖發展化學武器和生物戰劑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對波灣鄰國、美國與全世界都構成嚴重威脅,必須以武力制止。 

伊拉克現在究竟有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生產設施?目前的武檢並沒有查出證據,這也是英美提案在安理會難以過關的主因。不過,哈珊政權確實有生產與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紀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曾經屢次使用化學武器對付伊朗部隊,哈珊還在一九八八年對庫德村莊施放毒氣,殺死了包括婦孺在內的五千名庫德平民。哈珊的惡行確實應該加以制裁,而目前安理會爭議的是到底要訴諸戰爭才能防止哈珊再度肆虐,或是加強武檢才是既有效又能減少伊拉克無辜平民傷亡的辦法。 

不過,伊拉克過去的生化武器是哪來的?自行研發的嗎?還是北韓、中國大陸或前蘇聯等美國冷戰時代的老對頭提供的?答案相當驚人!伊拉克製造大規模毀滅武器的設備、技術與原料,有不少是英國和美國供應的。兩伊戰爭期間,英美視強烈反美的伊朗宗教政權為最大威脅,因此表面保持中立,暗地裡卻不斷支援和武裝哈珊。華盛頓郵報根據美國政府解密檔案指出,雖然早在一九八三年美國政府就知道伊拉克使用化武,但雷根總統仍下密令要求盡「一切必要而合法的手段」來防止伊拉克落敗。所謂「合法手段」,包括讓中情局透過設在智利的公司出口集束炸彈給伊拉克,以對付伊朗的人海戰術。 

現在主張攻伊最力的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在當時擔任雷根政府的特使前往伊拉克,與哈珊政府恢復全面外交關係並傳達援助之意。美國國會九四年的調查指出,倫斯斐之行後美國公司出口數種可以製造生物武器的製劑到伊拉克,其中包括炭疽桿菌菌株在內。美國的道氏化學(Dow Chemical Co.)則出口了價值一百五十萬美元的殺蟲劑給伊拉克,而這些材料則是可以用來製造化武的。華府還批準價值十億美元的化工廠合約,該廠設備能用來製造芥子毒氣。 

武裝哈珊政權,英國的貢獻不遑多讓,根據英國國會委任法官史考特進行的調查報告(Scott Inquiry)以及最近英國政府解密的資料,「衛報」指出當年佘契爾政府秘密許可英國公司出口無線通訊設備、空中偵測照相設備、直升機及噴射機引擎相關零件等可以用在軍事用途的設備給伊拉克。英國營造廠則幫伊拉克建造戰鬥機飛行員訓練設施。其中馬可洛尼控制公司(Marconi Command & Control)出口的火炮瞄準控制系統,還在政府掩護下魚目混珠以民用設備的名義出口。 

日前美國國務卿鮑爾在聯合國提出的報告,指控伊拉克的「法路雅二號化工廠」(Falluja 2)涉嫌生產化武。後來經聯合國武檢官布利克斯檢查,發現該廠設備已經銷毀了。然而,這座當年能生產化武的工廠,卻是英國公司在政府許可下幫伊拉克建的。更荒謬的是,英國政府為了爭取這些生意,還出面為這些交易作擔保,後來發生波灣戰爭,伊拉克政府當然不付賬,結果由英國政府埋單。估計英國納稅人必須為武裝伊拉克付出約十億英鎊的代價。 

英美現在大力批評哈珊的殘暴獨裁,以解放伊拉克人民建立民主政權作為出兵的道德理由。然而,當年哈珊以化武攻擊庫德平民時,英美都保持沉默不肯譴責,甚至還繼續支援伊拉克。回顧這段歷史,可以讓人看清楚國際強權政治的偽善和殘酷。 

2003.03.21 中國時報 

臺灣反戰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