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後的中國文化市場隨想——怎樣給西方人講《杜十娘》


中國的服務市場向國外開放是中國入世談判的一個難點,因為服務業無法定額,無法控制一個具體的量。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文化業的談判上,美國大片一年進來幾部是可以控制的,但是美國方面堅持中國的IT業要全面放開,這裏就是瞄著超出影院意義的新一代媒體的發展的。美國人認為,一年增加幾部大片進入中國影院系統可能並不是關鍵點,一旦把在中國的新媒體——網路寬帶上的道鋪好後好萊塢大片不愁沒有好的出口。看來,美國人對他們的文
化產品的吸引力是抱有充分的信心的。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產業在入世後面臨競爭,喊狼來了,歸結為一句話,還是要歸結為內容的競爭。那末,為什麽我國的文化市場上遲遲不能形成強大的中國的特色產品?已經入世了,我們應當如何競爭?這些問題的探討和解決,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一、目前國內文化市場的痼疾 

目前我國文化市場還帶有過去的行政色彩,各地重複性建立的出版社、雜誌、報紙、製片廠等等都帶有事業單位的影子和尾巴。文化市場上的低水平重複是我們的痼疾。由過去的文化事業單位演化而來的文化實體,分散而弱小。這些文化實體,能夠採用世界上通行的先進的物質技術要素來生產產品的不多,因此形成的有國際影響的作品也就不多。像美國的好萊塢,一年7000億美元的產值,成為美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就是因為有先進的物質技術作保證,產品包裝做得好,形式做得好。中國的電影到國際市場,人家說看不懂。為什麽美國特色的電影,例如《教父》、《費城》等等,有複雜的西方社會內幕、冗長的西方法律庭審,人物角色在電影中往來答辯,滔滔不絕,按說中國人法制傳統不強,應該不怎麼感興趣。但是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中國人一樣看得津津有味。還不是因為產品做得好? 

二、中國傳統包裝出來的東西什麽樣? 

中國人講究儒家、道家、佛教的學說,傳統上認宗法、講人情、搞圈子。這些傳統的東西,即使是在國際上得過獎的《紅高粱》《老井》反應的也只是皮毛,對涉及到國民性的東西只能做些直接外在的文章,表現一些顛轎、送親之類的場面。實際上,中國人在處理宗族、親情、仇殺這類事情時,是有著很細膩的內心的東西的,但是我們用文藝形式表現出來的不多。同處於東方,日本人在用現代文藝形式表現民族情感上,結合和表現得比較好。黑澤明的
《羅生門》、《亂》為人稱道,前些時候看到的《影子武士》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人在拍攝反映中國文化的東西時,也做得比較精到。例如近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華文明五千年》,在攝取物件的選取、用光、角度等等方面極其用心。看日本人的文藝作品,可以看出他們把東方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現的比較集中、洗煉。 

我看過西方作家寫的一篇小說,講的是西方女子作為弱者向男人復仇的故事。在這裏,西方人利用法律保全自己的特點和女子的機智,這一點在作品中表現得非常有震撼力。相比之下,中國女子在類似的情況下的表現就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就先講這個故事,然後用中國女子的情況來進行比較。其實中國女子的復仇故事也是很有震撼力的。 

這個西方女子的父親被仇人用高利貸逼死,她要報仇。她利用的是西方法律中正當防衛這一條。由此她精心設計了一個復仇鏈條,這個鏈條是又緊密又離奇的,而且只有女人能做到。她本人是個有潔癖的清純女孩,這一點在她周圍的鄰居、她父親所在工廠的人中都知道。她必須利用這一點。於是這一天的傍晚,她在去工廠、仇人所在的辦公室之前做了一個純真女孩兒認為是奇恥大辱的事——平生第一次與男人性交,而且是假扮暗娼的角色。她挑選了一個醜陋的海員、一個虐待狂。因此,當她帶著被蹂躪、被羞辱的神情趕到仇人的辦公室,用事先看好的、在桌子裏的手槍把仇人擊斃後,包括員警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她是被這個老闆強姦後自衛殺人的。 

這個離奇的故事讓我為之震撼了半天:西方女子這樣豁得出去,不是對仇人恨到骨髓又怎末能做得到呢?中國古代女子復仇的故事也很多,但是真正表現出來有震撼力的不多。竇娥冤、六月雪,秦香蓮、鍘美案,都表現出了中國女子復仇的特點。但是我認為最應當表現出中國女子復仇獨特之處的爆發點還沒有找到。下面我分析一下杜十娘復仇的例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然後自己也跳船自盡。西方人要問,她為什麽要這樣?在西方人眼裏,杜十娘是為負心郎李甲殉情而死,但她又為什麽把財寶沉掉?於是不明白。實際上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學作品,沒有把中國女子的復仇心理真正刻畫出來,所以西方人不明白。中國女子自古就有一種獨特的復仇情結,那就是在自己死後用社會輿論來壓迫官府治仇人的罪——最好是死罪,以此來向仇人索命復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後自己當眾自盡,實際上是她選擇的最好的復仇方式。她已經看透了李甲是個偽君子,所以她不僅要沉掉財寶讓只認錢的李甲心疼,而且還要用自己的死喚起周圍的人,特別是用輿論壓迫官府對李甲進行追究,追究他的逼死人命罪。請看這段《明代演義》上是如何說的:「船上舟子和岸邊聞聲而來的過路人,紛紛痛責李甲的薄悻、孫富的陰狠,趁著人聲鼎沸之際,杜十娘抱起那個百寶箱,縱身一躍,跳入冰冷的水中,轉眼就無影無蹤。」(見《中國歷代名女—名妓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中國古代法律是比較地按成語辦事的,所謂「冤有頭債有主」,而不太講究對人死亡的直接加害證據的。一百個人都看見是杜十娘自己跳下船淹死的,但是,中國的官府正因為一百個人看見了才要治李甲的逼死人命罪——西方可能沒有此罪。西方的法律會認為,杜十娘是自殺,李甲並沒有推她,李甲與杜十孃的死就沒有關係。一百個人都看見了,不正好證明他是無罪的嗎? 

中國古代的法律不是這樣判的。中國人的思維比較講發展的觀點,講辯證的普遍聯繫的觀點,中國人也比較講究和看重輿論環境。杜十娘深知:要想讓李甲受懲罰,官府的法律中有「逼死人命」這一條。如何讓官府來認定呢?就是用中國人聯想的特點和中國人輿論的力量。中國人的證據思路和其中體現的理性與西方是不一樣的。在杜十娘死亡這件事中,與李甲無關的自殺事件,成為李甲逼死人命的案件。中國古代的法律是建立在宗族宗法的社會基礎上
的,這一法律在特定的情況下就能治李甲的罪。在治李甲的罪之前,李甲的名聲已經壞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外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但是實現以上這一切,杜十娘非常明白:代價是自己要搭上一條命。她義無反顧地這樣做了,她也是無數這樣做的中國婦女的一個代表。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社會地位,她們要獲得法律的幫助,就要用生命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證據力量,在眾人同情的輿論中去取得判決的判勢,從而使仇人一舉滅亡。這種復仇方式與前面提到的也是復仇的西方女子相比,又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翻開明朝的《烈女傳》,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全是真實的。 

最後的問題就是,這樣的故事無論是寫成文學作品還是拍成電影,應當如何表現中國人的特質呢?比如中國人在處理社會問題時的「普遍、聯繫和辯證的」觀點以及利用輿論的力量,這一點怎樣表現呢?或者反問一句:假如是好萊塢,它會如何表現呢?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吳宇森、成龍在好萊塢發展以來,他們為好萊塢引進了一些東方人的氣質和傳統,但也只是侷限於武打片和匪徒片等類型電影中。真正要寫出、拍出中國人的歷史和精神氣質,還得要靠中國的作家和電影家。迎接入世後的文化市場競爭,中國人要加倍努力。現代的媒體和娛樂載體不能光是給好萊塢大片準備的。

國際邊緣 為何不須擔憂好萊塢電影造成殖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