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青年國是會議系列二     審議式公民會議學習深度民主

中華資訊網

「在臺灣社會,常常只有放話,沒有對話。」青輔會主委鄭麗君引進歐洲「審議式民主」中的公民會議,用在首次青年國是會議當中,要讓年輕人從中學習如何理性參與公共事務。鄭麗君說,很多臺灣年輕人對政治不滿,甚至對民主失去信心,青輔會推動審議式民主,要告訴年輕人,民主是可行的,且年輕人也可以決定國家未來走向。

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國是會議在九月十七日開幕,十八、十九日兩天進行八大議題討論。這次會議最大特色是參酌歐洲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的方式舉行,由十八歲到卅五歲年輕人主導,在一定知識訊息的基礎上,對爭議性問題相互辯論並做判斷。民意共識由下而上鄭麗君說,現在年輕人很有主見,不喜歡自己只是「選票」功能而已,政黨若只是企圖想要拉攏、討好他們,一定沒辦法如願。陳水扁總統今年四月在紅樓座談承諾年輕人要開青年國是會議後,鄭麗君想到引進歐洲的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制度,讓年輕人主導、籌備這次會議,並藉由他們公開理性討論,為爭議性議題找出最好解決方案。

所謂「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係由丹麥發展出來,逐漸推行到其他國家的民主參與模式,主要在於促成社會公眾對政策議題進行理性辯論。這套制度是讓重大政策「由下往上」形成,一般公民的意見是主體,藉由追求「共善」,經由對話與溝通,達到「共識」。鄭麗君表示,每個世代年輕人都想在國家發展中扮演一定角色,根據她的實際接觸,現在不少年輕人對公共事務充滿熱情,只是還未找到最適當參與方式。鄭麗君認為,臺灣現在已經有民主制度,但不夠成熟,未來一定要加強「民主深化」的部分。如果年輕人能夠藉由參與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培養理性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下一代臺灣政治一定會跟現在很不一樣,不斷往好的方向發展。

很多公共政策都涉及專業領域,缺乏專業知識的一般民眾參加公民會議可以討論出什麼結果?青年國是會議諮詢顧問、臺大社會系副教授林國明說,在公民會議召開前,主辦單位會將各不同立場專家的看法並陳,讓公民在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討論,不是盲目抓瞎,才能做出最好判斷,找到符合多數人利益的政策方向。不比大聲比誰有理林國明指出,臺灣社會缺乏公共討論氣氛,許多年輕人喜歡「嗆聲」,不想坐下來好好討論問題,非常不好。公民會議有一個基本理念,不管是支援或反對立場,都要以「公共利益」為最大考量,然後提出理由說服對方,以相互瞭解、溝通方式,為爭議性問題找出最佳解決辦法。林國明表示,進入公民會議討論的人,都要有一個基本概念,那就是不比大聲、而是看誰有道理。他認為,現在國內社會氣氛是隻問立場、不看是非,如果藉由公民會議討論形成政策的制度可以廣泛推廣,臺灣的政治一定會有所改變。

林國明說,公民會議的結論對行政當局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卻是一種民意表現,不能輕忽。在國外,如果行政單位施政跟公民會議結論不同,一定要出面說明,否則在選舉時會被選民唾棄。對於這次青年國是會議以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方式進行,臺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領導的研究團隊將對參加者以問卷追蹤調查,瞭解他們會議前、會議後對爭議性問題否有不一樣看法。如果調查結果呈現正面,那政府相關單位可以好好考慮是否將這項制度廣為推廣。透過討論修正政策陳東升指出,在之前二代健保議題,政府就嘗試採用審議式民主中的公民會議方式來找解決方案,成效非常不錯。當時臺大社會系對參加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有三到四成的人,會議後的態度跟先前已有不同,他們一些看法被別人提出的理由說服,願意往彼此都有共識的方向修正。陳東升表示,從過國內去少數經驗來看,參加過公民會議的人,對公共事務的關切程度會較以前更加提升,他們願意花比較多時間提出自己具體看法,讓國家政策往好的方向發展。

國際邊緣審議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