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有理」論——評龍應臺先生的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

[命中孑然] 2005-05-27 00:59:24上貼 

我雖然沒有系統地讀過龍應臺先生的大作,但龍先生的大名卻早有耳聞。特別是今天讀了龍先生《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一文,更覺得說龍先生功筆力透紙背也不爲過。

  龍先生由大陸百姓所熟知的《紅燈記》在臺灣演出有關的一文娓娓道來,無形中拉近了大陸讀者對龍先生的親近感,借觀衆之口非常生動地勾勒出大多數「文明」「安靜」的臺灣百姓是如何理性地看待這一切的,雖然「母親」對此還是頗有些梗梗於懷,但這個特定的角色必竟是非主流的,怎麽能代表了臺島主流的寬容與作者的寬容呢?(龍先生的寬容由此不斷顯現、昇華)。文化的淵源、吳儂軟語般的筆調,使大陸百姓尤其是青年(據說此文刊於《中國青年報》)更加覺得龍先生的筆下透露著客觀與公正。不凡的開篇,怎麽能讓人不佩服呢?

  緊接著,龍先生筆鋒一轉,談到了其時正在接待的法國人高某。而且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到來,還勾起了龍先生對兩種反應的「擔心」(原文:一種是,用民族主義的激情來擁抱他,愛他是「中國人」;第二種是,用政治的意識形態來排斥他,罵他是「中國人」。),令龍先生轉憂爲喜的是,「從『獨派』到『統派』的媒體裏,很少出現民族主義的激越語言,也很少劍拔弩張的政治解讀」,甚至「引以爲榮」。誠然從《紅燈記》到諾貝爾獎獲得者高某,其內涵各有千秋,有別天壤,但都源於大陸,臺灣島內百姓竟然都能接受,你說這個多元的社會多麽的具有包容性,甚而至於了寬容的地步!這是爲什麽呢?每個讀至此處的人不禁會從內心發問。不要著急,「小溪潺潺得來不易」,接下龍先生自然要將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原來,這種種的「寬容」是歷經幾多磨難的。國民黨三十七年之久的高壓統治,令「許多知識精英」們感到窒息(自然也包括龍先生在內吧?雖然是少年的記憶),原來在日本統治下期待回歸祖國的臺灣人,則「作夢也沒想到,從殖民解脫之後得到的並不是自由和尊嚴,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高壓統治。」而這一切的原罪是什麽呢?「相信『黨』的正確,因此我們不習慣政治見解的分歧。相信國家的崇高,因此我們不允許任何人對『國家』這個概念有不同的認知。相信民族的神聖,因此我們不原諒任何對民族的不敬。相通道德的純粹和理想的必要,因此我們不容忍任何道德的混沌以及理想的墮落。」請注意:「相信國家的崇高,因此我們不允許任何人對『國家』這個概念有不同的認知」;「相信民族的神聖,因此我們不原諒任何對民族的不敬」。這兩句才是龍先生所認爲的真正原罪!(也難怪臺島某些人口口聲聲要「出埃及」)。龍先生又把她所認謂的原罪冠以「大敍述」的概念並加以鞭撻,(也許還自爲高明地含沙射影了什麽)。既有原罪,就有挑戰原罪的檄文——《野火集》,這「野火」是專燒「大敍述」,處處爲「個人」呐喊的。「同時,沒有一個字一個句不是在把責任,從國家和集體的肩膀上卸下來,放在「個人」的肩膀上」。接下來龍先生又對《野火》之前、之後爲「打破價值的絕對化」(請注意「大敍述」在這裏成爲「價值的絕對化」)花了幾代人的光陰而感歎。並以此「合理」地解釋了臺灣之所以「寬容」。連《紅燈記》這樣昔日歌頌「共匪」的戲都能寬容,龍先生自然也認爲對連戰出行大陸之時「耍大刀的機場之戲」應採取寬容的態度。

  再下來,龍先生通過對「六類人」的分析,對「臺灣意識」的來龍去脈進行了闡述,其間甚至對大陸和共產黨替國民黨「背黑鍋」深表同情。

  需要注意的是,龍先生對第五類人,和對第六類人的分析。

  龍先生在對第五類人進行分析時,偷偷放入了一個「大中國」的概念,也就是「大敍述」概念的進一步清晰化。而這類人(就是有「絕對化」價值觀的人),是龍先生在重點批判的。

  龍先生在對第六類人進行分析時,以「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對上文《野火集》進行呼應,並在下文中,予以真正肯定的,原文:「對於國家民族等等上綱上線的崇高大敍述往往抱持一種懷疑和竊笑,卻極在乎言論和思想的自由,極在乎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對弱勢的照顧,極在乎國家機器不侵犯他的隱私和人權」。這裏再次出現「大途述」這個概念。

  龍先生實際上認爲第六類人是臺灣的主流,這類人由於有民主的「生活方式」得到龍先生大加讚揚。

  須要讀者仔細品味的是,在對「民主不過是生活方式」敍述的第一個自然段,龍先生把「兩國倫」出臺的合理性很巧妙地隱藏於其間;第二自然段則諷刺了大陸對臺灣的「無知」;第三至第十自然段,龍先生對臺灣的所謂「民主生活方式」不惜筆墨地,簡直是描繪成了,世間今朝的典範,未來的天堂!

  其實這不過是龍先生「縫製」的遮羞布而已,第十一自然段筆黑雖少,確是臺灣今日真實寫照的一部分!而這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卻被龍先生「寬容」掉了(「臺灣人本來就還在現代化的半路上,走得跌跌撞撞。」)。

  第十二自然段則近乎赤裸裸地把臺獨說成「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把臺獨等同於「生活方式的選擇」這才是龍先生最大的「發明」!

  龍先生文章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是「不只是經濟而已」。對連宋二人在北京的演講,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又捧又抑,沒話找話,因爲上文已經把要說的說了,最後卻偏偏要把自己的「小敍述」塞進連宋的演講稿中。

  龍應臺先生,您是大手筆,也許……還可能是爭奪諾貝爾獎的種子選手。而我雖是一個沒什麽文化的小網民,確橫豎怎麽看您的這篇文章就四個字:臺獨有理。

國際邊緣你不能不知道的龍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