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刺青 > 刺青,過往與現在 > 青少年流行次文化 愛在「刺青」上癮時

青少年流行次文化 愛在「刺青」上癮時

記者楊索特稿 【1999/08/30】

有一種病,正在台灣蔓延開來。


在紋身業者和整形醫師口中,「紋身上癮症」就如一種症狀,已使許多人付出金錢、疼痛,甚至植皮的代價。但是,許多人仍樂此不疲,陷溺在以皮膚作畫、呈現獨特風格的樂趣中。


溽暑的夏日,十九歲的小克和一群同伴,呼嘯湧入新莊老街,他們勁爆的裝扮,引起老街居民探頭圍觀。小克是典型的紋身上癮症族群,他的兩臂已雕龍刺鳳,可是,他仍然覺得不過癮,今天又來找蕭師傅刺新的圖案。


十七歲的小琴原本是貼紋身貼紙,再來是彩繪紋身染料,戴塑料的紋身頸圈,但是,看到周圍的朋友一個個紋了身,她也忍不住加入紋身族的行列,紋了第一次後,現在,她正存錢想紋新的圖案。


紋身的費用並不便宜,兩公分正方的圖案至少也要一、兩千元,傳統以整面背部或胸部紋身的費用,可高達二十多萬元,然而,捨得花錢者大有人在。而紋身店也投年輕人所好,不只開設在鬧區,同時設立網站,介紹紋身文化,並吸引客人上門。


台灣的紋身文化歷經「監獄派」、「反共復國派」,目前的紋身族群主流是青少年,刺青已成為青少年的次文化。


從南到北,紋身是今夏最熱的風潮,紋身族群的光譜,也呈現饒有趣味的現象。


紋身師蘇富魁的客人,有由媽媽帶來的國中生,以紋身作為獎賞的禮物;蕭時哲的客人中有一群高學歷的電腦工程師,不但紋身還相互觀摩,將身體視為藝術品;高雄的業者楊金祥反映說,他的客人現在是以年輕女性居多,過去以 「兄弟」為主的客人反而不見蹤跡。


染著一頭綠髮的小旦形容他如果不紋身,「好像皮會癢」;小克則說,他打工的錢,幾乎都當成紋身費用了。由於熱愛紋身,小克也認真的考慮要走入紋身這一行。


紋身是會上癮的,紋身師周志慶說。周志慶的許多客人,常因和朋友相互比較紋身圖案,輸人不輸陣,左臂、右臂、胸前、大腿,愈刺愈多。


這一波的紋身熱潮,除了因為藝人杜德偉、張震嶽、林曉培等人紋身推波助瀾有關,南北業者大量引進歐美刺青圖騰,也頗獲年輕人喜愛。


紋身的內容則五花八門,陳建銘的一位女客人要求沿著乳房的輪廓,紋了一排字┌永遠等候某某某┘的男友名字;也有人理光頭在頭頂紋上腦袋開花的圖案;蘇富魁的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客人,則刺上凱蒂貓的圖案;有一對男女朋友是刺上身分證號碼和商品條碼。


跟隨紋身上癮症的腳步,則是雷射除刺青的診所生意大發利市。整形外科醫師吳偉敬說,洗刺青的人很多,有國中生被祖母強押著來洗掉刺青;也有女孩子來除掉男友的名字。


刺青容易除青難,雷射除青雖可有效除去身上刻紋,但是也要費一番功夫,患者也要忍受皮肉之苦;除去刺青,平均每一平方公分的費用是一、兩千元,對於悔不當初者,刺青可真是破財又傷身。醫師也提醒酷愛刺青者,要慎選紋身場所,並注意是否使用可拋棄式的針頭及做好紋身器械的高溫消毒;假若不留意的話,極有可能因紋身感染肝炎等傳染疾病。


紋身熱及紋身上癮者使紋身市場擴大,全省也暴增新手紋身師,急於投入搶錢熱潮;但,也有部份紋身師仍堅持原則。楊金祥的原則是不幫客人刺名字,「因為,刺上名字的客人,十個有九個又來要求用圖案蓋掉名字」。蕭時哲的做法是採預約制,讓客人有時間思考是否確定要紋身,另外,十八歲以下的客人,他也不幫忙做。


對於紋身上癮症的客人,蕭時哲反而謹慎面對,因為,他認為紋身是一種藝術,無論構圖、用色皆須細心地營造,注意比例、美感去雕琢,而非隨著癮頭任意增加,所以,他會和熟客人先討論,再決定是否進行刺青。


紋身上癮症到底是一種癖嗜還是一種症狀,目前仍缺乏足夠的研究資料來驗證;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因為刺青人口的大量增加,刺青族群包括大量的青少年、女性及高學歷的專業人士,相對的,有關刺青的意義也在轉動;在台灣,刺青和幫派畫上等號的汙名化歷史,也有了重新清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