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娘砲的酷兒動能

中國文化大學大傳系 林純德 2011年06月05日性權會募款餐會發言


我今天一開始要講的是,兩三年前我有一個異男學生,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自創了一堆謎語,要網友們猜猜看,其中有一則相當有趣,他就寫「娘可娘,非常娘。猜一人名」,他就是從「道可道,非常道」衍生出來的,我就想說「哇,怎麼可以想出這麼好的謎語啊!」。然後更讓我驚奇的是,底下的答案竟然是「林純德」,我當下就覺得這學生實在太有創意了,他竟然可以把老子道德經跟「娘」結合在一起。


我在大學校園經常聽到娘學生們彼此玩笑性地叫嚷:「你這死娘砲,你昨晚到哪約會了」,他們有時也會私下喊我「娘砲老師」,像這種「娘砲」啦、「賤貨」啦這類辭彙的使用與呼喊其實是關係著我們這些不同世代的「娘們」之間的集體認同與情感連結,我們當中沒有人因此受到「霸凌」,反倒是一群推動性別平等的官員民代、專家學者們開始為校園內的「娘砲」一辭的過度使用而開始憂慮起來了!


如今性平法要把校園裡說人「娘砲」視為「性霸凌」,最重的還可以被退學。那我們就有點恐慌了,往後在彰顯「娘們情誼」(sissyhood)時該如何稱呼彼此呢?難道以後真的只能使用性平女性主義學者所推薦的一些所謂「積極正向」的辭彙嗎?難道以後校園「娘們」之間只能出現「嘿!玫瑰少年你好!」、「早安!溫柔漢老師」???


另值得留意的是,過去性別平等教育一直告訴我們,「男人婆」與「娘娘腔」是很負面的「性別」辭彙,但是,這次性平法的修法過程卻突然冒出個「性霸凌」的新概念!各位請注意!「霸凌」兩字前面出現的是「性」而不是「性別」喔!後來我仔細地想,當政者的思維似乎總是這樣的:凡是不好的、有待糾正的,都把它列為是跟「性」有關的,然後只要是正向而有待培力的就屬於「性別」的範疇。所以我們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它不會叫作「性與性別平等教育法」,也不會是「性/別平等教育法」,也就是說,當它跟「平等」、「平權」有關時,似乎只想到「性別」而非「性」。這樣的思維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她們不承認同志伴侶權,但在「家庭暴力防治法」卻又要把同志伴侶關係納入。


性平法將「娘砲」視為一種「性霸凌」,這也突顯一個問題,可能我個人比較「小人之心」啦!所以在思考這項修法時,我就覺得其中必有「鬼」,就是說,為什麼這個時候,你/妳們就把「性」搬出來了?而不是「性別」呢?是不是你/妳們壓根就認為:他們小時候是「娘砲」,長大之後就會變成「死gay」,因此,這根本就是一個「性傾向」的議題,所以才稱它為「性霸凌」?


前幾天陳宜倩老師在臉書上刊登一篇很棒、很發人深省的文章,內容提到她日前邀請日日春的麗君阿姨到她的一門通識課程進行演講。大家知道嗎?現在在大學教書真的是很累、很煩、又很沒尊嚴,在學校辦的演講活動幾乎都要跟教育部的「教學卓越計畫」扯上關連,要拍照存證啦!然後還要學生填寫問卷!宜倩老師發現,在課後填寫業界師資演講問卷時,學生們對於麗君阿姨個人以及她捍衛自身工作尊嚴多給予正面回饋。但問卷上其中一個問題學生們幾乎都勾選「普通」,相較於其他問題都勾選「非常同意」顯得有點奇怪。這個題目是:「我認為本次演講有助於了解職場生態,提升自我競爭力」。


關於這項問卷結果,我有個另類的延伸思考,萬一當時有一、兩個學生在那項題目上填寫「非常同意」,並且還加上一個質性的說明:「我以後就是要進入這個產業!」這個時候老師該怎麼辦呢?如果直接送到學校、再轉到教育部,那不得了,以我們現在教育當局的思維,若再加上媒體的渲染,他/她們恐怕會大發雷霆:「這些學生怎麼這麼不知羞恥!如此道德偏差!學校一定要積極加以輔導!」換言之,他/她們始終認為,只要是非正典的「性」,或者跟「性」有關的職業、志業的選擇,都是下下策,極度的偏差,甚至這根本就是一種病態,如果是一群「不知羞恥」的成年人要如此「自甘墮落」也就算了,反正也救不了他/她們了,但只要是校園內的學生似乎仍然有「希望」,就必需設法積極矯正。


性平法現在要求大家不能在校園裡說人家「娘娘腔」啦!要改稱「溫柔漢」、「玫瑰少年」之類的,可是我感到比較困惑的是,依我們現在國中小學教師的素質,如果在校園裡,比如我跟葉德宣是兩位中小學學生,我們兩個就是大家眼中的「死娘砲」,然後我對他喊「嗨!死娘砲!你今天看起來好騷喔!」然後他回我「你這個宇宙無敵大娘砲!老娘現在沒空理你!」然後這個時候,其他同學恐怕就會說:「老師,你/妳不是說不能講『娘砲』嗎?那為什麼他們兩個可以用『娘砲』罵來罵去呢?」這時候老師該怎麼辦?我想老師大概就只會說:「葉同學!你不可以這樣子!你應該稱他『玫瑰少年』!林同學!你應該叫他『溫柔漢』!」然後如果老師有一天問到:「那你們的人生楷模是什麼呢?」老師心中設想的答案就絕對不可能是很桀傲不馴、很風騷的那種,這時候老師或許會說,「你們這些溫柔漢學生,沒事就可以學學白先勇唱崑曲啊!或是學林懷民跳現代舞啊!」。我覺得比較可怕的是,如果學校以後真的都這樣教養我們的下一代,說白一點,如果小娘砲們往後都被他/她們如此管束、教養,那他們長大之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呢?


我覺得最恐怖的一種可能性是,阿哲一直都很關心扮裝皇后的運動性,所以阿哲我要告訴你,以後同志遊行可能不會有妖豔的扮裝皇后了,取而代之的恐怕會是一群溫良恭儉讓、宛若慈濟功德會的師姐!所以,如果大家不想在未來的同志遊行隊伍裡只能看到沿途感恩的師姐們,如果我們還想看到一群敢曝妖冶、豔光四射的扮裝皇后,我們就應該立即行動,讓我們的小娘砲們能擁有壯大自我、自我培力的酷兒動能。


不久前,我把何春蕤老師十年前接受蔡康永訪問的影片找了出來,我就把它貼在我的臉書上,她有一段講得很好,意思是說,如果老師不要只是宣導男生也可以這樣,女生也可以這樣,而是當你/妳看到有人已經不是那樣的時候,能夠站到他/她旁邊豎起大姆指對著大家說:「模範!好樣的!就是這樣!」因此,我們就應該要求教育當局多編列預算,去鼓勵學校舉辦「娘砲獎勵活動」、「娘砲自我培力營」、「校外資深娘砲專業講座」這類活動,對不對?而不是光會立法不准講這個、不准說那個,這太消極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立即為校園注入一股積極充沛的酷兒動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