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邊緣專題討論高行健專題

 
   

高行健有什麽錯?

 

 
 

 
-----
代高行健答黃世永

(1)高行健有什麽過錯?-----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居然成了罪人一般,高行健居然被貶得一塌糊塗。高行健還不如不得這個獎,以至於受到這麽多政治上、藝術上、人格上的攻擊和誣衊。高行健究竟有什麽錯?我承認,任何評獎不可能絕對公正。但是這與獲獎者有何干?只要獲獎者沒有賄賂評委會、沒有使用興奮劑等等,他有什麽過錯?

(2
)知名度重要嗎?評獎需要知名度嗎?-----一個人的知名度、一個人的作品的知名度並不影響他的真正實力。知名度是炒作起來的,來自個人的、官方的炒作,如明星作家及作品、紅頭檔案欽定作品。沒有名氣的作家和作品,遠如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甚至大江健三郎的作品,近如錢鍾書的《圍城》、沈從文的《邊城》,都是老早就問世了,還不是改革開放後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才真正被大家所認同,即便是今天,又有多少人完整讀過《圍城》和《邊城》呢?可以斷言讀過這些作品的讀者肯定沒有賈平凹《廢都》、王朔《看起來很美》的讀者多。因此,我們不能單單依據某人的知名度、作品的知名度來下結論。在自然科學上也是這樣,一本理論專著研究專著可能只印刷了3000本,而一本大學教材印刷了10萬本,我們不能以此推論編大學教材的教授就比專著的教授水平高。連大江健三郎最近在北京說:他的書賣得不多也是很明顯的事。幾年前你們看到雜誌上我穿的還是今天這套衣服,這是我最好的衣服,可見我的書賣得不好。估計,高行健也很難被寫入文學史,因爲正統文學史歷來把非正統文學拒之門外的。

(3)
我(們)對高行健的瞭解,足以造成我(們)對他的喜好與厭惡嗎?-----高行健的作品我讀得不多。但是,我覺得他是有理論水平的作家,這在中國並不多見。從戲劇界來看,新時期劇作家最有影響的就數他和上海的沙葉新了。全國其他藝術劇院的劇作家那個能抵得上這兩位?他在國內小說寫得不多,主要影響在戲劇上,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熱衷於引進西方現代派戲劇小說理論,並致力於建立一種新的戲劇理論。我讀得比較細的書就是他的論文集《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這本書是從北京廣播學院語文部資料室借來的,至今未還,我儲存著。至於《靈山》以及他在出國後創作的作品沒有看過,不能妄評。這樣一個與我們無關痛癢的人、也不熟悉的人,我們對他,談得上如此喜好或者如此厭惡嗎?是否還是我們自己不正常的心態在作祟?

(4
)評獎有人爲因素,是不是我們就可以不承認結果?------應該承認,評獎的確有評委的因素,更有語言的因素。你的作品好,但沒有翻譯,等於你沒有報名參與。要得外國的獎,就需要翻譯成外國語言,而且最好是外國人翻譯成地道的外語。退一步說,不管什麽語言的作品,只要標準一樣,只要是公開的、公正的。任你任何理由,都是不能左右最後的結果。占旭剛在奧運會上獲得舉重冠軍,但是說不定哪個深山老林的農民還可以舉得更重,關鍵是那個農民沒有參與競爭,你能怪奧運會不公平嗎?在奧運會上王麗萍得了金牌,也有自己人說不公平,什麽這塊金牌來得不光彩什麽的。這是正常人說的話嗎?這是自己人說的話嗎?

(5
)有人說:一個平庸、媚俗且毫無創造力的劇作家,居然爲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且被授予世界級的最高文學大獎,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高行健平庸嗎?他很少有重復之作,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有創新氣息,不管是模仿還是獨創。誰都無法否認他是早期中國文藝探索潮流的始作俑者。他媚俗嗎?他沒有什麽媚俗的作品,也不去迎合出版社,他的作品常常遭遇退稿,他更沒有去炒作自己,中國文學界、戲劇界有幾人知道高行健?但他早在1981年就出版了《現代小說技巧初探》,並通過自己的創作來實踐那些文藝理論。一個毫無創造力的作家,是不可能這麽花樣翻新的,且不論最後成功還是失敗。高行健得獎以來的國人表現,不更是被別人看作天大的笑話嗎?

(6
)有人說:不知道那幫漢學評委們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因爲他的作品在中國文學上不可能稱其爲一部優秀或者傑出的作品-----《靈山》在中國還沒有出版,沒有幾人看過。怎麽就敢如此評價別人。既然你不知道,就不要亂說,不要以個人喜好和成見來判斷人。由於網上對評委會的評語翻譯不太好,有人攻擊起評委會不懂中文,這沒有道理。因爲評語又不是用中文寫的。

(7
)有人否認高行健的作品的普遍價值,甚至以文學具有民族性、階級性爲由,否認文學的普遍價值。他的作品竟然爲中文小說、戲劇開闢了道路,可沒有人知道這條道路,更沒有人走在這條道路上-----如果沒有普遍價值,我們爲什麽還欣賞古今中外的名著,爲什麽名著流傳到現在經久不衰?所謂普遍價值,實際上就是世界性。筆者妄以爲,中國原來的作品未能問津大獎,就是在世界性上差一點。一個探索性的作家,註定了不可能成爲流行作家,註定了不可能大家都奔向他的道路,都去學他,也註定了沒有多少人會欣賞這種作爲。如果大家都欣賞這條道路,都走在這條道路上了,那麽這條道路本身就談不上開闢,更不是新道路。如同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有喜歡的人,但是不喜歡的人更多,更沒有多少人學習他的寫法;魔幻現實主義的《百年孤獨》得諾貝爾文學獎,也不一定大家都去模仿學習,在創作上都去走魔幻現實主義道路。

(8)
有人認爲高行健的得獎,政治意義更大-----我們不排除各種人爲因素,包括高行健在歐洲的人緣。但是說到政治性,高行健的政治味道並不重,他不是一個政治符號,他很獨立。他沒有理由對共產黨恨得那麽深。高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文革後擔任過政府文化部門的要職,做過巴金出訪的隨行翻譯。可謂根正苗紅。高有自由主義傾向,無心於官場,基本上是個文人,並沒有太多政治野心。他在1987年也就是19896?之前就出國了,他在學潮中都沒有什麽表現。他至多在中國說過一些牢騷話,那是一個平民百姓都會說的,諸如小說難以發表,作品難以出版,住房問題解決不了,工資長年不提等等。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有什麽政治?如果要考慮政治性因素,諾貝爾文學獎完全可以從下列人中産生:白樺、北島、劉賓雁等等。瑞典人既希望對中國政府有所刺激,又不願意因此引起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從高獲獎後的大陸的初步反應看,瑞典人的這種用心已經收到了效果。區區瑞典,怎麽老是與黨中央做對?難道這麽多國家都聽美國人的話,都跟美國走,與美國保持一致?

(9
)高行健怎麽能說是最好的中文作家呢?-----他或者不是。諾貝爾獎也不是評比中國最好的作家。再說最好的作家與最好的作品之間不一定是一致的關係。你完全可以不去尋找高行建的作品來讀。試問諾貝爾文學獎百年了,評比了多少人了,我們又讀過多少人的作品呢?遠的不說,近幾年的得主的作品我們又讀過多少?

(10
)高行健配不配得諾貝爾獎?-----他的文學貢獻究竟有多大?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獎都拿到手了,還有什麽配不配的?正如,體育比賽中突然冒出個黑馬,人家都得到金牌了,還議論人家該不該得獎,配不配得獎,有什麽意思?我們不要太情緒化。(2000/11/21)——————————————

【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www.xys2.org)

 Top