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辭彙表
口譯的過程中,譯者常會遭遇到訊息陌生的問題,如數字是無法預測的,又如專有名詞則因為有固定譯法而受到限制。既使口譯者能夠完全理解訊息的內容,也可能無法完整地將訊息傳達出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輔助工具的協助,其中一項就是口譯的詞彙表。
詞彙表是針對固定譯法的詞彙,先行預測、查證、譯出,且透過最佳視覺效果的方式呈現給譯者,以針對不常用且特定意義的詞彙,在突然需要口譯時能夠適時地提供有效的解決工具。運用這項工具時必須先瞭解到底哪些詞彙值得列入。雖然詞彙表的使用者往往只有口譯者自己一個人,但是個別的差異只在於列出詞彙的多寡(因為有的譯者已經熟悉了部分詞彙,而有些則未必),對於詞彙的類別與範疇,其實有其普遍性的章法可循。
口譯詞彙表的範疇與類別包括:
第一、
人名(含姓名、職稱)、地名、(含國名、城市)、組織名稱(含國際組織、企業的全稱與簡稱)、產品名稱(如時尚品牌、工業產品)等,是幾乎無詞義可言的專定名稱
(proper name)。口譯者需要熟悉這些名詞。
第二、
針對特定主題的專門術語
(terminology),有其固定譯法及特定詞義。例如,「外匯存底」、「重貼現率」、「奈米技術」、「類神經網路」等。
第三、
反映國家發展歷程、社會風習傳承、語言文化經驗的「文化詞」(cultural
word)。例如,俗諺、典故、經典(含書名)、詩歌、口號(或流行詞)、電影片名、特殊文物(如:騎樓、金箔紙、杯筊)等。「文化詞」代表了某一社會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往往是另一語言文化圈未曾有過的經驗,也因此幾乎是不可譯的(例如撒嬌)。這在多語言互譯的國際會議中形成口譯員的重大挑戰,所以,提供講稿以備譯者事先查證並預作準備,是克服此一難題的唯一解決之道。
其次,針對詞彙表的形式,應考慮其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有所設計。畢竟,詞彙表如果長達數十頁,形同索引表就不易在需要時立即查出。這就失去了「口譯詞彙表」的功能,可能只能做「翻譯詞彙表」了。此外,詞彙表不宜一頁頁地翻閱,因為口譯員面前的麥克風很可能會把翻閱的聲音傳送出去。所以,詞彙表在形式上最好能控制在3張之內,並以卡紙等較厚且彩色的紙張為宜,俾收一目瞭然之功。
(改寫自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副教授楊承淑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