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
臺北訊
前言

二00四年總統大選,徹底終結了數百年來壓迫臺灣本土文化和公民權利的殖民主義和黨國體制,一個由公民共同意志決定的新國家終於型塑完成。本黨在臺灣人民支援下完成了民主化工程,也創造了多元族群文化的復甦契機。

自創黨以來,民主進步黨即堅持臺灣的主體性,反抗少數統治下的文化霸權,重建族群文化的健全生存發展空間。本黨的執政更回應各本土族群的集體訴求,在實施族群母語教育、推動原住民族主體重建和振興客家文化尊嚴的任務上,一直居於各政黨中開創的領導地位,用心落實黨綱中的多元文化主義精神。為了鞏固民主、提升文化國力讓各族群能在新國家中共生共榮,本黨應進一步深化黨綱中多元文化主義的主張,建立各族群相互接納、共同參與國家建構的公民社會,完成政治民主化之後的第二波社會文化改革任務。

主 張

一、反省迫害史才能開創族群未來:早年漢移民對原住民族的宰制,與外來統治的壓迫,造成各族群語言、文化、認同的流失和今日的族群問題。反省這段歷史,才能開創族群文化的生存發展空間。

二、建立臺灣主體性並非排外主義:本黨執政以來積極落實鄉土、母語教育,認真推動客家與原住民族政策,重建了臺灣文化主體性,既非為「狹隘的地方主義」,更不是「偏激的排外主張」。

三、國民黨的壓迫並非外省新住民原罪:過去的壓迫是國民黨少數特權集團而非特定族群所造成,不應成為外省新住民的原罪。我們應攜手努力釐清歷史真相,並恢復受創族群的尊嚴。

四、摒棄同化融合政策、邁向共存共榮:鑒於族群文化的多元是國家的資產,我們摒棄壓迫的同化政策或片面的融合政策,主張尊重差異、共存共榮的多元文化政策。

五、國家認同應建立在公民意識基礎上:經由民主化建立國家主權後,臺灣已無外來統治問題,只有如何共同抵抗外來併吞的挑戰。國家認同應建立在並肩保衛民主成果、攜手開創臺灣經驗的「公民意識」上,超越「省籍意識」。本黨深切體認並承擔此一典範移轉的歷史責任。

六、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應相互接納:中華民國主權既屬於全體臺灣人民,而非其他政權,則臺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都是對國家認同的表達方式,不應被曲解為族群對立,而應相互尊重、理解和接納。

七、族群歧視言行應予譴責:國民的族群認同與公民權益都應受到尊重,任何對族群身份的歧視性言論和行為,應受到譴責和制裁。對國家一體和國家安全的支援與維護,自應透過民主途徑加以規範。

八、各族群都是臺灣主人:臺灣不但早已是原住民族、客家人和河洛人的原鄉,更已成為外省新住民的新故鄉、外籍新移民的新天地。臺灣主體性是由各族群共同參與所建構,各族群都是臺灣主人,各族群母語都是臺灣的語言。

九、推動跨族群交流以促進族群和諧:政府應繼續支援各族群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並積極開拓跨族群文化交流的公共領域,提升國民的多元文化涵養,以促進族群關係的和諧。

十、建立臺灣為全球多元文化國家典範:我國為因應全球化,應積極推動多元文化政策,並成為族群文化多樣性之全球努力的實踐模範,繼民主化之後,建構一個文化多元、命運一體的新國家。

說 明

臺灣在歷史上是一個長期被殖民的社會,飽受外來強勢文化價值的壓迫與支配,造成本土文化式微崩解,族群的尊嚴與認同也面臨流失的危機。晚近以來臺灣人民追求民主的運動進程,不但建立了憲政民主國家,也解除了文化霸權的支配,各族群的自我認同乃能逐步恢復,並重建了多元的本土文化。這種經由反抗而逐漸挺立主體尊嚴的歷史經驗,是臺灣各族群人民共同的珍貴資產。

臺灣主體性的建立,是經由反抗過去殖民和威權統治的支配與壓迫,也經由對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反思,而非經由排斥新加入的族群及其帶來的新文化養份。

我們認為,在臺灣內部,反抗的時代已到尾聲,重建的時代已經來臨。在這樣的新時代中,族群文化之間不但不應再有高下之分,更應該基於臺灣命運共同體的夥伴自覺,停止任何族群間相互排斥或汙名化的行為。每一個族群基於不同主客觀情境所產生的不滿、不平及不安都應被正視,每一個族群的平等和尊嚴都應被保障,每一個族群的集體記憶也都應成為跨族群的共同記憶!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個族群應背負過去威權統治者的原罪而成為「新的被統治族群」。

戰後來臺新住民面對國族悲劇命運,堅持中華文化人本尊嚴,與臺灣原住民、客家、福佬各族群並肩對抗共產極權奴役、追求民主自由,共同寫下保衛臺灣的莊嚴史頁!這種跨族群偕同開創歷史的經驗正是臺灣生命共同體的寫照。

臺灣各族群除了在文化上貢獻不同的特質與養份,也在民主憲政的制度下盡其公民義務,大家都是臺灣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是說,臺灣國家的一體性是由族群的多元性所交織而成,只有保障不同族群文化的發展空間,才可能在相互尊重的情境下建立彼此認同的和諧社會,鞏固憲政民主,實現「多元中的一體」。

我們更認為,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資產,也是積極的軟性國力,政府除了應提供充份資源協助各族群儲存和傳承其獨特的語言文化之外,應創造少數族群文化進入國民生活公共領域的機會,使其在交流互動中取得與現代世界同步成長的機會。我們有充份信心建構一個族群文化互為支援力量的族群共和社會,繼完成民主化工程之後,再創族群和諧、多元文化的新典範!


【2004-09-27/聯合報/A10版/綜合】

民進黨臨全會通過 族群決議文

自由時報中華民國93年9月27日星期一

〔記者邱燕玲╱臺北報導〕民進黨昨天召開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黨主席、陳水扁總統致詞時強調,認同臺灣或是認同中華民國,在本質上是殊途同歸,最後都會以捍衛國家的安全與尊嚴,做為全民共同的語言。

另外,臨全會昨天也通過縣市議會議長列為當然黨代表。 

陳水扁指出,臺灣社會確實存在認同與族群的嚴肅課題,我們不需要掩飾,更不能夠漠視,而他承諾召開的「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行政院已決定於下個月舉行,至於「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草案,更代表民進黨對促進族群和諧與團結的決心及誠意,也標示著未來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陳水扁說,過去族群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對不同族群文化和語言的壓抑,是源自於威權統治者的政治迫害,而非不同族群之間的對立與壓迫;在專制極權的黨國體系之下,每一個族群都是受害者,也都承擔著被壓迫的傷痛。 

他說,我們必須記取過往歷史的教訓,對於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個人,因為歷史的因素而有認同上的差異,在民主憲政的規範下,都應該受到尊重、理解與保障,任何歧視性的語言與行動都應該受到譴責與制裁。 

陳水扁表示,其實認同臺灣或是認同中華民國,在本質上是殊途同歸,最後都會以捍衛國家的安全與尊嚴,做為全民共同的語言。 

他說,民主進步黨願意在此承諾,我們將以更謙卑、包容的心,理解並尊重各族群的差異,並努力從彼此的不同與分歧之中,尋找出相互能夠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並由此建立起族群和諧與團結的基礎。 

回上一頁

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