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人皆是張柏芝與阿嬌

中央大學英美所 鄭亘良


各大報載,陳冠希裸照事件主角之ㄧ的香港女星鍾欣桐(阿嬌),日前召開道歉記者會,她承諾:「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努力工作,並積極面對人生。」各大媒體形容,阿嬌表現冷靜,不時露出微笑,有別於多年前偷拍事件記者會上哭哭啼啼的形象。


從璩美鳳被偷拍光碟事件、到近日高中女生自拍相簿被破解流傳等等例子,網路與媒體報導總是熱切消費這些女體,使得她們的生活大受打擊;而批評璩美鳳的輿論、學校懲罰女學生的理由,所依據的,無非就是最保守的、對女性極度不利的性道德:以愛護保護的語調,企圖使這些女性主體徹底無法抬起頭。同時,警方依刑法235條上網掃蕩猥褻物品,而不戮力偵辦侵犯隱私的原始源頭,更使得網友熱中獵奇和中傷那些女體,不僅進一步傷害她們的尊嚴,更使得她們活在「不雅猥褻」的陰影下,剝奪她們性自主、身體自主的力量。


然而,多年後璩美鳳光采地回台接受電視訪問,日前阿嬌的微笑,也表示她不再擁抱受害者的悲情,我們應該響應、鼓勵這樣的自信。因為,她們正勇敢地穿越所有朝她們擲來的保守石塊,使「淫褻不雅」的性污名顯得小氣,使公眾人物的神話光環更加平民親切。同時,我們更應該感謝陳冠希,他不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更像《色戒》的男主角,為我們壓抑的性文化投下一記閃光彈,迫使我們在這霎那間覺悟到,原來偷窺還真有快感、多重性關係還真是一種普遍的實踐!(有伴無伴的網民不也都上了網「伸」圖,透過鏡頭偷窺、幻想自己就是當事人,然後卻妒恨地譴責當事人?)


日前ㄧ篇評論題為〈人人皆是陳冠希〉,大大地批判了媒體與民眾一邊消費性的身體,卻又一邊保守地數落當事人的偽善心態。有朋友打趣說:「那如果人人都是張柏芝和阿嬌呢?」的確,如果人人都像相片中這些女性一樣,踰越社會對性與身體的規範,穿梭於多重性伴侶而愉悅其中,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夠欣賞張柏芝與阿嬌展現出對身體的控制自如,或許今天陳冠希艷照事件,就不是一場性道德焚燒女巫的奇觀,而許多更值得討論的議題,如性的身體自主權、公眾人物隱私權與奇樂式(KIRA)網路自由等,得以更深入的辯論,而不是在濃濃「性」火中化成灰燼。


(2008-02-15 蘋果日報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