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男女平权”论的影子与众罔两 (发表于第五届“性教育、性学、性别研究暨同性恋研究”学术研讨会”, 文/刘人鹏 形、影、众罔两这三种存在形态及其相对位置,可以作为一种借喻,借此思考在社会生存空间中不同的身体或主体建构与再建构。在特定诸意识型态或诸历史条件作用下,论述系统所形塑的主体,何者为形,何者为影,为罔两,不是本质性既定不变的,“处幽阴者不可问其影” ,幽暗里的形没有影子。“众罔两”也无法视为一种本质性的固定存在,或是任何一种认同身分,而可能是一种飘零与碎裂的经验,在某些光、影、火、日、形、影等等条件下的偶然性汇聚。对于这种主体位置的再现,无法以本质性认同的方式获得固着,因为它在历史或政治场域或文本中完整再现的可能已经被“形影不离”的稳固结构先行封锁了。于是,众罔两主体位置的多重复杂性,可能需要看见“形影不离”的问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