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遊行、反戰行動劇 2003.4.12

 
時間: 2003年4月12日 1200 出發時間14:00

集合地點:臺北市信義路美國在臺協會

主辦單位:「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行動」

路線:美國在臺協會 (集合) → 建國南路 →仁愛路 → 凱達格蘭大道 → 總統府﹙解散﹚

附註:遊行當天有兒童反戰繪畫現場活動﹐如果您有子女一起參加﹐熱烈建議您的子女參加這場兒童反戰繪畫活動。請自行攜帶畫筆及繪畫工具﹐繪圖紙漿由主辦單位提供。我們將把這些圖畫在當收集完成後﹐作為遊行展示之用。


反戰歌曲下載: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先生製作

[按此下載歌曲] <http://AntiWar.LaborRightS.net/AntiWarSong.wma>

 1.01mb(mp3格式/mp3製作:臺灣反帝學生組織)

詞、曲:王明輝

歌詞:親愛的朋友站出來站出來(領唱),反戰!反戰!譴責布希(口號),親愛的朋友

站出來站出來(領唱),要求和平!立刻撤軍(口號);現在就要阻止他(領唱);前

進前進反戰反戰前進(合唱)


抗議412反戰行動劇遭到警察暴力

搶回伊拉克人民失去的時空

  4月12日AIT前的反戰行動劇﹐不幸發生演員及學生被拘捕事件。此一行動由「反戰接力小組」成員演出﹐其中被警察拘捕的段惠民同時也是「差事劇團」的團員。 關於當日行動發生的衝突我們有以下的說明﹕

  「行動劇」必然同時有「行動」和「劇」兩個部份。當行動發生時﹐無可免地便是在突破既有的場域﹐並與阻力一起在對撞中衍生出一股改造的力量﹔再就劇場的角度而言﹐劇場的功能之一恰恰在搶回失去的時空﹐現今伊拉克人民的時空已經被霸權以武力佔領﹐我們的劇場﹐於是以身體去為被?奪的受難者搶回失落的時空。當然﹐劇場的身體行為只能是象徵的﹐於是這行為發生在AIT前﹐並未發生在巴格達。

  4月12日下午的行動劇﹐是劇場與行動互動辯證融合而發生的。首先﹐從劇場的角度而言﹐有一條清楚的脈絡在於﹕扮演伊拉克婦女的角色會和參與遊行的人士﹐一起將裝有紅色染料的水球擲向布希的傀儡﹐表示一種抗議。因而當傀儡與扮演美國士兵的角色穿越斑馬線時﹐是在象徵性地搶回伊拉克人民失去的時空﹔同時﹐就角色而言﹐他們也必須逃回AIT﹐找尋庇護所。警方在這同時﹐可以用吹哨子或其他防制的方式阻擋﹐但?對不適合立即以推倒或拉扯的激烈動作﹐來對付街頭劇中的角色。否則﹐便是一種身體暴力。

  再就行動的部份而言﹐將集會遊行限定於50公尺的範圍﹐是以假民主的手段宣稱人民的集會遊行自由。這對於解嚴已經十多年的臺灣社會而言﹐只能以自由民主的倒退來形容。

  總觀以上兩點敘述﹐這一次的行動劇場是以街頭劇的方式﹐意圖突破集會遊行的時空設限。警方在措手不及的狀態下﹐對戲劇表演者的壓制動作﹐是不當的行為。至於反戰接力小組的成員段惠民﹐因對執法警察組長噴水槍而被拘捕一事﹐就和另一遊行中撿水球而被捕的學生李孔穎一樣﹐他們的表演是一項真實的行動。這項行動便在於突破集會遊行的時空拘限﹐而警察過當的激烈反應﹐已經將表演行動轉成街頭滋事。因而﹐當警察對街頭演員施與強力阻擋時﹐他們是以身體壓制演員在自由空間的行動。

  共同聲明﹕「反戰接力小組」﹐「差事劇團」

臺灣反戰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