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刺青 > 刺青,過往與現在
刺青,過往與現在

刺青,在民族進化過程中,曾經用以區分敵我。待衣服文明的出現,刺青便被取代,刺青便以不同的功能性繼續流傳。


至於刺青的起源,中國相關記載有:《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句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在先秦時代,則以黥刑於犯人臉上刺字。《水滸傳》著作中,也有身帶刺青的角色,花和尚鲁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在諸多文化中,刺青更代表著社會地位的象徵,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近乎有刺青的傳統,如台灣的泰雅族和賽夏族。古埃及使用刺青展示社會地位。


(以上簡史,參考維基百科全書身之藝)


將時序拉回當代,刺青其實已悄悄建立了具相當規模的版圖。放眼世界,即可發現,聚集了全球各地的刺青藝術家以及刺青愛好者的刺青大會已在全球蔓延,根據台灣刺青雜誌《刺客魂》2011年1月號指出,這股刺青的世界性風潮的出現,主要原因乃透過刺青「可以超越語言、人種、國家和文化的差異,世界有了合而為一的感覺」(頁11)。而國際刺青大會的發跡者便是由荷蘭的Hanky Panky於80年發起的「阿姆斯特丹刺青大會」。至於台灣,則是在2010年舉辦了首屆的刺青大會—「2010世界紋身菁英博覽會及菁英盃(紋身大賽)」,2011年也將持續並擴大舉辦第二屆。刺青正以藝術之姿拓展刺青文化的疆界,並從早期污名中翻轉。


時代在改變,刺青文化漸漸變成青少年的次文化,為了追求獨一無二,刺青圖騰也越發創意,成為年輕人展現自我的另一種方式:



近年來,年輕人追求時髦的手法無奇不有,繼刺青和穿洞之後,現在歐美部分青少年流行起在身上烙印、鑲鑽等,以下是相關報導: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