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全人類每天新的練習 | ||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張雅貞 | ||
記得在上學期的公共衛生專題討論的課堂上,我報告了全球流行性感冒的歷史回顧以及現況發展,當時放了幾張歷史照片讓大家分享,目的是要讓大家能有更身歷其境的感受及明白當時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的嚴重程度和對當時人類生活的衝擊。其中有幾張照片特別是讓在場的各位印象深刻,不乏發出會心的一笑,想:「天啊!連進行棒球比賽的球員和裁判,都得戴上口罩啊!」。是的,那是一九一八年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時期所拍攝下來的照片。我想,在我報告的那一刻,在場的每一位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會覺得那樣的光景實在是有點年代久遠,離2002年的我們有些距離。但是誰能預測到,就在一轉眼的2003年此刻,我們的生活週遭就是充斥了這樣一連串的人人戴口罩的景象〈如圖〉,不同的是,我們人類面對的已經不再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挑戰,而是一種新興傳染病---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羣( 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全新威脅。 SARS疫情的發展,讓臺灣公共衛生界的人警訊到,在二十一世紀的此時,需要努力去做防制的工作不僅僅只是十大死因項目上的癌癥等慢性疾病。當我們隨著科學腳步的慢慢進展,各類疫苗的研發成功,人類在過往歷史上宣稱根除了天花、小兒麻痺等傳染疾病,臺灣民眾十大死因之排行也從傳染性疾病為主的時代轉移到現在以慢性疾病為主;如此人類壽命大幅延長之美好光景,公共衛生界是否可以揚起人類戰勝病菌的旗幟了?是否可以輕忽傳染性疾病病菌的反撲力量了?我想,從1980年代崛起的AIDS\HIV感染、「危機總動員」電影裡描述的Ebola出血熱、歐洲地區的狂牛癥、香港1997年的禽流感爆發、美國911事件後續炭疽病毒的恐慌、一直到現在的SARS疫情,要矇蔽著眼睛給上述兩問題肯定的回答,別說公共衛生學界,是一般民眾都要搖頭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上學期的高等公共衛生學課堂上,胡老師要我們挑選未來十年內,臺灣十大公共衛生議題挑戰的時候,我無論如何都要投「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一票的原因。隨著每一天每一天SARS疫情的最新相關訊息新聞報導,除了驚覺到SARS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生理健康,更是一再的發現SARS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效應、對全球人類心理層面帶來的無形恐慌,還有對於中國大陸當局所帶來的一連串政治考驗。至此,將「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名列臺灣十大公共衛生議題,甚至全球十大公共衛生議題我認為都是不為過的。 SARS疫情在香港爆發蔓延至全世界各地都陸陸續續傳出或多或少的病例,在全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家、病毒學家、傳染病相關醫護人員、公共衛生界學者專家、公共衛生政府官員、媒體記者、及一般民眾,都齊心在找尋SARS病源在哪裡、致病病原是什麼、要如何治療SARS、以及要如何預防SARS。隨著一天天努力地拼湊疾病原貌,世界公民發覺原來此疾病的源頭潛藏在中國大陸的廣東省,更驚覺疾病原來已經在當地從2002年的11月起悄悄流行了一段時間。國際輿論一面倒的抨擊中國大陸對SARS疫情報導的不誠實、不透明化,對SARS疫情的處理慢半拍,牽動中國大陸高層的政治神經,在4月20日中國大陸終於是將衛生部長張文康、北京市長孟學農這兩位重量級官員給拉下馬,並且做出一系列指示,保證讓疫情資訊透明化,並且與世界各地的傳染病專家合作盡力控制疫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要給全人類的健康一個交代及挽回其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影響力,還有就是重建其已崩壞的衛生防疫系統。 對岸的臺灣面對SARS的疫情處理,截至4月22日為止都相對的胸有成竹,涉及敏感的兩岸政治問題意識,難免閱讀到政治人物的一時誇口言詞,就在慰勉臺灣防疫SARS體系的「三零」成績隔沒幾日,我在寫這篇電子報的4月24日當下,臺北市的和平醫院爆發了集體院內感染的事件,讓前一刻的「零死亡、零社區感染、零輸出病例」的自傲防疫戰果幾乎成為曇花一現。相關報章媒體無一不將鋒頭一轉,轉到自家後院,取而代之的是相關政府首長相對沉重的神情。在何美鄉老師感嘆「該來的終究會來!」之餘,此時此刻正是臺灣政府重新檢視防疫體系是否哪裡出了漏洞的關鍵時機了。 這場SARS防疫之戰,全人類每一天都在學習,全人類都該把每一天當作是一種新的練習,全人類都必須好好去思考我們作戰的對像是什麼,再去畫出一條人與病毒的界線,而不是在敏感政治問題上繞圈圈,畫出來的變成是短期無解及加速疫情擴散的人與人之間的界線。面對SARS這樣明定的法定傳染病,政府要去做好防疫真的是不容易,一方面要顧及到大眾的健康,另一方面又要考量如何去拿捏耗費社會成本的程度,這是公共衛生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的極致表現。在下達「隔離」指令的當下,背後藏著的是公共衛生官員莫名的壓力、相關醫護人員的心理恐懼、還有不知事態嚴重民眾的抗拒。SARS疫情是一個非常好的公共衛生「活教材」,每一個不同面向切入,每一個不同專業領域的人都可以從中學到非常寶貴的一課。防疫真的是全民的責任,每一個人都該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清楚自己所扮演的防疫角色後,再去理性的抉擇是要健康還是要自由,才能夠在維護全民的健康為前提下,同時也保護到個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