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台人 想玩或玩3P

一年嘿咻80次 全球倒數第4

【2004/10/13 蘋果日報】

【王玉樹╱台北報導】

根據一項調查指出,台灣民眾一年僅做愛八十次,全球排名倒數第四。資料照片

做愛次數果真與民族性息息相關。一項全球網路調查顯示,各國民眾一年平均性行為次數是一百零三次,台灣人則為八十次,倒數第4,較去年的一百一十三次「大退步」;法國人以一百三十七次居冠,是最愛「炒飯」的民族,盛產情色影片的日本則以四十六次成為「炒飯」最少的民族。調查並顯示,高達一半的台灣民眾曾嘗試或想嘗試3P性行為。

性愛普查

這項由杜蕾斯保險套公司(Durex) 針對四十一個國家共三十五萬人在網路進行的問卷調查指出,每年平均做愛次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法國、希臘、西伯利亞及芒特尼羅格共和國;而最後五名都是由亞洲國家包辦,排名最後的五個國家或地區依次為日本、香港、新加坡、台灣及印度,中國的排名為第三十四,平均每年有九十次性愛。

較前2年滑落

台灣民眾做愛次數低於全球平均數,台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鄭丞傑並不意外,他說:「台灣人性行為頻率原本就比歐美低,這跟東方國家較少更換性伴侶、致使新鮮感較低有關。」

最新公布的台灣民眾一年八十次做愛次數也比杜蕾斯前兩年調查的一百二十一次及一百一十三次滑落許多。鄭丞傑認為,這可能是與調查對象的中年人口比例漸漸增加有關,因中年人的性行為次數較少。性學家許佑生則認為,整體經濟環境不佳,導致生活「不確定」因素太多,也會影響性慾。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則表示:「次數不代表性福,二○○○年時我們對一千名婦女的調查顯示,有七成婦女滿意其性行為。」
調查也首次針對台灣民眾進行3P性關係調查,結果發現,一成二的台灣人有過3P經驗,另有三成八目前雖沒有但「很想嘗試」。許佑生說「這跟媒體的廣泛報導有關係。」但他認為,資訊充足可降低性焦慮感,並非壞事。陳思銘表示,嘗試3P仍以男人居多,他相信想嘗試的人比統計更多。

性伴侶約6.9人

雖然台灣人在這項調查中的絕大多數項目都是「敬陪末席」,但台灣卻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推動學校性教育」,高居這項目的第一名,香港為第二名。

另外,全球超過三成五的人去年與性伴侶做愛時,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台灣則為三成七,略高於全球平均值。

調查又發現,全球性伴侶人數平均是十點五人,台灣是六點九人;而全球平均初次性行為年齡為十七點七歲,台灣是十八點五歲,在四十一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七。

前戲時間僅16.3分鐘

【王玉樹╱台北報導】根據杜蕾斯保險套公司昨日公布的二○○四年全球性調查,伴侶間最常用來「助性」的方式以「觀看成人電影」最多,佔三成五;其次是佔兩成七的「使用情趣保險套」。台灣也是以「觀看成人影片」最多,但比率達四成八,高出全球平均值不少。但台灣民眾性行為的前戲時間僅十六點三分鐘,為全球倒數第五名,遠低於第一名的英國二十二點五分鐘。

助性工具A片為主

杜蕾斯台灣區經理陳芃諭昨表示,報告中顯示全球有不少民眾會使用挑逗工具「助性」,除成人影片,被用來增加性生活情趣工具的第二名是「情趣保險套」,約五分之一選擇「把眼睛、手腳綁住」這類輕度性愉虐。台灣民眾則有一成九人喜好「把眼睛、手腳綁住」。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說,台灣人喜歡拿成人影片助性,是因為台灣A片便宜且容易購買。陳思銘並建議,伴侶前戲時,應多「開發對方的性感帶。」他表示,輔助性趣的工具很多,例如電腦用的電腦刷都可增加伴侶皮膚間的敏感度,「不過像跳蛋等情趣用品,則須注意是否會造成過敏。」

至於前戲時間表現不佳,陳思銘認為,此因台灣的生活教育缺少「尊重別人」的觀念,使國人不太花時間了解伴侶需求。

各國民眾一年平均性愛次數排行表

【1】法國 137
【2】希臘 133
【3】塞爾維亞與蒙地內哥羅 131 匈牙利 131
【5】馬其頓 129
【15】美國 111
【34】中國 90
【37】印度 82
【38】台灣 80
【39】新加坡 79 香港 79
【41】日本 46
受訪人數:全球41國共35萬人
資料來源:杜蕾斯公司

台灣民眾3P性經驗調查表

◎曾經有3P性經驗 12%
◎沒有,有機會想試試 38%
◎沒有,也不想嘗試 50%
資料來源:杜蕾斯公司

民眾看法


邱鈺26歲 金融業

台北 80次很正常

我一周大約做一到兩次,一年做愛八十次的調查算很正常。想玩3P的人可能也蠻多的,因為現代社會很開放,但我自己是不會想玩。



阿泰 19歲 學生

台中 沒興趣玩3P

不可能吧!依台灣的實力,男人3P的意願絕對不止三成,聽過許多朋友都有經驗,不過我個人對3P沒有興趣。



陸怡靜 20歲 學生

高雄 次數少了點

一年做愛80次不是很頻繁,台灣人應該再加油一點!雖然很多人會想玩3P,但這有違我對性愛的看法,我不會接受這種瘋狂的遊戲。

原文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41013/130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