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刀判「陰陽」有必要嗎
2004/10/13 中國時報
黃建育/本報系專用《紐約時報》特稿
陣痛過後那一刻,美國羅德島州的麗莎.葛林女士跟所有剛分娩的母親一樣,被告知了初生兒的性別。麗莎生下的是個男嬰,取名雷恩之後就出院返家。
不過,五天之後麗莎發現,「雷恩」其實是個女嬰。
經醫生診斷結果,女嬰患有一種「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簡言之,這種症狀會讓女嬰的性器官外觀看來像男嬰的。
震驚之餘,麗莎除了要忙著向親友解釋一番,並把剛買來的男嬰衣服送給別人之外,還要下一個重大決定:是否要動手術將女兒過大的陰蒂切小,以免她看來像個男嬰。或者,選擇不必動手術。
這種手術相當罕見。而事實上,現年廿六歲、擔任出納工作的麗莎所面臨這項決定,也正是醫學界當今一項爭議性越來越強的道德議題。
數十年來,美國許多為人父母者及小兒科醫生,都會設法替患有這種性器官外形與本身性別不完全吻合的症狀之嬰兒動手術。
不過,現在有一批在幼兒時期曾動過這項手術的成人出面,除了公開質疑這類手術的必要性之外,並陳述手術給他們畢生帶來的身心創傷。
今年五月,他們當中有些在「舊金山人權委員會」舉行的一項聽證會上作證時,甚至聲淚俱下。委員會已把這種手術列為人權議題之一,並可望在今年底之前向當局提出建議措施。
這些成人患者在聽證會上陳述,手術讓他們生命背負著不可告人秘密、羞恥,甚至醫療上的併發症。有些則表示,這種手術有如截肢,剝奪了他們性愛方面的快感。其他人指出,他們其實沒什麼毛病,但手術卻讓他們感覺自己好像怪物一般。
不過,最常見一個論點是這種手術在醫學上來說,根本沒有必要。而且,至少也要取得嬰兒雙親同意。現在,也有一些醫生開始認同這點了。
不過,由於眾人意見太多,再加上醫學界各行其事,讓碰上問題的父母反而更難下決定。很多父母甚至是第一次聽到「陰陽人」這個名詞。「陰陽人」案例起因複雜,會造成當事人性染色體、體外性器官及體內生殖系統不全然符合性別標準。全美究竟多少人動過這種手術並無統計資料,不過一些小兒泌尿科醫生及外科醫生表示,目前他們已較少動這類手術。醫生並指出,絕大多數患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病例都是女嬰。
這些女嬰由於遺傳性內分泌失調而有較多男性荷爾蒙,結果不但讓她們性器官長的像男嬰,甚至成長過程中也會出現男孩性格特徵,並喜歡一些男孩才感興趣的事物。這種病症出現比率,目前醫學界無法精準估計。不過有些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只有女嬰才會受害,這種病例事實上很少,約每三萬個嬰兒當中才有一個。
有些父母親表示,他們面臨這種病症無所適從,因為醫學界根本沒有完整長期研究,可讓他們了解嬰兒在動手術或不動手術這兩種情況下,對他們往後的成長過程究竟有何影響,甚至對於最重要的性功能影響如何,也不得而知。而醫生對要不要動刀判斷莫衷一是,更令有些父母親惶然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