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員的應變技巧
廣東省外事辦新聞文化處處長
方凡泉
話不得體怎麽辦
譯員在翻譯過程中往往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在處理這些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譯員除了得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專業技能以外,也還需要掌握一些應變技巧,從而使各種突發事件得到的圓滿解決。下面是一些口譯人員在口譯過程中常碰到的部分情景,筆者根據個人多年的實踐經驗作了些歸納,希望讀者朋友能從中得到啓發,在翻譯的路上少走彎路。
講話人語言粗俗,話題不符合對方文化習慣,不得體的玩笑等等,都屬於講話不得體,很容易引起對方的不悅或反感,甚至誤解,並有可能阻礙雙方的溝通交流,而且也是在交流不同的文化觀念,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遇到話不得體的問題,有時候譯員不一定要完全忠實於詞語表面所謂準確,可以作淡化或變通處理。
一、
語言粗俗
例一:有一次,世界野生動物基金主席乘專機訪華前住中國熊貓故鄉臥龍地區考察,入境後在某地中轉停留,當地政府領導人前往迎送。賓主在貴賓室會晤。寒暄後,主人說:「臥龍地區不僅熊貓美,風景也很美,我建議你去看看那些森林大山。」主席卻說:Well
, I going there just to see pandas, I just don't like bloody
mountains.直譯過去就是:「這個嘛.....我只是去看熊貓,才不愛看什麽鬼山。」bloody是英國英語中罵罵咧咧的詞,相當於damned(他媽的),表示對某事極其討厭。然而,中方主人是出自一番善意才提出建議的,語氣非常友好,客人說此話極不得體,極不禮貌,與當時的氣氛格格不入。如果直譯過去,肯定得罪主人。筆者當翻譯的時候,把原話「去粗」存精:「我這趟主要想去看看熊貓,大山恐怕沒時間看了。」筆者事後聽說這位老兄到許多地方,經常不注意言辭,信口開河,得罪不少人。
例二:筆者有一次作爲翻譯隨一個中國考察團前往美國底特律洽談一個汽車製造專案。美國一家汽車公司與代表團舉行會談時,公司總裁一再向中方表示,美方加強與中方合作的意願是非常真誠的,態度也是非常坦誠的,就像相愛中的一對戀人一樣。他還說到了這麽一個詞語I
just show you my waist.(我對你們完全坦誠相見)。但公司的譯員直譯爲:「我真是給你們看了內衣。」結果,中方代表回應說:「既然是雙方真誠相愛,
那就不但可以脫開內衣,還可以脫褲子。」太露骨了,不但兒童不宜,成人也不宜這麽說。筆者立即採用變通說法,譯爲If
the two love each other true, they may do anything.(如果雙方真誠相愛,他們什麽都可以做。)這個技巧就是把具體的表達籠統化,點到爲止,同前面總裁說的「一對戀人」相呼應。
二、言辭不當
例一:1991年11月,中國承辦了首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事前召開的一次有關贊助商問題的會談中,世界足球聯合會的一個官員向中方主談人提出,大贊助商之一、M&M巧克力公司的贊助商品入境遇到了麻煩,請中方儘快同海關疏通,辦妥此事。一通請求以後,他最後說If
you end up in jail, I will send you chocolate.(萬一你給關進了監牢,我會給你送巧克力)。這種玩笑極不禮貌,讓人聽了簡直是侮辱,也很愚笨。如果直譯出來,只能産生反作用,增加對方的反感。這種場合的溝通,本來就應本著務實的態度、真誠的意願去解決問題。幸好中方主談不懂英語。爲了避免氣氛的惡化,便於問題的最終解決,筆者當時譯爲:「如果你們碰到什麽麻煩,我來給你送巧克力。」把具體問題籠統化,去掉它傷人自尊的鋒芒。在這種場合這麽譯,筆者認爲是恰當的,有利問題的解決。結果,問題解決後,這位老兄還真的給中方送了不少巧克力,當然是送到工作房而不是什麽牢房了。
例二:1995年,荷蘭首科克(Coke)訪華,在一次大型簽字儀式暨答謝宴會上,中方陪同團團長即席答詞時,有一句這麽說:「首相閣下剛抵達北京,我和首相就一見鍾情了」。這可是給翻譯出一個難題。此情此境,假如用英語說I
just fell in love with the prime Minister at first sight。那就成了跟首相談情說愛了,必定昌犯失禮。用「一見鍾情」本身就不得體。然而,翻譯領導人的話,原則上又不能隨意增減意思。衆目瞪膜之下,只聽外交部的高翻譯員靈巧地變通爲:When
His Excellency prime Minister set foot on BeiJing. I liked him
greatly at first sight.真不愧是高翻!反映了譯員出思維敏捷,清醒沈著,靈活應對的優秀素質。
二、文化衝突
例一:這次大選,你是贊成布希總統,還是贊成克林頓?
口譯:In
the current general election , who do you think will win? George
Bush or Clinton?翻譯作常巧妙地把問題變能表達成:「你看布希會當選,還是克林頓會勝出?」妙在哪裡?在英美文化中,人們交談時很忌諱談論個人的黨派立場和觀點,認爲這是個人私事,問這種問題不大得體。而且還有一層顧慮,如果自己的黨派和觀點同提問人相左,大家都有可能尷尬,最後話不投機半句多。即使自己主動坦露個人黨派立場,對方也可能嘻嘻哈哈地應付幾句。
例二:你這個經理年薪得有5萬塊美金吧?
原譯:I guess a public relations manager with
big companies would get paid around 50,000 dollars per year, right?對英美人來說,問別人的收入恐怕算是最難啓齒的私人事情,即便非「最」,也是最之一。譯員把上面的提問從一個直接問題變爲一個間接問題。由於被問者是一個大公司的公關經理,由此,翻譯爲:「我猜想各大公司的公關經理年薪大概有5萬元左右。我猜得對嗎?」譯員不同於交談者,隨意交談的人只要自己有點兒文化差異意識或者知趣一些,一般不會問這類私人事情。但譯員沒有多大自由的迴旋餘地,職業道德也要求我們盡可能以準確忠實爲本。但是回到私人事情的文化衝突,還是應該策略一些。
有一些特殊情景,有特殊需要,如果作一個對比等等,譯員也有必要把直接問題變成間接問題,不針對個人,或者先作個猜想,再提間接問題。遣詞用語也要儘量藝術、委婉。筆者請教過一個英國人,如果講者問別人年齡,譯員又不得不翻譯,這可怎麽辦。她建議可參考以下兩種說法,儘管囉嗦了點兒:
(一)問年齡
例一:I hope you wouldn't mind it if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I should think we must be about the same
age. I'm in my early thirties.譯:「希望您不介意我問你一個個人問題。我想我倆年齡相當。我今年三十多一點兒。」如果對方願意說出自己的歲數,可能會說:Yes,
I'm 32 actually.(「對,我實際上32歲。」)如果對方自願說具體,又可能答:I'm
a bit younger than that. But there's probably not too much
difference.(「我比你稍年輕一點兒,不過相差也不大。」)這種自報歲數的猜測法,給了對方一個迴旋餘地。
例二:You look quite young. I'm in my mid
fifties, I should think you must be in early thirties. Am I right?譯:「您看上去挺年輕的。我已五十好幾了,我想您三十剛過吧?」
(二)問實價
例:That's a lovely antique vase. Did you
buy it in China? Was it expensive?譯:「這個古董花瓶真漂亮!您是在中國買的嗎?貴嗎?」對方如果不願意正面答,可能會說:Well,
It wasn't cheap.(「哈,可不便宜」)如果不介意,他會說:I
paid 400 yuan for it .(「我付了4百元」)這也是給人有餘地。否則,講少了有貸賤之嫌,說多了有擺闊之嫌,或者給人矇騙了、瞎買。
(三)問年薪收入
例一: I was told marketing managers in auto
industry get paid high salary. Is that right?譯:「我聽說汽車業的營銷經理薪水都很高,是這樣嗎?」這是針對被問者是該行業的銷售經理而言,把原針對個人的直接提問變爲針對他工作行業的間接泛指提問.
例二:I guess a marketing manager in auto
industry in the U.s. my get paid around 80.000dollars a year.All
right?譯:「我猜想,美國汽車工業的營銷經理的年薪得有8萬美元,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